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行业乱象屡禁不止 银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说“不”

行業亂象屢禁不止 銀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説“不”

证券时报APP ·  2020/09/04 08:59

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9月2日發佈公告表示,將增加不累積積分商户名單,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受理的交易,不再累計積分;同時,不累計積分的支付機構名單將會不定期更新。

由此,共有19家支付機構被光大銀行“打入冷宮”。今年以來,民生銀行、廣發銀行信用卡中心都公告“敲打”過支付機構,分別將19家、16家機構“打入另冊”。

為鼓勵用户多刷卡,很多銀行一直以來都建有信用卡積分系統,為持卡人刷卡提供積分兑換福利,比如,兑換航空里程、禮品等。一旦跟“錢”掛起鈎,其中產生的問題也不少,被部分持卡人鑽空子、佔便宜,甚至牟利。

記者根據各大銀行信用卡中心公告來看,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受理的交易將不再累計積分。3家銀行公佈的支付機構對應的收單編碼(MCC)顯示,這些第三方支付機構包括隨行付、卡友、瑞銀信、錢寶、樂刷、上海匯付、付臨門、拉卡拉、暢捷通等市場知名或主流機構。

易觀支付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認為,銀行之所以出此無奈之舉,一是打擊一些“羊毛黨”,這羣持卡人專“薅”信用卡積分;二是打擊信用卡套現行為。

這些行為屢禁不止,已經成為行業頑疾。業內人士感慨道,薅羊毛居然也“薅”成了產業鏈。

第三方支付行業是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基礎環節。然而,近些年來行業亂象叢生,如挪用備付金、淪為洗錢通道等行為屢禁不止。監管部門對此進行了嚴厲打擊和整頓。

一面是人民銀行通過“斷直連”、收繳備付金等舉措,整頓行業,引導迴歸健康。但同時也讓支付機構利潤(備付金的利息)來源減少,加上兩家支付巨頭對市場的壟斷,很多實力不足的支付機構不得不轉型、退出,或者絞盡腦汁另謀出路。

一面是嚴監管這把“劍”始終高懸於支付機構“頭頂”,人民銀行罰單不斷,而且毫不手軟——百萬千萬級別罰單常見,上億元的罰單也不鮮見。

今年初,銀盈通、開聯通這兩家支付公司分別被罰1789.76萬元、2324.27萬元,原因是未按規定履行客户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履行客户身份資料等。

4月份,商銀信因16項違法行為被人民銀行罰沒合計1.16億元,成為支付行業史上數額最大的罰單,震驚全行業。商銀信被罰原因包括:挪用備付金、變相出借預付卡發行與受理資質、未按規定設置特約商户銀行結算賬户、非法集資平臺直接提供支付結算服務等。

此次被銀行“打入冷宮”的支付機構,多數也都是吃到人民銀行罰單的“常客”。比如瑞銀信,今年以來連吃人民銀行5張罰單,金額超過8600萬元。被罰原因包括:未按規定落實資質審核、未按規定落實收單業務本地化經營和管理責任、未按規定發送收單交易信息等。

對於眼下的第三方支付機構而言,以何種姿態去面對嚴監管和新的市場環境,恐怕是這些機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