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上市前夕华住“手撕”做空机构,扩张隐忧仍待解

上市前夕華住“手撕”做空機構,擴張隱憂仍待解

德林社 ·  2020/09/29 14:26

文|金衞

上市前夕遭遇做空,上市後的第一份公告就是阻擊做空機構、並持續的反擊,這樣的事被華住集團全趕上了。

9月22日,華住集團-S(01179.HK))登陸港股,這是華住集團的二次上市,然而卻被做空機構盯上了。

9月21日晚間,沽空機構博力達思研究(Bonitas Research)發佈報告對華住酒店的財務數據提出質疑,稱華住集團誇大報告利潤,2019年虛增了20億元的利潤。

9月22日,華住上市當天,受做空影響大跌,股價盤中一度跳水6%,隨後華住迅速否認沽空報告指控,股價才得以企穩。9月28日晚,華住集團針對博尼塔斯報告的五大指控逐條澄清,稱博尼塔斯報告實屬毫無依據,可謂是一場上市公司對陣沽空機構的大劇。

20200929145156621d235b8pit30wb4f

從華住的股票走勢來看,似乎並未受到什麼影響。上市首日,華住集團報311港元/股,漲4.7%,總市值984億港元。9月29日,華住開盤再度上漲2.4%,截止午盤報收於339元/股,市值達到1090億。不過,雖然阻擊了做空機構,但華住自身的危機不少,盈利下降、負債率上升,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華住依然逆勢擴張,無疑加大了自身風險。

華住迴應五點指控

2007年,攜程前總裁季琦創辦了漢庭酒店,後更名為“華住酒店集團”。3年後,華住集團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今年9月22日,在季琦的帶領下,華住集團二次赴港敲鐘,原本是個慶祝的時刻,但是做空機構來襲,讓這次上市有點嘈雜。

9月21日晚,華住集團上市前一晚,突遭沽空機構博力達思研究(Bonitas Researc)狙擊。

博力達思2018年才成立,知名度尚無法比肩渾水、香椽、格勞克斯等老道選手。但實際上,資歷尚淺的博力達思一出道便來勢洶洶,曾狙擊過浩沙國際、P2P龍頭中新控股恆安國際波司登晶科能源等上市公司。

據博力達思稱在北京和上海的實地調查證實,華住集團沒有按照規定披露一些由華住現任員工和其他未披露的關聯方擁有的特許經營酒店,並且對這些祕而不宣的加盟酒店提供了祕密的運營費用支持。

博力達思提供了這樣的證據鏈:截至2019財年,華住集團實際上控制着1952家酒店,佔集團所有酒店數量的比例達35%左右,但華住對外宣稱的酒店數量只有688家,佔比約為12%;截至2019年年底,商務部的特許經營登記顯示華住旗下共有3020家獨立特許經營商,比華住報告的4930家管理和特許經營酒店少37%;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記錄顯示,華住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報告中起碼低報了至少16%的僱員人數。據預測,華住集團在2019年虛增了20億元的利潤。

20200929145156941d235wlrjcuw7vi1

博力達思研究認為,與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和港交所的報告中的數據相比,華住集團產生的利潤和持有的PP&E資產都明顯較少。根據華住集團的實際財務表現,其股價應該遠低於當前水平才合理。

9月22日,華住集團上市後的第一個公告就是針對沽空機構的迴應,華住公司稱這份報告缺乏事實依據,且包含大量的錯誤、未經證實的陳述,以及對公司業務及運營的誤導性結論。

9月28日晚間,華住酒店向美國SEC和港交所提交了針對博力達思沽空報告的迴應,再度強調這份報告實屬毫無依據,對公司業務和經營的指控均不準確、具有誤導性且未經證實。

華住主要回應了五點指控,主要涉及酒店投資組合的所有權問題、低報員工數量、關聯交易、利潤過高等問題。

對博力達思指責“祕密控制”1952家酒店,華住公開表示只運營了688家酒店,此外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登記數據顯示,華住旗下共有3020家獨立特許經營商,比公司報告的4930家少了37%。

華住迴應稱,博力達思酒店歸屬數據來源於大眾點評,但該平台並未對酒店的所有權明確區分。只有“特許經營合同”需要向商務部登記。但法律對於管理加盟酒店訂立的特許經營及管理協議是否需要登記沒有明確規定,因此這部分酒店未向商務部登記。

對於關聯交易問題,華住迴應稱,公司禁止本集團員工成為集團加盟商,沽空報告中指出的承包商名單人士均不是集團現任員工。此外根據美國會計準則,本集團員工不得歸類為關聯方。

對於虛增利潤問題,華住迴應稱,由於這些指控是基於未標明來源出處的數據,或基於毫無理由的論點作出。公司認為這些指控毫無依據。

從華住近期在港股的走勢來看,其股價並未受太多影響。身正不怕影子斜,華住選擇了直接槓做空機構,可能這次做空並未打準。

20200929145157322d23562kcx65db9l

華住的擴張隱憂

目前,華住集團是國內第一家多品牌的經濟型連鎖酒店集團,旗下擁有覆蓋高端到平價市場的多個知名酒店品牌,包括高端市場的美爵、禧玥、花間堂,中端市場的全季、桔子水晶、桔子精選、宜必思尚品等,以及平價市場的漢庭、漢庭優佳、宜必思等。

華住的酒店類型主要有:租賃及自有酒店、管理加盟酒店、特許經營酒店經營等業務,其中租賃經營的酒店收入佔比近7成。這幾年華住酒店發展迅速,2017年12月31日底,酒店家數為3746家,到2019年底,酒店規模已達到5618家,複合年增長率達到22.5%。

截至2020年6月30日,華住集團擁有6187家在營酒店,2375家酒店正在籌備中,合計共有599235間酒店客房。如若以經營酒店客房數量計算,華住集團已經成為僅次於錦江國際的中國第二大酒店集團。

這幾年,華住酒店的收入增長迅速,2017-2019年,公司淨收入分別為82.29億元、100.63億元、112.12億元,歸屬於公司淨利潤分別為人民幣12.28億、7.16億、17.69億。

不過,2020年疫情來襲,華住上半年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滑。根據其招股書,華住集團在今年一季度淨利潤虧損21.58億元,二季度虧損5.54億元,合計淨虧損近27億元。

華住在招股書中稱,“由於疫情影響,2020年2月份高峯期臨時關閉超2000家酒店。截至今年上半年,華住集團酒店的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為137元,低於2019年同期的196元。”

疫情“黑天鵝”,讓華住集團業務展露出脆弱的一面。而華住集團自身還面臨着龐大的商譽、債務壓力,這主要是因為過去華住酒店推行的併購策略。

20200929145157724d235iyrnv6kxwp5

這些年,華住一直馬不停蹄地擴張,做大酒店規模。2013年,華住收購了星程酒店;2017年又以36.5億拿下桔子水晶全部股權;2018年華住以4.6億取得花間堂71.2%股份;2020年1月,華住動用7億歐元將德意志酒店全部股份收入囊中。

收購德意志酒店集團,原本是為華住的國際化做鋪墊,然後疫情暫停了國際化之路,同時,華住的盈利出發受到影響。同時,併購讓華住的商譽不斷增長,2017年-2019年及今年上半年,華住集團的商譽分別為22.65億元、26.30億元、26.57億元和54.02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華住集團2017年至今從未對商譽進行過確認減值,若後續疫情反覆或存在其他減值跡象,可能造成商譽的估值假設有所變動,從而產生減值費用,影響淨利潤。

華住通過併購,實現了規模擴張,做到行業老大,但也推高了自身債務。

截至2020年6月30日,華住集團總負債達565.37億元,資產負債率92.17%。其中,短期債務58.21億元,主要包括於2022年到期的可換股優先票據及1.8億美元的銀行貸款;長期債務92.40億元,主要包括於2026年到期的可換股優先票據、4.4億歐元及2億美元銀團貸款、10億元銀行貸款的非流動部分。

今年二季度,華住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5.12億元,同比大幅減少50%以上。同時期,華住集團賬面上的現金只有36.99億元,完全不足以覆蓋債務。

這一次二次赴港上市,華住集團募集資金的用途主要有四個方面,支持公司的資本支出及開支,償還公司於2019年12月提取的5億美元循環信貸融資的一部分,增強公司的技術平台,包括公司的華住會,一般公司用途。

也就是説,上市融資償債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儘管債務高企、疫情重壓,但華住擴張腳步並沒有而停止,招股書顯示,截至目前,華住正在開發2375家新酒店,包括54家租賃及自有酒店以及2321家管理加盟及特許經營酒店。

華住集團有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實現“萬家燈”和“千城萬店”的目標。

2019年12月,季琦對外稱:“未來3年內,華住計劃將開店數量提升至10000家,真正實現‘萬家燈火’。”也就是説,2020-2022年,華住每年的平均開店數量要達到1000家以上。

華住的千城萬店計劃,主要是針對下沉市場,把酒店開到縣城。但是,中國酒店業經過十餘年的高速增長,行業“天花板”明顯,而且,在下沉市場,並不是華住集團一家,譬如,錦江、首旅如家、阿里巴巴飛豬旗下品牌“菲住”、攜程旗下品牌索性等都在下沉市場中“廝殺”。

華住集團下沉式擴張,面臨着市場激烈競爭,前景如何尚不得而知,尤其是華住的負債率在不斷上升,其利息也不斷吞噬其不多的利潤。這次上市前夕,華住被做空機構盯上,雖然是個插曲,但華住如何借二次上市實現自身擴張與危機化解的平衡,依然有待時間驗證。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