share_log

Beyond Meat 再添对手,“人造肉”新巨头拟上市

Beyond Meat 再添對手,“人造肉”新巨頭擬上市

格隆滙 ·  2021/04/16 06:37  · 發現

生活在同一地球村,所有人都需要去思考,世界上的資源是無限嗎?如果不是,如何對資源進行有效節約?

人造肉或許是一種選擇。

2019年5月,美國公司Beyond Meat上市正式成為「人造肉第一股」後,資本市場開始用時間投票表達了對人造肉未來的態度。

彼時Beyond Meat首發價格僅為46美元,上市三個月不到一度衝到最高239美元,漲幅達到驚人的400%。隨後出現回落,截至當地時間4月14日收盤價135.18美元,兩年時間股價依然上漲了200%。

如今,另一巨頭Impossible Foods也蠢蠢欲動。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人造肉巨頭Impossible Foods計劃在未來12個月通過IPO或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的方式上市。在獲得至少100億美元的估值要約後,Impossible Foods公司現在已經聘請財務顧問幫助其洽談上市事宜。

自2011年成立以來,Impossible Foods獲得融資總金額超過15億美元。讓人眼前一亮的,投資者包括世界頂級投資機構淡馬錫、世界首富與中國首富比爾·蓋茨和李嘉誠。而最近一輪融資於去年8月完成,為Coatue 牽頭,淡馬錫、Mirae Asset Global Investments 、XN參投的2億美元融資。

01 人造肉顛覆了什麼?

眾所周知,新技術的發展是革命傳統行業的最佳方式。比如新能源車的發展改造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結構,取得了全球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深遠影響,也給了眾多電動車企業彎道超車的歷史機遇。

現在,動物蛋白,一個與人體健康、環境影響、動物環保息息相關的一個行業,也在悄然發生着顛覆式的改變。

蛋白質是人類細胞生命中必需的營養素之一,包含人類健康必需的全部九個氨基酸的完整蛋白質通常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俗稱動物蛋白。但動物蛋白的來源畜牧業,卻長期存在着耗能大污染高,動物抗生素,高膽固醇的影響。比如,畜牧業產生了一半以上的温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排放,其中牛放的屁在其中佔了大部分。

另一方面,伴隨全球人口不斷增長帶來的肉類供需缺口、畜牧業對環境的超負荷運載、以及肉製品引發的相關慢性疾病的風險,使得獲取動物蛋白與發展畜牧業之間的主要矛盾日益凸顯。基於此,人們逐漸意識到植物蛋白等替代蛋白的益處:減少全球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且具有零膽固醇、低脂肪等健康優勢、減少肉製品帶來的患病風險等等。

從動物蛋白到替代蛋白,也就是人造肉的橫空出世,即是對人類獲取蛋白質方式的變革。

但「革命」從來都不是請客吃飯,看重的肯定是背後的大生意。

人造肉主要分為用植物特定蛋白合成的 「植物肉」 和用動物幹細胞培養成的 「細胞肉」 兩大類。目前,細胞肉受限於成本高昂發展難度大,市場上比較成熟的是植物肉,其行業前景不容小覷,發展最為可觀。

2019 年,全球植物蛋白肉的市場規模約121億美元,預計每年將以 15.0%的複合增長率增長,到 2025 年將達到 279 億美元。如果人造肉市場規模參照目前植物奶與乳制奶的比例(2.3%),那麼全球人造肉市場未來將達到 217 億美元,對標較為成熟的美國植物奶市場,植物奶滲透率已達13%,全球植物肉類市場模糊測算可達 1229 億美元。

早在2009 年,斯坦福大學生物化學教授帕特里克•布朗就認為集約化畜牧業是世界上最大的環境問題,並決定通過提供自由市場競爭產品減少動物農業。

隨後在2011年,以植物為原料製造肉類產品的Impossible Foods成立,主要通過超市銷售無肉漢堡和醬汁,後與漢堡王和迪士尼等大牌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2020年,Impossible Foods漢堡銷售點的數量從150家增加到了2萬多家。

Impossible Foods的人造肉核心技術突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動物產品,然後從植物中選擇特定的蛋白質和營養素,以再現特定肉類產品的體驗和營養。通過基因工程改造的酵母生產豆血紅蛋白,使得產品的口味和形態與真肉更加相似,再現了動物肌肉中的關鍵特徵-脂肪、結締組織,使產品在外觀和口感上儘量做到以假亂真。

直白理解就是,Impossible Foods通過血紅蛋白不僅做到了人造肉好看,而且好吃有「肉味」。

但是,發現血紅蛋白只是解決了問題的第一步,接下來如何在商業上進行量產才是重中之重的。

這時候,就該合成生物學登場了。Impossible Foods 選擇並優化了畢赤酵母,用以作為量產豆血紅蛋白的生產菌株。之後,組裝構建可控的豆血紅蛋白生物合成通路。最後,將合成通路轉導進入酵母細胞之中,豆血紅蛋白便能通過酵母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了。

2019 年,Impossible Foods 與可持續發展諮詢公司 Quantis 合作進行了生命週期評估,結果表明:與同樣規格、最環保的牛肉產品相比,Impossible Burger 的供應鏈能減少87%的用水、96%的土地使用以及89%的温室氣體排放。

就這樣,長久以來從傳統畜牧業獲取蛋白質的方式被人造肉顛覆了,地球村的有限資源也因此得以節約。從這個角度講,雖然人造肉和新能源汽車看似千差萬別,實則發展路徑的本質都是一樣的。

不過正如十年之前的消費者對「矮窮挫「的新能源汽車不屑一顧,如今的消費者會對食品界的「新能源」買單嗎?

02 人造肉能取代真肉嗎?

理想很豐滿,現實往往卻很骨感。哪怕人造肉技術比較成熟、發展有看似新能源般光明的未來,對於行業來説,首先虧損是一直難以跨越的一道鴻溝。

以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為例,從2016-2020年,雖然其營業收入得益於市場的快速增長從1618萬美元一路躍升到2020年的4億,但虧損也是如影隨形。

很顯然,Beyond Meat的收入還無法覆蓋其較高的成本支出導致持續虧損,反映在產品的價格上就必須面對一個現實:人造肉比真肉貴。

根據Nielsen的調研,植物肉產品的售價仍然偏高,例如Beyond Meat的牛肉產品零售價仍然比真肉高出125%,甚至比有機肉類高出40%,而有機肉類在全肉類的市場中,僅佔2%。Impossible Food的植物基碎牛肉的溢價也高達185%和75%。

儘管今年年初以來,Impossible Foods已經宣佈兩次降價,同時公司也要求餐飲分銷商也相應地降低對餐廳和消費者的零售價,但Impossible Foods的分銷商獲得的人造肉餅最低價格為每磅6.80美元,仍高於低脂和非有機品種的碎牛肉價格。

人造肉的價格為什麼比真肉貴?成本上大概無外乎兩個原因,還是以上市的Beyond Meat為例。

一個市場推廣費用是大頭。根據Beyond Meat2020年報顯示,其市場、銷售以及管理費用達到1.34億美元,佔據去年4億美元收入的30%以上。無論是Beyond meat亦或是Impossible Food,所針對的都是大眾市場。這一目標決定了人造肉公司的銷售策略,既要走成為消費品牌的to C路線,也要走大型餐飲品牌背後的供應鏈公司的 to B路線。

兩條路線都要抓,兩手牌都要硬,那麼只增不減的渠道推廣費用必然會推升成本負擔。

另一個小頭則是Beyond Meat的研發費用,2020年報顯示研發支出為3153萬美元,佔據收入的10%左右。從提升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實現盈利之路的路徑上,市場的推廣以及技術水平不斷改進都是必然要去做的。

人造肉能取代真肉嗎?至少從行業虧損格局下人造肉比真肉的價格現實看,顯然目前還不能

從技術路徑的實現上,其實也存在一定瓶頸。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李東巧發文稱,儘管人造肉產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但仍有諸多問題與挑戰亟待解決。例如,與傳統肉相比,植物蛋白肉在感官性能與營養價值等方面仍有待改善,細胞培養肉在高純度幹細胞的來源提取、培養基改良、規模化生產工藝和快速細胞培養等方面也存在不少瓶頸。

涉及到食品還有公眾最為關切的安全。Impossible Food的產品在形態上最接近真肉,是因為其通過轉基因酵母去做血紅蛋白,模仿肉類的血液元素,讓肉很紅且有血腥味。但在生產過程中,是通過給畢式酵母轉基因了一個片段,把血紅蛋白的DNA植入進去,所以是有轉基因的成分,因此暫時還沒有進入中國市場,有待審批。

此外,相比於美國人造肉成熟市場較高的滲透率以及接受度,國內市場基本處於發展的萌芽起步階段,大眾對其理解還停留在佛教素食的階段。但無論是從國人喜好蹄、爪、排骨等肉類而對肉排、香腸以及漢堡等人造肉接受度低以外,縱觀國內的素食主義也並不盛行,總體上國內的人造肉市場還處於消費者教育期,需要市場有一個心理接受的過程。

03 小結

西方哲學家黑格爾説過一句名言:存在即為合理,但他所説的合理並不是字面理解的意思,而是存在的東西有着一定的現實性和原因。結合當下人造肉公司或為「第二股」Impossible Food的上市,人造肉一定迎合了某種現實需求,創造了某些價值,説是節約了資源也好,顛覆了傳統蛋白質獲取方式也罷。

只是對於市場和消費者來説,任何產品的性價比是首先需要靠量的。如果人造肉比真肉口感一般或是稍差,且價格還貴,想要徹底征服市場難度依然不小。不過人造肉是將傳統畜牧業獲取的動物蛋白進化到了一種工業化生產的變革,而工業生產的優勢就在於能夠通過規模經濟效應和技術改進不斷降低成本,這就是未來人造肉行業必須要去走的路。

至於國內人造肉市場在Impossible Food等先行企業的引領下,還有消費者和市場觀念需要打開和培養,這條路註定更難更漫長。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5
評論 評論 · 瀏覽 1.6萬

熱點推薦

搶先評論

聲明

本頁的譯文內容由軟件翻譯。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翻譯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