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神经介入:超两百亿大市场,国产企业蓄势待发

神經介入:超兩百億大市場,國產企業蓄勢待發

智通财经网 ·  2020/11/02 08:56

本文源自 微信公眾號“中金點睛”。

國內神經介入行業尚處發展初期,伴隨治療滲透率提高以及基層需求釋放,我們認為行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期,並測算中國潛在市場空間約為270億元。同時,國內企業研發逐步推進,與外資差距正不斷縮短,我們認為國產化率提升值得期待。

摘要

最新研究肯定機械取栓療效,神經介入迎新發展。神經介入又稱腦血管介入,主要用於預防和治療腦卒中。腦卒中主要由腦血管阻塞或破裂出血引起,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神經介入利用血管內導管操作,通過取栓、擴張、栓塞等方法進行治療。腦卒中患者中急性缺血佔比大,缺血類與出血類比例約為80%和20%,缺血類中急性與慢性比例約為80-90%和10-20%。急性缺血治療傳統方法靜脈藥物溶栓,時間窗短,再通率低,缺陷明顯,機械取栓已成為新趨勢。2014-2015年MR CLEAN等五大實驗的陽性結果肯定了機械取栓有效性,治療指南隨之調整,行業開啟快速發展。今年5月DIRECT-MT結果發佈,肯定機械取栓結果不劣於藥物靜脈溶栓聯合血管內取栓,我們認為將成為新里程碑,推動行業進入高景氣。

中國神經介入潛在市場約270億元,行業尚處發展初期增速較快。神經介入器械具體可分為:1)缺血類(107億元):通過取栓或擴血管治療腦血拴、腦栓塞、血管狹窄等引起的缺血性腦卒中,核心產品包括取栓支架、抽吸導管和擴張支架等。機械取栓是近年缺血性腦卒中治療的主要發展方向,有較大發展潛力。2)出血類(65億元):通過彈簧圈栓塞或血管重建等預防和治療由動脈瘤引起的腦出血,主要產品包括彈簧圈、彈簧圈輔助支架、密網支架等,根據瘤體大小和複雜程度,可選擇彈簧圈栓塞或密網支架進行血液導向。彈簧圈原材料價格高,因此降價空間較小。3)通路類(106億元):主要用於在神經介入手術中建立通路、傳送器械、封堵壓迫等,為輔助產品。各高值耗材中微導絲研發和生產工藝壁壘最高,醫生使用忠誠度最高,因為我們認為國產企業突破此細分難度最大。中間導管常用於簡易替代抽吸導管。

救治時效性決定基層市場有較大潛力,國產企業大有可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黃金搶救時間為3小時,這使得屬地救治成為必然。分級診療下,基層醫療資源日益豐富;新農合醫保覆蓋,大幅降低居民醫療負擔;中國卒中急救地圖建設,提高基層患者知曉率和治療率。國內基層市場治療需求不斷釋放,為神經介入的發展打開空間。我們認為,相較於外資企業,本土企業在基層市場拓展上具備天然優勢。伴隨國內企業研發推進,海內外產品技術差不斷縮小,疊加強大的終端覆蓋能力,我們認為未來幾年內,神經介入器械本土企業佔有率將有望大幅提升,國產龍頭將迎來黃金髮展時期。本土企業取栓支架和彈簧圈已有較多產品上市,2020年已開啟國產核心產品獲批上市密集期。

我們建議關注正處發展初期,行業增速較快,且已有眾多優質國產企業佈局的神經介入器械賽道。

風險

產品研發不達預期,產品申報進展不達預期,技術升級迭代更新風險。

正文

神經介入:機械取栓再突破,行業迎發展契機

神經介入:防治腦卒中新趨勢

腦卒中病因為腦血管阻塞或破裂出血。腦卒中,俗稱“中風”,是由於腦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導致血液無法順利流入大腦引起腦組織損傷而引發的疾病。根據病因不同,前者稱為缺血性腦卒中,後者稱為出血性腦卒中。

神經介入是疏通與修復腦血管通路的微創手術。神經介入指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支持下,經由股動脈穿刺,利用導管等輔助器械將治療器械送達病變血管處,通過取栓、擴張、栓塞等方式進行血管內治療。

c9a3-kcieyvz4663670.jpg

針對不同病因和使用場景,神經介入器械可分為缺血類、出血類及通路類:

缺血類(包括急性與慢性):急性缺血類神經介入器械包括取栓支架、抽吸導管等機械取栓器械,主要用於取出血栓或栓子以疏通血管通路;慢性缺血類神經介入器械包括顱內擴張支架、球囊擴張導管等器械,主要用於撐開狹窄的血管通路。

出血類:動脈瘤破裂可引起出血類腦卒中。神經介入器械包括彈簧圈及密網支架(血流導向裝置),前者用於填充以栓塞動脈瘤,後者用於血管重建導流血液進而隔絕動脈瘤腔,兩者也可配合使用。

通路類:通路類器神經介入器械主要應用於介入手術中建立通路、傳送器械、封堵壓迫等場景,高值耗材包括神經微導管、神經微導絲和導引導管等。實際應用過程中也常跨領域應用,如遠端通路導管(也稱中間導管)也可被用於抽吸血栓。

01cd-kcieyvz4663940.jpg

腦卒中患病人羣:缺血類(80%)>出血類(20%)。2017年,從新發病人數佔比看,腦卒中發病患者缺血性及出血性佔比分別為71. 6%和28.4%;從患病存量人數佔比來看,我國腦卒中患者缺血性及出血性佔比分別為82.4%和17.6%。缺血性腦卒中患病與發病佔比均高於出血性,且佔比處於上升階段。2005年至2017年,缺血性腦卒中發病佔比由51.6%增加至69.0%(此數據考慮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腦卒中)。

0464-kcieyvz4664068.jpg2640-kcieyvz4664233.jpg

缺血類腦卒中新發病:急性(80-90%)>慢性(10-20%)。根據2018年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7-2018H1中國急性腦卒中發病佔比80%-90%,遠高於慢性缺血性腦卒中發病佔比。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病數從2014年的260萬例提升至2018年的330萬例,4年CAGR為6.14%。

5c97-kcieyvz4664394.jpg307c-kcieyvz4664589.jpg

學術趨勢:神經介入優勢顯現,推動器械市場發展

缺血類治療:當前主流方法為藥物靜脈溶栓。早期,中西方療法以放血為核心。1950年後,隨着腦血管造影技術普及,頸動脈內膜剝脱術和抗凝治療開始應用。1983年,德國報道了3例動脈溶栓。1992年,美國一位血液病專家領導了靜脈阿替普酶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試驗,此後藥物靜脈溶栓一直為主流治療方式。

目前指南首選方案藥物為靜脈溶栓,缺陷明顯。目前中國治療指南首選方法為藥物靜脈溶栓,但其時間窗短、禁忌證多、再通率低,缺陷明顯。根據最新指南,治療遵循靜脈阿替普酶溶栓優先原則,即使患者符合血管內機械取栓治療,如果該患者也符合靜脈溶栓指徵,則應該先接受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Ⅰ級推薦,A級證據),但醫生需做好術前準備,不應等待觀察阿替普酶靜脈治療的療效而延誤機械取栓(Ⅰ級推薦,B級證據)。

223e-kcieyvz4665344.jpg

機械取栓目前以支架取栓為主,近年直接抽吸取栓發展迅速。2004年,美國FDA批准第1種機械取栓裝置MERCI,此後機械取栓不斷精進,經歷了四代變遷,核心原理為及時清除血管內血栓等,使缺血性腦組織恢復血流,可分為支架取栓和抽吸取栓兩大類。

4614-kcieyvz4665710.jpg

2015年直接支架取栓治療急性缺血腦卒中迎里程碑。2014年底開始,MR CLEAN等五大研究陽性結果陸續發表,證實血管內機械取栓對療效的改善。此後2015年,中國、歐洲和美國相繼更新指南和專家共識,提高機械取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推薦級別,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20年5月,DIRECT-MT研究結果發佈,表明單獨採用血管內取栓的功能性結局不劣於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聯合血管內取栓術,成為直接機械取栓治療卒中的新里程碑。

5623-kcieyvz4666136.jpg

支架取栓的突破,帶來急性缺血類神經介入器械大發展。美國半影公司Penumbra於2004年成立於美國,於2015年9月18日在紐交所上市。主要從事神經介入等血管介入器械業務,核心產品包括血栓抽吸裝備ACE、JET以及彈簧圈系統等。回顧公司市值歷史變化後,我們認為治療指南對機械取栓的傾向性提升以及重大機械取栓研究陽性結果的發佈,是股價上升的重要催化劑。

be4d-kcieyvz4666392.jpg

我們預期中國機械取栓治療滲透率將大幅提升。美國2019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早期處理指南已將機械取栓列為血管內治療優選,2017年機械取栓治療滲透率已超過20%。2019年中國機械取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滲透率僅約1.18%,我們預期中國市場也將開始廣泛應用機械取栓,滲透率有望大幅提升。

0f57-kcieyvz4666611.jpg7066-kcieyvz4666875.jpg

出血類治療:血管內介入是治療動脈瘤引起出血性腦卒中主要方法。顱內動脈瘤治療傳統方法為手術夾閉,血管介入方法經歷了四個階段變遷:電凝致顱內動脈瘤內血栓形成、球囊栓塞、彈簧圈栓塞和血流導向裝置。目前市場主流使用器械為後兩種。

9dde-kcieyvz4667181.jpg

全球神經介入器械市場規模超增速。2014至2018年,全球醫療設備器械市場規模從3,752億美元增長至4,253億美元,複合增速為3.2%,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18至2023年增速將達5.4%。2018年,全球神經介入器械市場規模達22.6億美元,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預期2018-2026年將維持8.3%複合增速,超過醫療設備器械平均增速。

c598-kcieyvz4667458.jpg2274-kcieyvz4667794.jpg

我國神經介入器械市場處於發展初期,增速較快。2014-2018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由2,556億元增加到5,284億元,複合增速為19.9%;神經介入器械市場規模由9.53億元增長至17.70億元,複合增速達16.7%,尚處起步初期。

ea73-kcieyvz4668392.jpg202b-kcieyvz4668550.jpg

神經介入是最具成長性的國產創新器械細分賽道之一。2018年,植入類器械封堵器和冠脈支架是國產化率較高的細分賽道,國產封堵器市場份額為93.0%,緊隨其後為冠脈支架和主動脈支架。神經介入器械中彈簧圈和機械取栓器械國產化率僅為6.1%和5.4%,國產仍有較大可拓展市場空間。

空間測算:270億潛在市場,機械取栓潛力大

神經介入器械市場可滲透空間約270億元

我們以2018年市場容量相關參數為核心假設基數,測算各細分核心器械2030年可滲透市場空間規模,加總後得出整體可滲透空間為277.5億元。

b802-kcieyvz4669056.jpg

我們測算出2030年神經介入缺血類、出血類和通路類器械市場規模分別為106.8億元/65.1億元/105.6億元,佔比分別達38.5%/23.4%/38.0%。各二級細分中,取栓支架市場規模最大,為50.6億元,佔比達18.2%;其次為中間導管,市場規模為42.3億元,佔比為15.3%;第三位為抽吸導管,市場規模為38.9億元,佔比為14.0%。

缺血類(107億元):急性缺血看機械取栓,慢性缺血看擴張器械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機械取栓治療主要產品為取栓支架和抽吸導管。急性腦卒中治療方法為及時清除血管內血栓等,使缺血性腦組織恢復血流,根據原理可分為:1)支架取栓:支架置入血管後將血栓嵌入,結束治療時一併拉出體外;2)血栓抽吸:利用負壓抽吸取出血栓。

ff24-kcieyvz4669521.jpg

相較於取栓支架,直接抽吸取栓手術時間短,且可避免次級血栓脱落。直接抽吸首次通過技術(ADAPT,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echnique),單獨使用以及輔助支架取栓(SRFL,stent retriever first line)使用,再通率和神經功能恢復程度均與僅使用支架取栓相近,並且開通時間短,操作簡單,可節約經濟成本,有一定優勢。

我們預期抽吸導管未來將逐漸普及。目前抽吸取栓尚缺乏高級別循證醫學證據,且要伸入遠端血管的導管口徑較窄,須犧牲一定抽吸力,影響療效。同時,陳舊性血栓治療療效不如取栓支架。美國在Penumbra公司市場推廣下,應用稍多,但仍非主流方案。目前國內尚未廣泛應用,國內企業處於研發階段,已上市進口產品較貴,醫生亦可使用通路類產品進行簡易替代,限制了產品普及。考慮到抽吸開通時間短及操作簡便的優勢,我們認為未來此方法也將開始逐漸廣泛應用。

d2ac-kcieyvz4669640.jpg

中國企業支架技術成熟,取栓支架佈局潛力大。中國冠脈支架市場發展成熟,2018年心臟支架使用量達138.5萬套,2010-2018年同比增速保持在10%以上。國內企業冠脈支架研發和生產經驗豐富,2004年微創、樂普相繼入局後,2006年國產市佔率已達到60%,國產企業耗時約2-3年佔領市場。我們認為本土企業在顱內支架佈局潛力大。

ec29-kcieyvz4669704.jpg482a-kcieyvz4669771.jpg

中國機械取栓基數低,發展潛力大。目前中國市場機械取栓尚未普及,應用範圍較小。我們預期未來機械取栓滲透率的提高將帶動相關器械需求量增加。根據2019年CINS數據,2019年中國機械取栓手術量為4萬例。

58ba-kcieyvz4669850.jpg54d3-kcieyvz4669909.jpg

2018年機械取栓國產化率僅5.4%,取栓支架國產化大有可為。中國機械取栓主流產品為取栓支架,美敦力(MDT.US)和史賽克(SYK.US)旗下產品份額領先。截止目前已有三家國內企業產品獲批上市,其中心瑋醫療和歸創通橋為今年8月和9月獲批。根據各公司官網和公告,我們預期未來2年內至少有3家公司獲批新產品。抽吸導管中國市場僅有Penumbra產品獲得NMPA認證,國內廠商已有產品在研。

b40a-kcieyvz4670002.jpg20a2-kcieyvz4670153.jpg

取栓支架評價核心標準為血管再通率和再通時間,國產產品表現優異。評價取栓支架優劣標準包括:(1)血管再通率:支架捕獲率(即血栓夾持性)高,取栓回收過程中固定牢固,血栓脱落風險低;(2)再通時間:救治腦卒中需爭分奪秒,更短的再通時間將提高療效。(3)安全性:對血管壁和周圍血管損傷小。2020年獲批的心瑋醫療Captor取栓支架和通橋醫療蛟龍取栓支架,臨牀實驗結果各方面均表現優異,顯示出國產產品較強實力。

1e9f-kcieyvz4670333.jpgf150-kcieyvz4670547.jpg

血管狹窄引起的慢性缺血性腦卒中:目前多以藥物治療,介入擴張類器械主要產品為動脈支架。SAMMPRIS研究對比藥物與支架治療顱內動脈狹窄效果,並於2011年公佈陰性結果,認為藥物治療優於支架,此後治療指南一直以藥物為優。但此研究在試驗設計、技術操作和結果解析等方面均存在瑕疵,後續研究有希望改變扭轉結果,拉動擴張類器械發展。

577c-kcieyvz4670850.jpg

目前國內佈局領先的企業有微創神通、賽諾醫療和心瑋醫療。相較於歐美,亞洲人種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的顱內血管狹窄患病率更高,需求空間更大,因此國產相關治療器械研究一直較為領先,外資品牌佈局產品較少,因而該細分國產廠商發力前景較好。微創神通的APOLLO系統已於2005年上市。球囊擴張導管方面,賽諾醫療2020年已有新一代產品上市,心瑋醫療預期2020年底也將獲批。

我們認為血管擴張器械切換壁壘低,協同效應較強。因冠脈介入等主流為擴張器械,我們認為未來其他介入器械廠家憑協同效應可以改變顱內擴張支架市場競爭格局。但顱內器械研發難度高,相關企業技術實力更為雄厚,優質神經介入廠商也可切換市場並搶佔份額。

擴張類器械評價標準:再狹窄發生率,國產進口無明顯差距。目前應用較多產品為史賽克Wingspan和強生(JNJ.US)Enterprise顱內支架,國產擴張器械有微創神通APOLLO系統。史賽克Wingspan安全性及近期療效更好,微創APOLLO操作簡單、定位準確、價格較低,各有優勢,但兩者均存在術後再狹窄問題,臨牀對比數據無明顯統計學差異。

產品發展趨勢:介入不植入新理念,帶藥球囊。相比於顱內擴張支架,球囊擴張導管可多次介入治療,緩解支架術後再狹窄率高的問題,安全性更高。新升級產品帶藥球囊,採用安全有效的雷帕黴素塗層,療效更佳。心瑋醫療和賽諾醫療均有產品佈局。

出血類(65億元):彈簧圈國產發展正當時,密網支架是新趨勢

動脈瘤破裂是出血類腦卒中的原因之一。出血性腦卒中病因很大比例為高血壓、高血脂引起。而神經介入針對的為腦血管內動脈瘤破裂引發的腦出血(多為蛛網膜下出血),即高危動脈瘤患者。2018年我國腦動脈瘤患病數為5050萬例,腦動脈瘤破裂造成腦出血比例為1%,我們預估高危患者佔比約為2%。

e67c-kcieyvz4671235.jpg69c9-kcieyvz4671724.jpg

動脈瘤治療方法:1)彈簧圈+輔助支架栓塞,2)密網支架更改血流導向。一般根據瘤體大小和瘤體與瘤頸比判斷治療產品,窄頸動脈瘤首選彈簧圈栓塞術,寬頸動脈瘤根據瘤體形狀選擇輔助彈簧圈支架、密網支架等。各類方法可以結合使用。輔助支架可幫助提高栓塞緻密程度,減少純彈簧圈栓塞可能的脱出風險。目前新發展方向為瘤腔內擾流裝置(WEB)。

73b3-kcieyvz4671890.jpg

目前國內治療以彈簧圈為主,我們預計滲透率持續提升。隨着患者預防和治療意識加強及經濟負擔能力提升,我們預期國內彈簧圈栓塞術滲透率將提高。2018年彈簧圈栓塞術滲透率為5.15%,彈簧圈栓塞手術5.2萬台,2014-2018年複合增速為19.7%。

e6a9-kcieyvz4672334.jpg041b-kcieyvz4672740.jpg

彈簧圈栓塞術相關器械市場需求保持高增長。2018年,中國彈簧圈栓塞術器械的市場規模為21.84億元,2014-2018年複合增速為21.7%。核心器械彈簧圈銷售收入佔所有器械比例約50%以上。中國彈簧圈市場規模保持高增長,2018年為11.72億元,2014-2018年複合增速達15.1%。

553e-kcieyvz4673173.jpg8266-kcieyvz4673480.jpg

2018年國內彈簧圈市場國產化率僅6.1%,國產發展正當時。目前國內已有沛嘉醫療(09996)、泰傑偉業和維心醫療有相關產品上市,微創神通彈簧圈也已於今年9月獲批,沃比醫療的產品已在美國獲FDA審批並進入商業化階段,我們預計也將盡快進入國內市場。

fb3f-kcieyvz4673758.jpgbc20-kcieyvz4674093.jpg

彈簧圈栓塞術核心評價標準:動脈瘤填塞率。彈簧圈輔助支架可幫助提高栓塞緻密程度,提高動脈瘤填塞率,並減少純彈簧圈栓塞可能的脱出風險。目前已上市的輔助支架包括史賽克Neuroform支架、法國巴爾特Leo支架、強生Enterprise等。

f3f4-kcieyvz4674377.jpg

微創密網支架佈局領先,核心產品年收入接近千萬美元。目前已有的進口密網支架有柯惠Pipeline、史賽克Surpass等。國內微創神通產品佈局早, Tubridge密網支架2018年獲批上市。2019年,微創的Tubridge支架貢獻收入970萬美元,佔神經介入業務收入比例達35.1%。

通路類(106億元):高值耗材需求高,協同性推動其他介入產品放量

通路類器械在神經介入治療中應用廣泛,高值耗材包括微導絲、微導管和導引導管等。通路類器械主要用於在神經介入手術中建立通路、傳送器械、封堵壓迫等,在各類介入手術中應用廣泛。本文僅討論高值耗材神經中間導管、微導絲和導引導管,這其中微導絲技術難度最大,醫生使用粘性最高。

905f-kcieyvz4674661.jpg

高值類通路器械需求旺盛,市場保持高增速。作為神經介入中應用廣泛的器械,通路類器械市場需求持續旺盛。2018年,中國神經微導絲市場規模為4,740萬元,2014-2018年複合增速達38.0%,神經微導管市場規模為5,070萬元,2014-2018年複合增速達37.8%。我們認為通路類市場對於企業能否提供單病種一體化解決方案有質的影響,佈局潛力較大。

2c2e-kcieyvz4675085.jpg96ca-kcieyvz4675400.jpg

介入通路高值耗材進口仍是主力。血管通路類器械國產化率較高,但腦血管介入技術壁壘高,仍然以進口產品為主,其中微導絲研發和生產難度最大,醫生更換慣用產品概率較低,我們認為是本土企業最難突破的細分領域。目前,國內企業均有較多產品佈局。我們認為其他介入器械廠商也具備較快佈局該領域的能力。

004d-kcieyvz4675688.jpg

救治時間窗打開基層市場,本土先發加速份額獲取

黃金救治時間增加基層需求,看好基層優勢明顯的國產品牌

腦卒中治療時間窗口短。對腦卒中救治而言時間就是生命。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黃金搶救時間是3小時,在此區間內進行藥物溶栓,受損神經元可以完全恢復,但能在此時間內獲得溶栓治療的患者僅佔腦卒中患者21%,超過6小時後採取措施,效果將大打折扣。

黃金救治要求屬地化治療,基礎市場潛力大。相比於其他許多病種患者可以前往城市及三甲醫院獲得更好治療,腦卒中患者發病後儘早得到有效救治才是獲救關鍵,因此其生活半徑內的醫療機構才是救治主體。我們認為腦卒中治療急迫性決定了基層需求的屬地性。

692a-kcieyvz4675975.jpg

基層患病人數多,市場需求大。農村腦卒中患病人羣龐大,從標化患病率看,農村高於城市,2018年兩者分為別2.43%和1.97%。農村腦卒中死亡率高於城市且差距較大,2018年農村和城市腦卒中死亡率分別為160.16/10萬人和129.15/10萬人。我們認為,出現此情況跟基層醫療機構的有限實力無法實現迅速、有效救治腦卒中有關。

8763-kcieyvz4676293.jpg8bac-kcieyvz4676681.jpg

卒中分級診療有助於提高患者治療意識和醫生診治能力,提升基層治療率。2017年,國家腦防委及專家委員會啟動“中國卒中急救地圖建設”,打造“區域黃金一小時卒中救治圈”,積極推進卒中分級診療。根據今年OCIN大會數據,目前全國卒中示範高級中心30家、高級中心436家,防治中心898家。我們認為這些工作有助於提高基層患者知曉率和治療率,提高基層醫院診治能力,帶動基層市場滲透率上升。

da68-kcieyvz4676959.jpg7b93-kcieyvz4677196.jpg

新農合醫保改革提高基層患者支付能力。2016年,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整合,明確了要提高新農合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和大病保險試點,並允許部分二級醫院開展心血管介入治療手術,促使縣級及以下醫療機構PCI手術量增速超過全國平均增速。我們預期,腦卒中防治基層市場容量也將受益於此快速增長。

國產在基層市場具備先天優勢,受益於基層市場的發展。相比於進口產品,國產價格更低,與基層醫療衞生機構關係更為緊密,在渠道下沉有先天優勢。腦卒中治療需求緊急性強,地域要求高,基層市場空間尤為廣闊。我們認為國產廠商憑藉更優的市場下沉能力,有望抓住基層患者需求,獲取較大市場份額。

ae21-kcieyvz4677465.jpg

醫生是基層放量關鍵,基層學術推廣增強國產品牌粘性

中國神經介入器械市場正處起步階段。神經介入難度大,技術壁壘高,相比於其他介入類器械市場尚剛起步。對比患者數量,2018年,我國心血管患者中腦卒中跟冠心病佔比分別為5%和4%,差別較小。而從血管介入器械市場規模佔比看,2019年醫療器械市場冠脈介入佔比達9.7%,神經介入僅為3.3%。

af15-kcieyvz4677751.jpg8576-kcieyvz4678028.jpg

介入醫生數量是目前限制神經介入治療滲透率提升因素之一,早期市場教育需求大。目前我國神經介入醫生稀缺,機械取栓和彈簧圈栓塞術滲透率較低,學術推廣展開和醫生培訓都剛起步。神經介入手術操作複雜,同時涉及神經內科、介入科、影像科等聯動,對醫生專業實力要求高,早期有較高市場教育需求。

市場發展初期是培養醫生粘性的好時點。我們認為在市場發展早期跟醫院等機構的關係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今後的競爭格局。醫生在學習培訓階段就接觸相關品牌產品,更瞭解器械使用方法,並培養對應操作習慣,有很大可能在後續治療操作時延用產品。同時,更深的瞭解意味着醫生也可最大化發揮器械效力,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器械本身技術差距。

國產產品陸續上市,帶量採購拉動國產化率提升

技術實力上,神經介入已上市國產產品與進口並無顯著差異,具備較大競爭潛力。以取栓支架為例,今年9月獲批上市的通橋蛟龍取栓支架在與美敦力Solitaire FR支架的動物試驗中各方面表現均無顯著差異,甚至在減小內膜損傷上有優勢,證明國產在技術和質量上已具備與進口競爭實力。

3a14-kcieyvz4678432.jpg

國產價格優勢明顯,帶量採購將起放大作用。國產品牌價格較低,優勢明顯,我們認為醫保覆蓋範圍擴大和帶量採購將放大這一優勢。各市神經介入手術醫保報銷比例在50%以上。江蘇省今年已開展冠脈支架帶量採購,從結果來看進口品牌在降價幅度和最終談判價上均處劣勢,市場份額較容易在帶量集採中下滑。在目前進口品牌佔絕對主導的神經介入市場,本土企業迎來發展契機。

高值耗材帶量採購是大趨勢。2020年10月,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採購辦公室發佈《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文件》,首輪國家層面的耗材集採正式拉開帷幕。我們認為神經介入器械未來帶量採購是大趨勢,國產廠商在此政策下,有望憑藉價格優勢搶佔更多市場份額。

0fbe-kcieyvz4678684.jpgf81a-kcieyvz4678965.jpg

國產企業全線產品佈局可期,2020年已經開啟國產核心產品獲批上市密集期。現階段外資企業仍主導國內神經介入市場,產品佈局也更全。從本土各企業目前佈局進展來看,取栓支架、彈簧圈和通路類產品已有較多產品上市:

取栓支架:江蘇尼科佈局最早,2018年已有產品上市。今年8月和9月,心瑋醫療和通橋醫療(後與歸創醫療合併)產品獲批,根據各公司官網和公告,我們預期未來2年內至少有3家公司獲批新產品。

彈簧圈:國內2006年天津環湖醫療獲批第一個彈簧圈。隨後,加奇生物(後被沛嘉醫療收購)(2009年),維心醫療(2011年),泰傑偉業(2015年)分別獲批。今年9月微創神通彈簧圈獲批,沃比醫療產品已在美國獲FDA審批並進入商業化階段,同時國內還有多家企業在研。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