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美国大选:一文看懂美国选情各类数据

美國大選:一文看懂美國選情各類數據

宏观长春 ·  2020/09/11 23:58  · 解讀

摘要

1、本文系統地研究了美國各種選舉調查數據——如民調(獨立、非獨立、綜合、各州)數據、民眾反對率、籌集資金數、投注賠率等,指出哪些更加可靠,幫助我們預判美國的選情。

2、第一類數據,美國民調數據中,可靠性排序:綜合民調>獨立民調>非獨立民調。目前最重要的兩家綜合民調機構是Real ClearPolitics和FiveThreeEight。州級別的民調準確度相對較低,沒有參考意義。

3、第二類數據,「民眾反對率」是一個比較重要但又往往被忽視的數據,準確度比較高,值得重視。

4、第三類數據,「用錢投票」,兩黨競選籌集的捐款和政治投注網站隱含的候選人獲勝概率:

1)一般而言,籌集的競選捐款越多,該黨勝選的可能就會越大。兩黨競選籌款,一方面可以代表民意,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於宣傳。1980年以來的10次大選中只有3次籌款少的候選人獲得勝利。

2)目前學術界對是政治投注網站預測出的結果更準確,還是民調結果更準確存在爭議,目前還沒有定論。值得注意的是參與政治投注的人羣並不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美國選民樣本。

5、2020年大選,目前數據非常有利於拜登:(1)綜合民調數據拜登高於特朗普7.5個點;(2)特朗普民眾反對率較高,已經與老布什、卡特謀求連任時的反對率不相上下,而這兩者均連任失敗;(3)8月份拜登籌資遠超特朗普。

6、會不會再次出現「贏得普選但輸掉大選」——即2016年希拉里選舉——的情況?我們認為概率不高。

正文

美國大選異常熱鬧,為了「判斷」誰能當選,市場、媒體、智庫等各顯神通,通過各種民調、賠率、籌錢數目等來進行「預判」。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我們如何在這紛繁複雜的選情資料中把握選舉形勢?

我們這篇報告,以科普性的視角,來系統地研究下美國各種選舉調查,並指出我們該如何使用這些選舉數據。

我們總結了目前關於美國大選的各類數據,主要有綜合民調、獨立民調、非獨立民調、民眾反對率、競選籌款、政治投注等類型的數據。準確度最高、參考價值最高的仍然是全國綜合民調,其次是獨立民調、政治投注和民眾反對率,而州級綜合民調和競選籌款的準確度和參考價值一般,非獨立民調最低。

我們認為各種類型的數據僅為投資者提供參考,幫助投資者建立「座標系」,最終的大選結果還會受各種諸如突發性事件等因素的影響。

640?wx_fmt=png

1.  三種民調數據可靠性順序:綜合民調>獨立民調>非獨立民調

1.1.  全球性民調相對靠譜,綜合性民調最準確,而且準確度在提升

從統計意義上來説,綜合民調結果準確度高於獨立民調,高於非獨立民調。目前最重要的兩家綜合民調機構是Real Clear Politics和FiveThreeEight。學術上民調機構的準確度指的是預測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距大小,而非最終結果誰勝誰負。美國民調結構主要分為三類:獨立民調、非獨立民調和綜合民調。獨立民調機構是獨立於黨派而進行的民意調查,不受黨派立場影響,而非獨立民調反之。一般而言,非獨立民調機構更願意通過「設問引導」等方式誇大本黨的支持率。由於擺脱了黨派影響,在進行民調時並不提前預設立場,獨立民調的結果比非獨立民調的更準確,可信度更高。

綜合民調機構一般並不真正進行實地民調,而是對各家民調機構的數據進行進一步的加工處理從而得到最終的民調數據。綜合民調機構對各民調機構的數據進行進一步加工,例如Real Clear Politics計算各民調機構的算數平均,FiveThreeEight網站則根據各家民調機構的歷史表現、黨派屬性、民調方式等因素賦予不同權重,再進行加權平均。從統計意義上來説(大數定律),對各家民調機構進行算術平均或加權平均,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或剔除掉各民調機構中的「噪聲」,使得結果更加準確。

從歷史上來看,全國綜合民調的準確度總體在提升(圖2)。根據美國民意研究協會(AAPOR)發佈的報告,自1936年以來,全國綜合民調數據的準確度總體在提升,最近幾次的大選綜合民調數據與最終候選人實際支持率都十分接近。按照歷史標準,2016年總統選舉的全國綜合民調數據的準確度已經非常高了,希拉里與特朗普的最終得票率之差僅比綜合民調數據低2.2%。自1936年現代民意測驗問世以來,2016年的誤差水平不到全國綜合民調數據平均誤差的一半(4.4%),也低於1992年以來的平均誤差(2.7%)。

640?wx_fmt=png640?wx_fmt=png

1.2.  州級民調準確度相對較低且沒有明顯提升

與全國民調相比,州級民調準確度相對較低且近幾次大選中並沒有顯著提升,且2016年州級民調誤差較大(圖3),解釋了希拉里贏得了普選但輸掉了大選。根據AAPOR發佈的報告,2016年美國州級別的民調誤差為5.1%,超過了2000年以來的任何一次總統選舉。雖然搖擺州的民調誤差較小,僅為3.6%(圖4),但仍高於2004年以來的任何一次總統選舉,搖擺州民調的準確率並沒有顯著提升,這也部分解釋了民調機構普遍預測希拉里會獲得多數選舉人團票的原因。

640?wx_fmt=png

1.3.  搖擺州民調準確度沒有顯著提升但誤差總體可控

搖擺州是總統競選的關鍵,「得搖擺州者得天下」,最近十次的美國大選中有九次贏得搖擺州多數選票的黨派最終贏得大選。長期以來,美國部分州受自身產業結構、人口結構等因素影響,會從民主黨或共和黨的政策中長期受益,因此大選時也會將選票投給該黨的候選人,這些州也被稱為兩黨的鐵票倉。除了鐵票倉外,美國還有部分州對兩黨並沒有長期偏好,會根據大選時兩位候選人的具體政策主張進行投票,這些州被稱為搖擺州。

美國主要有六大搖擺州,共計101張選舉人團票(總統候選人贏得270張選票即贏得大選),成為左右美國大選的關鍵力量。根據Real Clear Politics數據統計,最近十次的美國大選中有九次贏得搖擺州多數選票的黨派最終贏得大選,僅有一次輸掉選舉,並且還是頗有爭議的2000年小布什對陣戈爾的大選。可以這麼説,「得搖擺州者得天下」。

搖擺州的民調數據的準確度並沒有顯著提升,甚至還有下降趨勢(圖5、6),這一結論也與AAPOR的報告中相一致。但總體而言搖擺州民調數據的誤差仍然可控,2008年至2016年三次總統選舉的平均誤差均在3%以內,仍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根據RCP民調數據,2008年至2016年三次總統選舉中,六大搖擺州候選人得票率的平均民調誤差不斷在擴大,2008年高估了共和黨候選人得票率0.93%,2012年高估共和黨候選人1.93%,2016年高估民主黨候選人2.78%,民調誤差的絕對值不斷上升。關於搖擺州的民調誤差也直接導致了2016年大選民調數據與實際選舉結果相去甚遠,民調數據顯示希拉里在威斯康星、密歇根、賓夕法尼亞三個搖擺州均具有較大領先優勢,但最終全部被特朗普以微弱優勢翻盤,希拉里在六大搖擺州中全面潰敗。

640?wx_fmt=png640?wx_fmt=png

2.  總統能否連任的一個重要但往往被忽視的指標:民眾反對率

除了支持率之外,在現任總統謀求連任時還有一個比較重要但又往往被忽視的民調數據——民眾反對率。在只有兩個候選人的情況下,特別反對其中一人,那會因為反對而選另外一個人。可以説,部分支持拜登競選總統原因是「他不是特朗普」。

根據FiveThreeEight網站數據(圖7),特朗普的反對率已經與老布什和卡特高度一致,而老布什和卡特均未能成功連任。其餘6位成功連任的總統的民眾反對率均低於特朗普的反對率。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8月中旬民調數據(圖8、9),支持拜登競選總統的主要原因是「他不是特朗普」,佔比高達56%,而對比之下支持特朗普的主要原因是他的「領導力和表現」,「他不是拜登」佔比僅為19%。

一般認為,當現任總統候選人的反對率比較高時,選民的投票率也會較高,將選票投給他的競爭者,因為反對現任總統的選民可能對現行政策早有不滿,早就「懷恨於心」,故會在大選把現任總統「投下去」。這一點在英國脱歐公投時就被很明顯地體現出來,例如英國漁民早就對歐盟其他國家可以在英國專屬經濟區捕魚心懷不滿,故在脱歐公投時投票率極高,支持英國脱歐。

640?wx_fmt=png640?wx_fmt=png640?wx_fmt=png

3.  「用錢投票」(即競選籌款和投注賠率)會比民調更準嗎?

3.1.  兩黨競選籌款,總體表現不錯

一般而言,籌集的競選捐款越多,該黨勝選的可能就會越大,但也會有例外情況。兩黨競選籌款,一方面代表該黨更受民眾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政治捐款開展電視廣告、集會演講等宣傳活動以擴大候選人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號召支持本黨的選民進行投票。所以一般而言,籌集的競選捐款越多,該黨勝選的可能就會越大。但另一方面,政治捐款與選民意願並不完全重合,不能完全代表選民意願,所以也可能會出現競選籌款少的黨派在大選中獲勝。從美國1980年至2016年10次大選情況來看,7次都是競選籌款多的黨派獲勝,1984年、1996年和2016年3次例外(圖10)。

此次大選,拜登籌款突然發力,在8月份的籌款金額達到3.645億美元,打破美國總統競選單月籌款記錄,比特朗普所籌的高73.5%(圖11)。

640?wx_fmt=png640?wx_fmt=png

3.2.  政治投注網站的賠率,爭議比較大

根據政治投注網站的賠率計算出來的候選人獲勝概率也被視為對選舉結果的一種預測,但值得注意的是參與政治投注的人羣並不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美國選民樣本,在風險偏好等方面與普通選民存在差異。

目前學術界對是政治投注和民調結果誰更準確存在還爭議,並沒有定論。美國大選的政治投注在美國建國時就已經出現,根據羅德(Paul W. Rhode,2004)等人的研究成果,1884年至1940年的15次總統大選中,只有1916年政治投注預測錯誤,其餘11次均預測成功,剩下的1884年至1892年的3次大選候選人的賠率幾乎一樣,並不構成預測。1940年之後美國政府加大了對博彩業的打擊力度,政治投注一度在公眾視野中消失,直到1988年才有所改變。根據埃裏克森(Robert S. Erikson,2008)等人的研究成果,1988年至2004年的五次大選預測上,政治投注的準確率比民調高,但之後也有學者質疑埃裏克森等人的研究方法,在對他們的研究方法進行調整後發現1988年至2004年的民調準確度更高,並且此結論也適用於2004年至2016年的大選。[1]

在2004年至2016年的四次大選中,政治投注和民調均成功預測前三次大選,但對2016年的大選預測均失敗。但2016年民調的結果更接近實際投票結果,希拉里的普選率也確實比特朗普高2.1%,而政治投注網站此前預測希拉里的勝率高達88%(圖12)。

640?wx_fmt=png640?wx_fmt=png

4.  「贏得普選卻輸掉大選」的事情會否在2020年重新上演?

討論這些民調數據價值後,目前來看,拜登的確有更大機率能夠勝出,但會不會再次出現贏得普選卻輸掉大選的情況?總體上來看,我們認為這次可能性不大。

從歷史上來看,僅有五次美國總統候選人贏得普選卻輸掉大選的案例(圖14),佔美國曆次總統選舉的11.1%。這五次事件分別是2016年特朗普戰勝希拉里、2000年小布什戰勝戈爾、1888年哈里森戰勝克利夫蘭、1876年海耶斯戰勝蒂爾登、1824年下亞當斯戰勝傑克遜。

贏得普選但卻輸掉大選的主要原因在於美國總統選舉中的「選舉人團制度」。首先,由各州選民選舉出本州的總統選舉人,並實行「贏者通吃」,即在各州中獲勝一方將贏得該州所有選舉人團票(個別州除外),再由各州選舉人團選舉出總統,得票過半數(270張)的候選人勝選。但由於各州的選舉人團票數與各州的實際人口並不完全匹配,所以有可能出現總統候選人贏得普選但輸掉大選的情況,但從歷次美國總統選舉情況來看概率並不高。

640?wx_fmt=png

民調數據受隱瞞真實想法、搖擺選民、樣本選擇、趨同效用等諸多因素影響,後續可能發生的政治事件或能在短時間內改變競選雙方的力量對比。在美國2016年大選爆出「黑天鵝事件」後,各家民調機構及研究機構又開始重新反思民調數據的準確性和缺陷。

受訪者隱瞞真實想法被認為是2016年大選民調數據失真的重要原因,並且該因素可能還會影響2020年大選民調的準確度。迫於移民、種族平等等「政治正確」的壓力,許多特朗普的支持者存在「支持特朗普羞恥現象」(Shy Trump Effect)。根據皮尤研究中心數據(圖15),特朗普最終選民中有4.4%來自此前表示支持其他候選人或拒絕表態的人,而希拉里的這一比例僅為2.6%。許多受訪者在接受調查時並沒有説出自己的真實意願,導致最終民調數據失真。「支持特朗普羞恥現象」在2020年的大選中可能還會繼續存在。根據卡託研究所數據,77%的保守派、53%的自由派和64%的温和派表示如今無法自由地表達政見了。這將給民調帶來較大的影響。

640?wx_fmt=png

搖擺選民也是2016年大選民調預測失敗的重要因素(圖16),但2020年搖擺選民比例已比四年前大幅下降。2016年大選前的兩個月仍有大量搖擺選民不知道要投票給誰,這一現象在密歇根、威斯康星和賓夕法尼亞三大搖擺州表現更為明顯,約有13%至15%的選民在最後一週才確定將選票投給誰。而選舉後的民調顯示,這些州的大部分搖擺選民將票投給了特朗普。根據美國媒體《新聞週刊》(Newsweek)2020年的報道,2016年8月份的搖擺選民佔比20%左右(與圖16中的搖擺選民比例不一致,可能是設定標準不一),而2020年這一比例則下降到了10%。[2]

640?wx_fmt=png

民調樣本選擇也會影響民調結果,2016年民調樣本對低教育水平人羣代表性不足,2020年民調樣本的代表性有所增強。2016年民調的主要問題是低估了低教育水平白人對特朗普的支持率,並且這一問題在州級民調中更為明顯,導致最終州級民調數據出現較大偏差。根據《紐約時報》2020年5月份報道,2016年只有20%左右的搖擺州州級民調調整了樣本中不同教育水平人羣的比例,而2020年這一比例上升到了50%左右。[3]

民調機構部分會受媒體輿論影響,存在一定程度的趨同效應。當媒體輿論和其他大多數民調機構都認為希拉里當選總統是大概率事件時,幾乎很少有民調機構敢冒着與全市場為敵的風險認為特朗普大概率當選總統,於是在樣本選擇、提問設置等方面可能會更傾向於希拉里,導致最終的民調結果趨同。而在經歷了2016年民調翻車後,2020年無論是媒體輿論,還是民調機構,在這方面都變得更加謹慎。

突發政治事件也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改變選民對兩位候選人的態度,例如在2016年大選前兩週左右,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重啟了對希拉里「郵件門事件」的調查,此後希拉里的領先優勢被急劇縮小(圖17),從2016年10月28日重啟調查日的領先4.6%,縮小到11月3日的1.3%。參照以往美國曆次大選經驗,我們預計2020年大選前兩週左右的時間,將會是兩黨候選人競爭最激烈的時刻,兩黨屆時也將會把自己手中掌握的對方的黑料全盤托出,甚至不惜採取造假、謠言和誹謗等手段,「好戲在後面」。

640?wx_fmt=png

我們認為在民調機構經過一系列改進後,2020年的大選民調數據依舊可信。總體來看,全國綜合民調數據的準確性還在不斷提升,2020年大選民調的最大風險點來源於州級民調,特別是搖擺州民調。與2016年相比,雖然「支持特朗普羞恥現象」可能依舊存在,但在搖擺選民、民調樣本、民調趨同性等方面朝着有利於提升民調準確性的方向發展,將有利於提高2020年全國和州級民調的準確性,民調數據依舊可信。但同時我們還需要警惕突發政治事件對民調和選舉結果的影響。

[1]夏春:《「以錢投票」比「以口投票」的準確度更高嗎?》

[2][3]海國圖志研究院:《四年前翻車的大選民調,還值得信任嗎?》

編輯/Ra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