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最糟糕时刻已过,瑞再称全球保险将V型复苏,中国市场领先

最糟糕時刻已過,瑞再稱全球保險將V型復甦,中國市場領先

券商中国 ·  2020/07/13 12:34  · 觀點

原標題:最糟糕時刻已過!瑞再稱經濟衰退影響全球保險,但中國等將支撐全球保險市場復甦

新冠肺炎疫情正引發嚴重的經濟衰退,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左右,比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衰退幅度(-1.8%)更嚴重。

這是瑞士再保險瑞再研究院的最新預計結果。近期瑞再研究院發佈2020年第4期sigma報告《世界保險業:渡過2020年疫情大風暴》,以新冠疫情為主題,解析了保險業面臨的宏觀經濟環境以及全球保險市場趨勢。

經濟衰退會對全球保險產生影響,但報告認為,保險業能夠安然渡過這場為期可能短暫的衰退,預計今年全球保險保費收入將下滑2.8%,之後,隨着經濟進入更為持久的復甦模式,預計在2021年將增長3.3%,呈現出強勁的V型復甦,全球保費收入將在2021年恢復至新冠疫情前的水平。

從各地看,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將支撐全球保險市場的復甦。

預計全球經濟今年下滑4%,最糟糕時刻已過去

sigma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將下降約4%,降幅是全球金融危機時期(-1.8%)的兩倍,預計全球30個最大經濟體中的絕大多數將陷入衰退。

2020071302442507231eacb6d16.png

其中,預期今年中國GDP增速為2.7%,高於市場共識的水平;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將反彈7%。其對美國經濟前景比較悲觀,預計美國今年下滑6.4%,低於業界的共識水平。而美國的形勢可能會好於歐元區。在中、美、歐三大經濟體中,中國經濟展望將明顯要好於歐美。

瑞士再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安仁禮(JeromeJeanHaegeli)博士稱,跟2008年金融危機相比,這一次的經濟萎縮幅度要增加一倍,衰退速度也更快,預計本次經濟衰退的時間也較短。

「我們正在經歷最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從週期上來看,最糟糕的時刻已經過去,亞洲經濟體將比歐洲和美國能更好地應對這次危機。長期而言,需要修復經濟韌性,以促使增長重回潛在趨勢。」安仁禮稱。

全球保險將V型復甦,2021年恢復至疫情前

全球經濟萎縮4%將導致保險需求大幅下降,不過,瑞再預計,保險行業將安然渡過這場為期可能短暫的衰退。隨着經濟步入更持久的復甦,保費增長率將回升。

瑞再估計新冠疫情危機將使2020年全球保費(含壽險和非壽險)下降2.8%,2021年會增長3.3%。這樣「一下一上」形成一個V型的反彈趨勢,並強於金融危機時的情況。同時,瑞再預計到2021年底,全球保費將恢復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

安仁禮稱,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保險行業韌性十足。儘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遠甚於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但兩次危機中的保險保費損失相近。

同時,sigma報告認為,保險行業在疫情爆發前資本充足,行業能夠消化新冠疫情對盈利的衝擊。

目前不利因素包括:仍不確定疫情最終給非壽險業帶來多大的索賠壓力;利率在更長期間保持低位,投資回報率將保持低迷以及企業違約率上升可能導致投資資產損失;壽險方面,線下社交受限導致銷售下降,將拖累今年的利潤。

而有利因素包括:新冠疫情爆發正好在財險費率上漲時期,預計商業險等的價格上漲趨勢將會持續;許多行業的風險意識和風險保障需求提高,保險需求反彈,將支持較長期盈利。

另外,新冠疫情的衝擊也可能會加速其他範式轉變,如重組全球供應鏈以減輕未來的業務中斷風險,從而在財產險、工程險和保證保險領域產生新的增長點。此外,預計個人和工作生活中的數字化趨勢會加強,利於推出新的保險產品和服務。

中國引領全球保險市場,預計2021年中國保費超5萬億

從各地區看,安仁禮説,預計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保險市場,將會是帶動全球保險業增長的核心力量。「我們更加堅定地預計,中國將在2030年代中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保險市場。」

20200713024425106bf884c19d0.png

瑞再預計新興市場保費2020年增長1.2%,2021年會增長達7.1%,而中國保費增長會更為強勁,2020年增長預計4.6%,2021年會達到9.6%。

中國保費收入有望於2020年第二季度快速反彈,2020年實際增長率將達到5%,2021年為10%。到2021年,中國總保費規模預計將超過5萬億元人民幣(7430億美元)。

20200713024425121d322fd4a11.png

瑞士再保險中國總裁陳東輝説,自己切身體會到疫情對國際國內保險行業帶來的影響是「冰火兩重天」。國內保險業的關注主線在於即將發佈的「十四五」規劃、產品創新、業務可持續增長,疫情的影響似乎已經淡去了。但在海外則完全另一種情況,如果只看發達市場或歐洲、北美的話,形勢慘淡。

中國保險業機會在「三新」

陳東輝表示,疫情對中國保險業影響是暫時性的,放到行業的發展階段和所處基本面中,會有更明顯體會。陳東輝對比2019年和2011年的情況分析,中國保險市場在過去10年內發生了深刻的根本性的變化。

2020071302442513bd28006283c.png

從規模上看,總保費收入從2011年的1.4萬億,上升到2019年的4.3萬億,增長了3倍,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3%,而同時期GDP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8%。

從結構上看,有三個突出變化:一是健康險高速增長。健康險佔比從2011年的5%,到2019年的17%,未來預計還會提升。二是壽險業務迴歸保障。在監管部門的引導之下,含有保障型功能的普通壽險高速增長,含有投資和儲蓄功能的新型壽險佔比迅速下降。三是車險增長相對放緩,佔比從2011年的24%降至2019年19%,車險的黃金期已經成為歷史。

同時,非車險在這個過程中的行業佔比一直是8%,儘管行業在加大非車險發展,但過去十年中非車險只是「沒有掉隊」。他預期未來非車險下一階段會高速增長,其中責任險、農村領域保險、工程險等在短期會保持高增長,企財險和家財險在中長期則非常看好。

「從基本面上看,行業是處在一個業務結構越來越均衡、業務規模越來越壯大的背景中。新冠疫情的影響相對於這個背景來講,是一個暫時的比較小的影響。」陳東輝説。國內保險業處於S曲線迅速爬升的階段,中國經濟各個行業可能未來還會面臨一些不確定性,但保險行業沒有不確定性,未來五到十年中國保險行業的高速增長是一個確定性的事件。

當前,中國保險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因素眾多,比如經濟復甦和低利率環境、承保週期變化、巨災保障缺口、車險綜合改革、健康險可持續發展、數字化保險等,但機遇要遠遠大於挑戰。

他認為,從長期看,保險業的機遇在於「三新」:新基建、新經濟、新消費。這些趨勢產生的新動能將會加速保險業向數字化轉型,同時,也為進一步開發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服務細分市場帶來新思路。

比如,在新基建方面,工程險迎來旺盛需求,目前中國已有引領全球趨勢的動向。IDI住宅質量保證保險,近年來在一些地方政府支持下,受到市場歡迎,發展非常快。更進一步地,國內除了做住宅的IDI之外,還將IDI開創性地擴展到了市政工程、農田水利工程,引領了國際的潮流,引起了國外保險業的關注興趣。另外,包括新能源汽車、可再生能源等所帶來的新的保險機遇上,國內也走在前面。

不過,陳東輝也表示,雖然中國保險行業未來的宏觀預期非常樂觀、2030年代中期會成為全球第一大保險市場,但這並不代表微觀上的行業每一家公司的樂觀。事實上,現在保險業存在着宏觀樂觀與微觀經營困難的反差。

陳東輝表示,儘管行業宏觀前景仍然樂觀,但行業粗放發展的階段已經過去,保險公司如果還期待藉助風口就獲得高速增長是不現實的,必須要深耕細作。特別是中小險企,一定要找到非常擅長的有自身獨特優勢的領域,或者説有股東資源、客户、渠道,或者有很強的技術能力,或者有很好的理賠處理和服務能力,總要在一個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夠經營好。

編輯/lydia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