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银行资产质量劣化压力减轻 不良考验远未结束

銀行資產質量劣化壓力減輕 不良考驗遠未結束

證券時報APP ·  2021/04/10 00:51

res03_attpic_brief.jpg
res05_attpic_brief.jpg

證券時報記者 杜曉彤

截至4月9日,近七成中國上市銀行披露了2020年年報,備受行業關注的資產質量情況也隨之明朗。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上市銀行普遍以讓渡部分利潤空間為代價,加大撥備計提與不良處置力度,並在年內實現資產質量轉暖。

2016年以來,銀行對資產認定的嚴格程度持續提高。以逾期90天以上貸款口徑測算,目前已披露年報的股份行中,加權平均不良貸款偏離度為76%,較2019年減少2.6個百分點;2020年末,6家國有大行該項指標為55.4%,較2019年減少9.8個百分點,其中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僅為49%。換言之,兩家銀行的不良貸款有超過一半是逾期時間在90天以內的,認定標準之嚴格可見一斑。

多數不良貸款由關注類貸款下遷形成,因此,關注類貸款佔比常被視為觀察不良貸款率未來走勢的先行指標。2020年末,6家國有行中僅建設銀行關注類貸款佔比較上年末微增0.02個百分點,其餘國有行均有較明顯改善;股份行整體關注類貸款佔比則保持平穩。從這點看,大中型銀行經過近幾年的不良包袱出清,資產質量劣化壓力已大幅減輕。

資產風險管理成為今年上市銀行年報業績發佈會上頻繁提及的話題,高管們對健全完善風險合規、內控管理體系以及提高風險合規管理能力等方面多加強調。

但當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仍大,加上新增不良資產可能存在滯後暴露,銀行資產質量面臨的考驗還未結束。2021年,銀行業面臨着延期貸款政策退出、理財不良回表、經濟區域性和行業結構性復甦節奏的差異等問題。在監管導向下,一些週期性行業如房地產行業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風險,有城商行、股份行人士判斷,其服務的相關存量客户可能出現風險暴露。

此外,在看到大中型上市銀行不良顯著出清、資產質量企穩的同時,還應關注到有為數不少的城商行、農商行對資產質量劣化應對乏力,尤其一些包袱沉重的中小銀行經營形勢嚴峻。

去年以來,監管部門破例開通地方政府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的路徑,進行合併重組或搭售不良進行增發的城商行、農商行數量也明顯增加,根本原因就在於一些中小銀行已難以通過既有內生資源抵禦外部風險。但不良資產無論如何騰挪都不會憑空消減,改善經營思路或許才是這些銀行生存下去的根本之策。中國不缺大銀行,缺的是具備靈活機制、豐富業態和專業服務能力的銀行。隨着金融脱媒、利率市場化的發展,同質化嚴重的銀行業面臨的將是更加嚴酷的優勝劣汰。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