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陈浩: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高估了教育和科技的影响

陳浩:發達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過程中高估了教育和科技的影響

新浪财经 ·  2020/12/13 12:00

  12月13日消息,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成立五週年年會今日在京召開,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陳浩出席並發表主旨演講。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 陳浩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 陳浩

  陳浩認為,發達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高估了教育和科技的影響,日本行長當年提出人口老齡化,有人提出來我們沒問題,為什麼沒問題?因為我們通過提高科技和教育,通過提高人力資本解決這個問題,事實證明不行。高估鼓勵生育的效果,發達國家普遍實行各種政策鼓勵生育,日本孩子上學基本上免費的,還是沒能生。高估了養老保障制度作用,養老保障制度因為大家搞養老,作為宏觀一點角度來看,養老是一個收入分配問題,收入分配是左口袋到右口袋、勞動人口到老年人口、從現在到未來的問題,它不增加財富總量,養老保障是收入分配,不做大蛋糕,還有養老產業作用,包括銀髮經濟等等。

  以下為發言實錄:

  尊敬的胡部長、董老師,各位領導,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

  根據主辦方的安排,下面我就中國人口轉型向大家做一個彙報。

  説實話為什麼研究這個問題呢?也是因為工作的關係,因為研究宏觀問題可能會涉及人口問題,所以對養老有一些關注。讀一些前輩們的研究成果發現有一些問題有一些沒講透,所以説我也是站在人民銀行研究人員的視角,對人口問題做一些研究給大家做一個彙報。

  説實話大家是養老和人口問題的專家,我在這邊講這些真的是班門弄斧,更多希望聽到大家的批評指正。

  我彙報題目是“中國人口轉型”,先説世界人口轉型,因為人口問題談的挺多的,計劃生育談人口爆炸,因為人口太多了所以計劃生育,前些年説人口紅利,説我們人口紅利很多,現在又變成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所有這些現象是怎麼發生的、彼此之間有什麼聯繫嗎,我感覺研究下來是這張圖就是人口轉型,這邊分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十九世紀的發達國家,當時的人口具有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到第二階段進入工業化社會,這時候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這時候死亡率是快速下降的,但出生率沒有下降,導致什麼現象呢?人口增長特別快,包括上世紀的中國和現在的非洲和19世紀發達國家都是這種狀況。

  隨着收入進一步增長,這時候出生率開始下降了,跟我們20世紀預期不一樣,大家覺得營養條件好,出生率會升高,事實上沒有上升甚至沒有持平,而是在快速下降,這時候死亡率下降不快了,這一個階段造成人口紅利,生育率快速下降,人口很年輕,不用帶孩子了,所以第三階段造成人口紅利,第二階段是人口爆炸,最後隨着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出生率快速下降,跟低死亡率相匹配,這個階段是我們現在看到老齡化和少子化,也就是前面各位專家、領導講的很多發達國家的階段,我們國家還處在第三階段,還有10年人口紅利,但已經要進入第四階段了,所有階段都來源於這張圖。

  其實我剛才講了,轉型結果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結果,這是我研究下來比較重要的體會,第二階段是人口爆炸,所以我們要計劃生育,第三階段造成人口紅利,人口紅利我在這裏想強調一個什麼概念呢?它是一個展示的機會,人口紅利用的很舒服,因為這些六七十年代的中國人都在勞動年齡,用起來特別舒服,這幫人像貪吃蛇,肚子裏的食物遲早會變老,變老成為了社會負擔,所以是暫時的。

  機會的意思是這部分勞動力,年輕勞動力如果用的不好,不會對經濟增長帶來貢獻,比方説上世紀東亞國家和拉美國家,他們勞動人口結構是一樣的,都有人口紅利,但是拉美國家普遍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東亞國家沒有進入,所以它是個機會,暫時是機會。

  第四階段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相適應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這部分我感覺人口老齡化談得多、少子化談得少,這兩個概念事實上可以結合在一起,也可以分開。

  關於人口轉型我想説一點是人口轉型之後這個世界將如何發展呢?是看不清的,為什麼這麼説呢?發達國家走在我們前面,其實它也是剛剛經歷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我們看到了人口老齡化帶來一些困難和問題,但是背後會怎麼發展他們也剛剛經歷,沒有經歷一個完整的週期。現在有研究表明人力發展指數在0.9以上生育率會上升,當然我們希望是好消息,中國離0.9差得很遠,才0.7,所以轉型之後我們現在還沒有前車之鑑。

  第二部分我想彙報發達國家應對人口轉型過程中一些教訓。第一部分是低估人口作用,為什麼這麼説?人口轉型是兩個世紀以來最大的事件,以前沒遇到過,以前人口在農業社會都是增長很緩慢的,因為勞動生產率很低,工業革命之後生產率很高,但是馬爾薩斯説人口幾何增長是算術增長會導致貧困,他預測錯了,所以他搞不清楚人口是怎麼回事。習慣了長久以來人口快速增長,我們為什麼要實行計劃生育呢?因為當時人口太多了,第二階段人口膨脹已經佔滿了我們的腦子,也沒有預料到生育率的下降,馬爾薩斯覺得營養條件生育率會上升,事實上沒有上升,下降了,跟馬爾薩斯預計的相反,現在發達國家到不了世代更替的平衡點2.1,生育率下降,因為女同志的機會點上升了,這是最核心的原因。

  沒有料到生育率下降如此之快,這裏是人口慣性的作用,這一點極其重要,但是大家都把這個忽略掉了。我舉一個例子,我們國家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是七八十年代的事,但預計勞動力人口2025年下降,我們已經實行三四十年計劃生育現在才下降,這就是人口慣性的力量。以後勞動力不夠用,我們要讓人口從減少或者從老齡化、少子化變為增加,那個時間也是三四十年,人口像一艘巨輪,剎也剎不住、動也動不了,這就是人口慣性。

  經典的增長理論對人口重視不足,為什麼重視不足?你想想馬爾薩斯是人口幾何增長,人不在經濟模型考慮之列,所以説從馬爾薩斯開始一直強調儲蓄和資本積累作用,沒有強調人口,為什麼?因為人口很多,處在第二階段人口很多,人口不成熟限制和經濟增長因素,我們理論研究沒有跟上,經濟增長理論講白了還是那一些,最近有一個類似增長理論。

  第二個教訓是搞不清人口與經濟增長關係,人口與經濟增長關係本身就複雜,可以降低資本導致經濟增長下降,人口增長導致科技進步,因為人多了,科學家、企業家才會增多。人口與儲蓄關係也是很複雜,比如老齡化,老齡化到底提高儲蓄率還是降低儲蓄率,老年人多了,老年人為了應對老去要多存錢,隨着老去錢會花光。

  勞動力和老年撫養比與經濟相關,發達國家文獻為什麼研究與經濟增長不相關或者負相關,一個原因是應該抽象出來,勞動力跟勞動撫養比更相關。老年人是負的,跟經濟增長是負的,因為是負產出、負儲蓄。年輕人少兒這部分比較麻煩,小的時候是負擔,但是他對長期經濟增長是有利的,因為他遲早會成為勞動力,發現這個關係很複雜,勞動力當然越多越好,這個東西複雜就搞不清了。

  第三發達國家高度應對人口老齡化,高估了教育和科技的影響,日本行長當年提出人口老齡化,有人提出來我們沒問題,為什麼沒問題?因為我們通過提高科技和教育,通過提高人力資本解決這個問題,事實證明不行。高估鼓勵生育的效果,發達國家普遍實行各種政策鼓勵生育,日本孩子上學基本上免費的,還是沒能生。高估了養老保障制度作用,養老保障制度因為大家搞養老,作為宏觀一點角度來看,養老是一個收入分配問題,收入分配是左口袋到右口袋、勞動人口到老年人口、從現在到未來的問題,它不增加財富總量,養老保障是收入分配,不做大蛋糕,還有養老產業作用,包括銀髮經濟等等。

  我想講最核心的事是老年人是負儲蓄、負產出,這一點是最根本的,你再怎麼發展是零荷遊戲、負荷遊戲。

  成功經驗的措施是資本擴張與移民,資本擴張講一個例子是日本,日本20年GMP是擴大了一倍,GDP沒怎麼增長,但是GMP是增長的,因為勞動力缺乏,這些資本必然向海外擴張。還有移民,移民是比較有效措施。

  談談我國人口轉型,這是三張圖,我看到很多人口老齡化的文獻,這種圖畫的少、曲線畫的多。這是1950年、2019年和2050年,我們現在已經從金字塔轉成長方形了,老年人有點多了,但還是尖尖的,人口還是很多,勞動力人口50—54、46—49,所以為什麼説中國人口紅利十年還有十年,但是它遲早會變紅的,所以為什麼説是暫時紅利,會變紅往上竄,這是暫時紅利。底下人已經很少了,但中國勞動力人口還有很多,國家現在還能支撐6%的增長。

  再看看2050年,這是聯合國的數據,這個要跟大家彙報一下聯合國數據是樂觀的,總生育率按照1.69、1.70、1.71測算,按照有的官方數據來看我們總生育率比這個低的多。2050年呈倒金字塔型,底下兒童很少、勞動力人口也很少,紅部分是最大的、最胖的,這是未來30年面臨人口狀況,如果要説人口要以人為本的話,這就是我們的本。

  這個大家提的很多了,我們國家老齡化跟發達國家比,未富先老。轉型更快,法國用100多年將近200年完成人口轉型,我們從建國到現在也才多少年。

  看看影響,影響我畫了一個圖,GDP增速這個圖都有,還有勞動人口占比,2019年之後快速下降,這個很吻合,2010年勞動力佔比達到高峯,也是增速在下降,接下來GDP增長大家可以畫,不需要我去畫,大家可以畫。

  這是負擔,大家看這兩條線多吻合,沒錯吧,政府養老金佔GDP的比重與老年人撫養比,意味着到2050年政府養老金支出由現在6%左右增長15%以上,15%的GDP用來養老還不夠,因為不完全靠政府,這只是養老,還沒有説養小孩,少兒撫養比也是問題,負擔有多重,這個圖大家也畫得出來。

  説説我們跟幾個主要國家的對比,我這邊挑了中國跟美國、中國和印度,我們紅線是中國,從勞動人口看現在比美國好,但是50年比美國差了,差很多,印度更沒辦法比了,勞動人口是經濟增長的動力,老年撫養比是負擔,就是背的包袱,我們老年撫養比超過美國了,大大超過了印度。

  人口結構看中美印,中國比美國強,紅的少,中間更胖,藍的要少,印度沒辦法比,因為太年輕了,我們至少比美國強,這是2019年的。再看看2050年,紅的比美國胖多了,藍的比美國少多了,我們都是看比例,因為GDP就是跟比例有關係,印度更胖,但是它很年輕化,老年人也比較少,中國現在面臨着中美戰略競爭,跟印度也競爭,我們人口以人為本,這就是我們的本。2035年跟這個差不了太多,基本上是這個趨勢。這是印度跟中國的,這個好畫了,以前我們一直比印度高很多。

  最後給大家彙報一下我們應該怎麼做,就是一些思考,最主要是認清人口形式的轉變,很多人為什麼説猶豫生育不放開,前幾年計劃生育怎麼現在又要搞成鼓勵生育,不好轉變,理解吧,沒有意識到人口轉型。

  轉變觀念。我研究下來感覺,社會沒有意識到人口紅利是負債的,當時用的舒服,十年以後是負債了,因為這部分遲早會老掉。大家比較忽略的是人口慣性的反作用力,人口具有巨大反作用力,從現在開始鼓勵生育都生不過來,要意識到教育和科技的作用,很多人覺得我們可以靠教育和科技,日本人經驗證明沒有效果。人口關係是跨代際的考量。

  我們作為研究宏觀問題的人員,還是生育為本,養老很重要,但還是要以生育為本。為什麼呢?養老其實本質是收入分配,它是解決頂端變粗的問題,提高生育率是解決底端變細的問題,怎麼應對老,簡單方法是儲蓄,生孩子是人口儲蓄,養老制度改革是財富的儲蓄,教育和科技是生產力的儲蓄,多存東西。

  關於養老制度改革,剛才也有領導談到現收現付,現收現付簡單易行,但是人口結構不變情況下是優勢,但是人口結構變了就維持不下去了。現收現付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所以要存錢改成儲蓄性養老體制。

  要區分基本保障和個人賬户,這兩者我感覺大家理解的比較模糊,就是沒有區分這兩者,這兩者其實有本質區別,不要放在一個框架下討論,基本保障是社會保障網,個人賬户是為了解決短期問題,基本保障是公共產品所以要全覆蓋、無差別,個人賬户是市場化產品,基本保障是財政兜的,個人賬户是個人繳納,繳費標準來看基本保障要保基本,促進可持續,後者可以提高,這是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供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