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牛途论道|大幅回撤后,医药板块还值得长期「守候」吗?

牛途論道|大幅回撤後,醫藥板塊還值得長期「守候」嗎?

富途资讯 ·  2020/09/05 17:11  · 獨家

今年醫藥板塊可謂“大放異彩”,醫藥指數領漲多個行業。細分領域來看,2020年漲幅最好的子行業包括醫療器械,生物製藥,化學原材料等,各子行業下龍頭更是「強者恆強」。現到如今,醫藥板塊還值得長期「守候」嗎?本期《牛途論道》富途邀請嘉實牛歌先生,在直播間為大家解答疑惑。

精彩觀點:

1.醫藥行業這一輪的漲幅不僅有外部環境因素,也有醫藥行業自身進入政策週期的內在原因

2.從長期來看,製藥器械服務藥店等細分行業有佈局創新成長的機會,且不同的藥資板塊適用於不同的研究框架

3.從短期來看包括疫苗在內的一些標的市場預期比較高,需要一段時間去進行消化。投資者在甄選個股或風險資本化時,需要更審慎的研究

牛歌先生解答了大家最關心的幾個問題,如認同、或有其他看法,歡迎更多評論!

今年醫藥行業牛市疊加了新冠疫情因素,但同樣源於行業避險屬性、政策大週期的內部因素

嘉實牛歌:醫藥行業這輪牛市起步於2019年的年初經歷18年的一輪小幅上漲,下半年經歷長生疫苗、體檢、大量採購等等事件的殺傷,醫藥行業19年初跌入估值低點,然後起步開始一波牛市。

從2019年1月份到今天為止,整個醫藥板塊上漲了110%左右,位列第5名。第一名是食品飲料,第三到第四是軍工、消費者服務。整體上來説大家感受會比現有的漲幅更明顯,牛市要更強烈一些。

這輪上漲有多重因素造成:

宏觀上,醫藥行業經歷了黨和國家對於資本行業和對創新行業的重視。

外部環境的因素擾動醫藥行業具有避險屬性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等客觀上造成的不高的市場風險偏好,而醫藥行業有着傳統「喝酒吃藥」的避險屬性,所以得到追捧,對疫苗、檢測、中藥、防護器材等板塊利好。

政策大週期對醫藥行業的呵護作用這兩年政策大週期,包括我們的創新改革、醫保制度的改革等等,使行業處於加速發展的狀態。醫藥行業尤其是藥品和器械,本質是製造業,產品驅動的處置非常明顯。以往藥物審批週期很長,隨着藥審改革,創新藥物、創新器械加速獲批,優質企業有了業績快速增長的基礎,為醫藥行業帶來契機,也催生了一些所謂創效「賣水人」CRO、CMO、CSO等企業的發展。

編者按:商學院將馬販、船伕、酒商、中介統稱為「賣水人」,認為他們的投資回報率高於淘金者。

資金在市場中的導向明顯一個是機構,一個是外資,資金非常關注長線板塊成長和價值,所以看到之前對醫藥行業的追捧。從排名漲幅來看,本次醫藥並不呈現強勢牛市。這是因為板塊出現比較明顯的結構性轉換,今年為止能看到漲幅800%多的醫藥標的,也有跌幅50%以上的醫藥標的,整體板塊分化非常明顯,相對來説政策壓力較大的傳統制藥標的沒有很好的表現。

今年疊加了新冠疫情因素目前看醫藥半年報、一季報,並不是所有的板塊都很利好。涉及到新冠的檢測、防護等業務的板塊漲幅明顯,業績也是非常好的。後續疫苗將可能是增量最大的板塊。

近期醫藥回調幅度大,熱門標的估值需要兩三年消化;投資者應更審慎甄選尋求佈局創新成長的長期機會

嘉實牛歌:最近醫藥表現相對來説較弱,基本回調10點左右。從中信統計來看,前期漲幅比較多的股回調到30%。這也是在醫藥今年整體漲幅在60%-70%以上時進行的一次回調。行業情況來看,暫無明顯的利空信號,或是對企業不利的信息出現。

如何從成長股的思維看醫藥行業?對於遠期業績、估值等有更期待,首先三張財務表中,資產負債表相對重要性更高,並需要關注臨牀研發進度。短期業績權重相對影響較小,畢竟類似今年一些科創板的一些標的既沒有收入,也沒有利潤。

在企業高增長情況下長期估值消化比較快。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有些公司長期成長性非常好,但是基本上估值可能要3-5年才有一個相對合理的位置。但是仍然有一些可能超期的機會,長期成長的良機持續存在,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甄選。

醫藥行業的戰略分析框架

嘉實牛歌:首先,我傾向於以成長角度看待公司佈局遠期的成長性公司可以通過長期的業績增長來消化短期估值如果能夠超預期,可以更快地消化估值。這種角度容錯率高,收益率也會比較明顯。

比如我們預期30%到50%的增長,但是在優質管理層和比較好的行業環境下,公司可能實現70%-80%的增長,其股價自然會有比較明顯的上漲。

醫藥行業是一個不缺成長性的行業,包括製藥器械服務,甚至是零售行業,這四大板塊都有相應比較強的成長性。而不同的醫藥板塊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製藥行業:製藥是明顯的產品驅動行業,有重磅產品能夠放量意味着企業的業績在未來幾年能夠超預期,因此把握的時點是重磅品種的上市進度,包括臨牀的進度,以及上市後的銷售放量。製藥企業能夠出現千億美元甚至是2000億美元以上的龍頭,海外也有耳熟能詳的製藥企業,因此長期來看市值空間比較大。

器械行業:相比製藥,器械是一個更小而美的行業,因為它的板塊更細分更復雜,例如一個骨科都分有脊柱、關節、創傷,即使一個支架都分成不同的組件。如果企業有較好的創新品種,從幾十億成長為實際利潤300億市值的企業是非常有機會的。隨着品種的推進,替代進口的過程、醫保的支持,也是很容易放量的。但是器械企業成為千億市值的大企業難度非常大,需要品種的擴增、併購等行為。

服務行業:這個行業長期很穩健,現金流非常好。因為沒有所謂的爆款產品,此版塊企業成長較慢,週期性較長。從研究框架來看,器械和藥物更多的是品種驅動,大家關注品種的放量時間,對於服務則更多關注它的品牌力、管理的能力,體現在它的營收、利潤率、銷售費用,以及佈局的賽道等特點,例如眼科、牙科、腫瘤等有不同的特點。

藥店行業:藥店存在不同的一些模式,零售便利店與大型商超的元素不太一樣。至於中藥消費品和食品飲料的框架比較一致,漲跌幅和節奏也與食品飲料的情況比較一致,所以可以以一個單純的消費股角度去看。

牛友@小牛崽子提問:疫苗板塊回調比較大的原因?

因為前期漲得太多從最早的核心疫苗標的上漲,後續炒到非常邊緣的一些標的,例如處於臨牀早期階段、甚至是臨牀前階段的一些疫苗股,炒到冷鏈疫苗佐劑中的某一些細分的化學成分,再到疫苗的瓶子、運輸等等,其中很多並不是高盈利環節,也與疫苗並不相關。

我認為後續將是相對分化的走勢。優質的龍頭疫苗是可以進行佈局的,因為新冠疫情仍在持續,而海外仍然難以嚴控,疫苗是目前能夠控制住疫情的最好方法。從我們跟蹤瞭解信息,疫苗最快可能在年內國內能夠貨批下來。總之看好有技術人員支撐、有比較強邏輯支撐的疫苗標的。

近期進口醫療設備和儀器的國產替代,是一個很明確的過程。因此,有政策支持,有企業部分品種也達到進口替代的能力,所以至少在未來3~5年持續上升

牛友@狂拽今夜:給外資代工的模式會持續多久?

CMO、CRO模式可以橫向比較製造業。國內醫藥行業代工處於發展早期階段,我國醫藥行業的國際化才是這幾年剛開始,根據國內商務部數據和海外一些統計數據,可以看到隨着疫情的發酵,在醫藥行業的投資是增大的。因此我認為CMO或CRO的行業景氣度能夠維持至少一兩年

牛友@卡卡羅西:看好抗癌藥麼?抗癌藥物還會不會有大的回調?

答:這個時間點應該是抗癌藥物爆發時期,幾個因素:從藥監局的審評情況來看,創新藥物基本都是腫瘤藥物;民眾的購買力已經達到了;抗癌療法上在日新月異,包括現在的PD-1等免疫類藥物的興起,2019年美國醫師協會對癌腫瘤進行了9次診療的指南修改,證明這板塊處在蓬勃發展的階段。

牛友@戰鬥菇提問:個人醫藥費用會上漲嗎?

答:取決於個人付費醫療的不同需求。人民對醫療的需求是無限的,大家都想活的長久,因此這種需求是屬於上漲的。超乎平均水平的個人醫療需求應用個人付費來解決,符合醫保的政策價值導向,尤其像美容需求,高端醫療需求,有個人願意支付的更多。但是考慮到廣大人民的一個需求,醫保的覆蓋面將持續增大,所以一般的看病不會有明顯的費用上漲。

牛友@icahnqi提問:美國的醫療集中度很高,國內醫藥龍頭的市場佔比會加大嗎?

我們認為國內醫藥的市場佔比確實會加大,我們國家還是會培養出全球級別的醫藥龍頭,我一直是對此有很強的信心。藥品是全球化品種,如果藥物能夠治療疾病,肯定是全球進行銷售的。

牛友@摩根大俠提問:如何分析整個醫藥行業的細分領域?

醫藥行業分成製造屬性和服務屬性。製造屬性的包括藥品,藥品裏有化藥、生物藥、原料藥、中藥,器械。服務屬性的包括藥店零售、醫療服務、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等。

整體上來看,我們國家藥品市場這兩年增速處於高位。器械領域增長會快一點,有些子板塊有30%以上的增長。服務屬性方面,每個細分領域不太一樣,但隨着幾個龍頭企業的上市,他們基本上代表了行業的增長。

牛友@阿慄妹提問:網上買藥最近漲的快,靠譜嗎?

網上買藥由於今年疫情,有一個比較大的發展,藥店選股有些有翻幾倍的增長,OTC藥物上我覺得還是靠譜的,包括O2O很多也以後是藥店取貨,送貨到家裏,還是靠譜的。

牛友@17961729提問:研發股怎麼選?

研發股重點是在企業的品種研發進度,它的靶點或藥物針對的人羣,它的療效是不是比別人更好。沒有利潤、沒有營收,單純靠這種研發環境支撐的研究難度是蠻大的,對個人投資者來説需要比較強的背景知識。所以海外在投這方面主要是一個組合投資不是説只投幾個靶點。

編者按:本次嘉賓為嘉實資深研究員牛歌牛歌先生現任嘉實研究部中級研究員,負責醫藥行業及健康行業相關研究工作,擁有近5年的研究經驗。他擁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工程碩士學位,中國科學院大學免疫學碩士學位,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技術和金融學雙學位。

免責聲明:

投資涉及風險,甚至可能損失投資本金。過往表現或任何預測或預期並不表示未來之表現。投資者於決定投資之前,應閲讀有關銷售檔之詳情,包括風險成份。投資收益並非以港元或美元計算者,需承受匯率波動的風險。如向某司法權區內的任何人士作出要約屬非法的情形下,本檔不得視為向該等人士作出要約或邀約。儘管以上所撰之第三者數據源自應屬可靠的來源,嘉實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其核準發行人或聯屬公司或其任 何董事或僱員概不對當中的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任何責任。文中數據及觀點僅供參考,亦可在未獲通知下予以調整,所以不應依賴以作投資決定。閣下於決定投資之前,應諮詢閣下的投資顧問。此數據由嘉實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行,並未為香港證監會所審閲。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