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外包就能造车?轻资产模式可能只是幻想

外包就能造車?輕資產模式可能只是幻想

巴倫週刊 ·  2021/04/06 22:18

來源:巴倫週刊

作者:阿爾·魯特

01.png牛牛敲黑板:關於輕資產/重資產業務模式的爭論並非是學術性的。隨着投資者更清楚地瞭解到汽車製造外包是否行得通,汽車公司股票的估值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汽車行業已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不僅是因為車輛電氣化和自動駕駛技術的出現,汽車的生產方式也即將發生巨大變化。

許多新汽車公司都採用了輕資產模式,不花幾十億美元去建新工廠和買設備上,這些新貴們靠別人為自己生產產品。在其他行業,這一模式很有效用,但在汽車業務中採用輕資產模式能否成功是沒有保證的。

對於亨利·福特(Henry Fod)和他之後的繼任者來説,汽車公司不在自己的裝配線上生產自己的產品的想法是異端邪説。汽車公司從未放棄對發動機的製造控制權,對於它們來説,發動機過去是、現在也依然是一個巨大的差異化來源。

汽車公司希望對其供應商保持嚴格的控制,以便把控零部件質量,並」從實力的地位「談判定價,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如此。有關把一個合同製造商放在汽車公司和供應商之間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但一種新觀念正在浮現。據傳蘋果(AAPL)正在考慮生產一款汽車。華爾街的共識是,該公司將設計這款汽車及其使用的軟件,但不會自己去製造車輛。

圖片

電動汽車初創公司菲斯克(FSR)計劃推出的首款產品Fisker Ocean SUV正在由老牌汽車零部件巨頭Magna International (MGA)打造。菲斯克還表示,第二款車將由生產iPhone的富士康打造。Nikola (NKLA)則選擇了重型卡車製造商依維柯(Iveco)為自己打造首款電池驅動車。

不是每個人都是新範式的皈依者。電動汽車初創公司Lucid Motors就希望控制製造環節。「製造環節太重要了,委託給第三方讓人不放心,」該公司創始人彼得·羅林森(Peter Rawlinson)對《巴倫週刊》説。

他説,「總得有人買單。」羅林森指的是總得有人出資並經營生產汽車的工廠。這個觀點是有依據的,每一種輕資產商業模式都必須有對應的重資產

羅林森説,「如果你用了第三方……就必須付一部分款。輕資產第三方製造只是一種幻想。」

羅林森承認,第三方製造適用於手機行業,但汽車行業不一樣。16歲的年輕人一般都可以在不給他人帶來任何風險的情況下操作手機,但開車就不一樣了,因此監管規定也更嚴格。有第三方的參與可能會放緩監管部門的審批速度。

此外,一輛車的價格往往有好幾萬美元,而且可以使用十年那麼久;手機價格則較低,更換頻率也更高。一個單獨的汽車平臺至少可以使用幾年,而且造車所需的零部件在該車型投產前就已經被挑選出來了。因此一旦出現問題,風險會更大。

手機的大部分價值在於軟件和操作系統,而不是硬件。雖然汽車正變得越來越以軟件為導向,但就目前而言,消費者買的仍然是硬件。

不過,菲斯克創始人亨裏克·菲斯克(Henrik Fisker)認為有改變的空間,而且這將有利於整個行業。

「汽車公司的運營真的一定要和過去100年以來一模一樣嗎?」他説。菲斯克認為,汽車行業變化緩慢,部分原因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汽車公司向自己的工廠投入了大量資金。他説,如果未來的汽車公司專注於設計,並與其他公司分擔資本投資的風險,它們就能加快創新步伐。

他明白不是每個公司都能造車。例如,為菲斯克造車的Magna International是一家成熟的汽車裝配公司,菲斯克和富士康的合作關係則有些不同之處。菲斯克稱,富士康在汽車方面的經驗不如Magna International,但它希望接手一個類似製造第一代iPhone的任務,「從而帶來一場變革」。

變革是兩家公司共同追求的目標。菲斯克稱,兩家公司合作的汽車的設計已經確定,而且這款不同尋常的車「和你以前見過的車都不一樣,」他説。

買車的人可能很喜歡「變革」這個詞,但向供應商兜售這一想法並不容易。零部件製造商的投入高達幾十億美元,它們也有自己的風險。不過,截至2020年,菲斯克的資產近10億美元,應該能讓供應商對該公司和Magna International以及富士康的造車計劃感到放心。

任何擔心與從未生產過汽車的富士康合作風險的供應商都不應該忘了,這家公司市值超過600億美元,每年能創造幾十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是一個穩定的合作伙伴。

富士康沒有立刻回覆置評請求。

在評估合作伙伴風險時,不應低估對方擁有充足現金帶來的影響。Hyliion首席執行官託馬斯·希利(Thomas Healy)告訴《巴倫週刊》,財務穩健對各方面都有幫助。「穩健的財務狀況可以加速進展,供應商、車隊、原始設備製造商……有了資金支持,事情就會更順利,」他説。

原始設備製造商(OEM)是汽車行業對通用汽車(GM)等公司的稱謂。

不過,外包能否成功還不得而知。羅林森説,「目前只有一家超級成功的電動汽車公司,它的方法是什麼?是垂直整合,100%內部整合。」

這家公司就是特斯拉(TSLA)。馬斯克和羅林森一樣,也是垂直整合的信徒。

馬斯克在去年9月召開的公司年度股東大會和電池技術日上説,「我認為製造這一環節被低估了,和製造機器相比,設計能夠製造機器的機器難度要大得多……(製造)一個原型與設計製造它的工廠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

馬斯克甚至説,成為地球上最好的造車公司是特斯拉長期成功最重要的事情。「到最後,每家汽車公司都將擁有遠程電動汽車業務,」他説,「我認為,每家公司都會有自動駕駛業務,但並非每家公司都擅長造車。」

關於輕資產/重資產業務模式的爭論並非是學術性的。隨着汽車公司能否將汽車製造外包變得越來越明晰,這些公司股票的估值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目前,Lucid Motors是最具價值的電動汽車初創公司,原因有很多,包括創始人羅林森本人這一因素。作為特斯拉Model S的總工程師,羅林森幫助特斯拉第一次獲得了巨大成功。

Lucid Motors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Churchill Capital acquisition Corp. IV (CCIV)合併上市後,將發行16億股股票,估值約為420億美元。

相比之下,按2.94億股流通股計算,菲斯克的市值約為60億美元。兩家公司的股票數量都包括了可能轉換為股票的認股權證。

菲斯克的Fisker Ocean將於2022年面市,Lucid Air有望在2021年底開始發貨,菲斯克與富士康將於2023年底開始生產。隨着這些汽車接連面市,屆時投資者將更清楚地瞭解汽車製造外包是否行得通。

編輯/isaac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