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揭晓“聪明钱”的秘密

揭曉“聰明錢”的祕密

二鸟说 ·  2020/10/14 07:29

馬克.泰爾曾在《巴菲特和索羅斯的投資習慣》書中分享到,長期來看,穩定的投資表現不僅來自於對未來市場上漲或下跌的準確判斷,更取決於投資者是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投資體系或系統。好的投資表現,不會僅僅來自於正確的觀點與預期,而是來自於投資認知、資產配置、組合構建、倉位管理、交易策略、跟蹤控制、糾錯機制等多個因素的綜合影響。我理解為是一種「正確的思考框架」,再進一步找到適合你自己的投資方法。

「非同凡想」的思考框架

被譽為「聰明錢」的北上資金,一直是市場的風向標,從2014年陸港開通以來,截止到8月底,北上資金的累計流入已經有1萬多億了,這麼一個大體量的資金,讓人不得不重視。但它真的是聰明的錢嗎?它到底在中國市場賺了多少錢?如何讓普通投資者也能獲取到和北向資金一樣的收益水平?下面我們來看兩組數據:

從持有市值來看,北向資金自2014年11月17日陸股通渠道開通以來,截止2020年9月18日,累計流入11,160億元,當前最新持有A股總市值達到19,607億元,增長8,447億元;

從投資回報來看,反映外資選股能力、北向資金持有股票的整體表現的中證互聯互通A股策略指數成立以來遠超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滬深300指數:

數據來源於wind,截至2020.9.18。北向資金市值增長、指數收益不預示基金未來業績表現,也不構成本基金未來業績表現的保證。指數自2017.3.31成立。

「另闢蹊徑」的投資方法

隨着我國金融改革逐步放開,外資愈發受到國內投資者重視,A股的投資方法與理念也不斷更新迭代,有人做價值投資,有人做成長投資,有人做趨勢投資,有人做主題投資,有人逆向投資,有人長期持有,有人波段操作。不管哪種方法,如果這個框架是正確的,有效的,你只要嚴格在這個框架下進行投資決策,嚴格執行,那你的長期投資業績就差不了。既然北向資金被稱為「聰明錢」,真正代表了外資在中國的投資水平,那我們該如何利用北上資金的特徵提煉「聰明錢」的投資方法?

策略第一點優勢:龍頭配置策略

從2017年開始,龍頭概念在中國市場被廣泛提出。從2016年10月份開始,絕對意義上的低估值開始逐漸淡出歷史舞臺,迎來的是核心資產、白馬股,從 2017年至今都有非常優異的表現。

像今年公募基金的銷售非常火爆,有消費龍頭、科技龍頭、醫藥龍頭,甚至還有券商龍頭,各種優質的賽道被反覆提及,其實表徵的都是同樣的意思。但把境內基金的重倉股拿出來,和北向資金所代表的外資的重倉股進行比較後發現,同樣都是從龍頭角度出發,持股差異卻是非常大的,從2017年一季報開始,一直到今年的中報,把前50大公司的差異部分列出來,會發現,差異的股票數維持在33~39個。這個差異其實表徵了外資投資風格本身對於內地投資者的配置價值。

首先看一下,差別這麼大,表現會好麼?如果選取2020年最新獲得金牛獎的全部43支主要投資股票的基金,代表了過去幾年表現最為穩定、突出的公募基金產品。中證互聯互通A股策略指數無論從絕對收益或者是風險調整後收益均高於金牛基金平均,結合之前與滬深300指數的比較,進一步説明瞭產品的可投資性。

數據來源:Wind,統計區間:2017.04.01 – 2020.08.31。

策略第二點優勢:偏向中國在全球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

對於公募基金來説,很多時候行業偏好是給整個組合帶來最大超額收益的一部分,像家用電器、食品飲料、醫藥生物,很多基金都是超配的。

首先,中國是基建強國,圍繞着大基建,有三個行業是被海外投資者長期超配的:1、建材,像海螺水泥;2、工業機械,像三一重工;3、交通運輸,像上海機場。可能是海外投資者長期高配的公司,比如説水泥的不可運輸性,導致在全球沒有任何公司可以直接替代,這一類公司實際上是長期在超配組合當中的。

其次再看低配的部分,最突出的就是電子股,電子可能是境內和境外投資者在行業選擇當中差異最大的一個行業,因為國人看待自己的產品,從邏輯上更多的是國產替代,但對於海外投資者來説,高端製造它可選擇、可替代的公司還有很多,比如三星、英偉達、臺積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對電子板塊有所低配。但未來隨着國內技術和國際競爭優勢的提升,這種情況可能會轉變。

週期板塊,無論上游週期品還是大金融週期都是持續低配的。原因有二,第一是財務的不穩定性;第二是AH的溢價水平。

中國上市公司的分佈,決定了構建不同組合的時候,這個組合會有一個自然的偏向。以三個當前最熱門的板塊為例:消費板塊、科技板塊和醫藥板塊,把所有中國的上市公司列舉出來,無論是在A股在港股還是在海外,68.34%的消費類公司是在A股上市的,這一類公司貢獻了所有消費板塊81%的市值,説明消費板塊的頭部公司實際上大部分是在A股上市的。

再來看科技板塊,當前有77.61%的科技類公司是在A股上市的,但它們只貢獻了40%多的市值,説明當前大量的科技類頭部公司和依然是在港股和海外上市的。

醫藥板塊相對均衡一些,大量公司都是在A股上市的,數量和市值相對來説比較匹配。

如果在A股的上市公司中找這樣一個表徵中國優勢的組合,你會發現它自然會偏向消費和醫藥。

策略第三點優勢:更加註重成長性和穩定性的平衡

從個股的角度,在大量的研究後,如果用一個財務指標來衡量外資對於公司的偏好,那麼應該是ROE,準確的來説是ROE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在這裏可以構建一個指標來描述一個公司財務的可預測性。即過去三年ROE的非線性,也就是弧度,我們都知道,年度指標越是線性,越容易根據前兩個值推出第三個,如果弧度加大,則財務的不可預測性加強。如果把2017至2019年三年的ROE水平對北向資金、基金重倉以及主要寬基指數進行計算,得到的結果很能説明問題。

如果把這個指標用在了北向資金和基金的重倉股中,以及上證50、滬深300和創業板指數中,絕對數字越大,就意味着它的弧度越大。

外資重倉股的這個值只有12%左右,公募基金重倉股的這個值接近24%,上證50接近40%,滬深300接近50%,創業板這個值已經到了60%,更進一步來審視所有ROE的值,你會發現,50個公司,三年的ROE ,150個值,沒有一個是負的,每一個公司都分紅,這些都代表了外部的一個風格。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