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存量时代,物业服务可以有“大智慧

存量時代,物業服務可以有“大智慧

36氪 ·  2020/07/28 18:27

原標題:存量時代,物業服務可以有“大智慧來源: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深運營資本論”(ID:Passion-club),作者:書博 月英,36氪經授權發佈。

我國第一家物業管理公司成立於20世紀80年代,從創新服務的角度來看,先後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1346-iwxpesx7012461.png

2018年以後,物業服務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2017年10月,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鼓勵地產開發之外的存量資產運營,物業服務是城市的“最後一公里”,是城市存量資產運營中的重要一環。

然而,在這個數字時代,存量資產運營視角下的物業服務究竟會是一種怎樣的形態?

存量時代,物業服務可以有“大智慧

物業服務的深運營,是以業主為核心,構建人與人的關係、人與品牌的聯繫,從“給予服務”向“共創生活提案”轉變。提升社區温度,創造獨特的社區文化,獲得經濟與社會的雙重效益。

深運營賦能下的物業服務分為兩個部分:

(1)智慧服務——用科技的力量打通每個生活場景,讓人、空間、內容形成智慧的鏈接。

(2)人本服務——激發社區活力,構建自組織的社區文化生態。

01 智慧服務

數字時代,“智慧”是各個產業都可以PLUS的高頻詞。從中觀經濟角度下的智慧城市,到微觀經濟角度下的智慧園區、智慧社區、智能樓宇,雖然應用的主體不同,但最基本的內涵是相似,都是指通過新一代技術手段,整合不同屬性的社會或區域性資源,為人提供各種更加便捷的服務。

通過將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於物業服務領域,能夠降低企業成本,並提供服務質量,持續為業主提供高品質的精細服務,提升業主不同的生活場景體驗。

2cc6-iwxpesx7012463.png

需要注意的是,物業服務作為最接近生活的“最後一公里”,不能僅僅將“智慧”作為降本增效的手段,更需要深刻認識到智慧服務的另一層含義——人、空間、內容的智慧連接。

(1)人是科技應用的使用主體,所有設施的功能都應該圍繞着人的需求展開;

(2)空間是物理載體,不同功能的空間,承載着不同的生活場景,也承載着不同的種類物理設施;

(3)內容,從廣義上來講,就是指在空間裏發生的對人有益的事件。

為什麼要強調“智慧連接”的重要性?因為人的生活行為是具有一定連續性和目的性的,在每一個空間裏產生的內容,都可能和另一個空間相關聯。而數據的流動,使我們能夠更有效的捕捉到業主活動的連續性、規律性,進而發現更“精細”的業主需求,指導空間的功能迭代,讓人在不同的生活場景裏產生價值型內容。這不是簡單的提升服務品質,更是動態化的對服務方式、方法進行改變升級。

e263-iwxpesx7012535.png

02 人本服務

如果説智慧服務是科技應用帶來改變,那麼人本服務就是以人為本,用體系(包括體現社區文明的公約、制度)讓用户持續感知到“用心”,就如同麓湖和阿那亞一般,通過與業主的共商共建,形成社區文明公約,幫助整個社區探尋自己的價值體系,與業主形成情感上的共鳴,通過以人為本的社區生態建設,為業主創造行動的源動力,激發社區活力,讓整個社區為了完成一個共同的事業而努力,麓湖、阿那亞、奧倫達部落都是很好的範例。

人本服務,改變了傳統的物業服務的供需關係,從“業主是需求方,物業是供給方”向“所有人為所有人服務”轉變,在相互幫助中,共同塑造社區文化。

社羣作為人本服務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通過社羣的建立,形成社區內部不同的行動羣體,業主自發的組織社羣活動,運營者提供部分資源上的支持。在一次次社區活動中,不斷強化人與人間的關係,形成特殊的情感紐帶,信任的增加,促使人們的合作不僅僅滿足於從日常的娛樂,更進一步,迸發出共同完成某項事業的熱情(如北京國奧村成立業主會,聯合進行股權投資),實現社區文化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增長。

93e3-iwxpesx7012539.png

阿那亞社區公約

物業服務的深度運營,是智慧服務與人本服務的深度融合,二者缺一不可。以人為核心是物業服務的根本,不考慮人的感受,而將各種新技術放到社區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加管理效率,但是不能真正地提高物業服務滿意度,同業主建立更深層次的情感認同、價值連接。因此,我們要明白,智慧服務是新手段,用數據貫穿生活場景,實現更精準、多元的物業服務;人本服務是核心,與業主共同探尋社區價值,沉澱社區文化;以人的感受為出發點,構建社區服務生態,才能真正提升物業服務的經濟與社會價值。

深運營賦能物業服務的五個要素

01數據資產化:用數據激發活力

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數據本身不產生價值,大量無效的數據收集,只會增加數據運營的管理成本。而數據的資產化,找到有效數據,才能制定出更有意義、可實踐的物業服務策略,提高服務效率與企業收益,讓數據成為物業公司價值的直接體現。

這就對物業公司提出了以下幾點基本要求:

(1)構建數據資源清單。通過構建數據資源清單,明確數據資源的邊界,甄別出有效數據和無用數據,構建從數據收集、清洗、調用的全週期數據管理體系;

(2)數據分析能力。發現數據背後隱藏的經濟價值,正確解讀數據含義,讓數據成為提升物業服務品質的重要依據;

(3)數據資產價值評估體系。這點尤為可貴:建立一套正確的價值評估體系,明確什麼樣的數據是具有價值的數據,在什麼場景下,能夠產生直接收益。

此外:如何打通不同部門間的協同壁壘,讓數據解決方案能夠真正落地,也是物業服務“”智慧”起來的重要破局點。

6108-iwxpesx7012624.png

02 組織結構優化:實現信息的高速流動

任何一個新的變革,都是對原有組織形式的挑戰。新觀念會對舊觀念造成衝擊,使得集體意識分散,當中更加涉及到不同的利益羣體、不同的利益訴求,組織的變革會打破原有的利益分配體系,為計劃的實際落地執行效率打上了一個大大的疑問。物業服務企業的組織優化,或許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 如何讓企業平穩過渡,在原有基礎上,加入新的服務文化內涵和自覺;

(2) 原有工作基礎上,增加如社羣運營、社區活動策劃等新的工作,然而這些工作效果,無法直接進行量化,又該如何對這部分工作進行明確的權責劃定、評價、考核和激勵,構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激發員工積極性;

(3) 物業服務涵蓋範圍越來越廣,勢必會造成業務部門的增加,這也就要求我們思考,如何精簡管理系統框架,實現信息高速流動,讓多部門進行有效的溝通協作。

e8f0-iwxpesx7012708.png

阿那亞D.O團隊

03社會資源融通:提供社區生長動力

如何實現社區的自我生長?社會資本或許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通過社會資本的培育,能夠有效地為社區集聚各類生長資源,形成社區的凝聚力。有研究表明,社區社會資本培育要從兩方面進行——社區外生動力和社區內生動力。其中,外生動力就是指為業主提供行動資源,將需求轉化為行動的動力。

以北京國奧村為例,在建立羽毛球俱樂部時,請“全國健將級教練”親臨指導;建立足球隊時,也聘請多名足壇老將組成教練團隊。而麓湖、阿那亞等社區,也會引入各種商業品牌、藝術IP等資源,為社羣活動提供外部的資源支持。

深運營語境下的物業服務企業,也是一個資源融通的平臺,資源對接的廣度與深度,影響的不只是社區能否實現自我生長,或許會直接成為衡量企業的價值標準。

e40f-iwxpesx7012786.png

麓湖社區摩納哥文化周

04 人本驅動:構建共創的活力社區

如何讓深運營賦能物業服務,最重要的就是“人本驅動”。注重人在社區裏的行為方式和感受,將人的感受作為衡量社區活動、社區服務品質的標準。人本驅動的物業服務具有以下幾個關鍵詞:

(1)服務的精細化。一方面是服務種類的精細化,能夠涵蓋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是服務對象的精細化,能夠針對每一位業主,形成具體的數據畫像,提供個性服務;

(2)建設活力社羣建立。每一個社羣都代表了一類共同價值觀,或情感認同,通過社羣活動,業主間的關係被不斷打磨,加深瞭解,將社區打造成一個“大家庭”。活力社羣不僅是社區精神面貌的對外彰顯,更將沉澱成獨特的社區文化。

(3)與業主共同探索不一樣的生活,帶給業主不同的驚喜,才能持續調動社區活力,激發社區自我生長的動力。如阿那亞的家史計劃、麓湖的羣島計劃,通過與業主共同完成長週期的社區計劃,帶來心理和物質上的滿足,進一步加深瞭解,引發情感共鳴,從共情到共生,構建共創的活力社區。

b555-iwxpesx7012787.png

麓湖社區麓客私享會

參考文獻:

[1] 韓芳. 內地物業管理創新發展的五個階段[J]. 城市開發, 2018, 000(010):38-39.

[2] 中國指數研究院. 2019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研究報告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