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0年以來,港股私有化的步伐明顯加快不少,提出私有化計劃的企業接二連三。
金茂酒店6月8日早上發佈公告稱,公司將於2020年6月8日(星期一)上午九時起在聯交所短暫停牌,以待刊發一項根據香港收購及合併守則下,構成金茂酒店及金茂(中國)酒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內幕消息的公告。不過,據知情人士爆料稱,停牌的原因是欲將公司私有化。
而在上週,凱普鬆國際、越南製造加工和華電福新已經發布公告擬發起私有化,此外,今年還有多家港股上市公司陸續發佈了私有化計劃,彷彿港股私有化已經成為浪潮。
在私有化要約過程中,由於要約方通常的出價會遠高於現價(一般會溢價30%-40%),所以在私有化消息出來後,股價通常會有一個較大的漲幅波動,而短期內有如此巨大的回報,如果能夠押對寶,估計也將是一番非常可觀的收益。
不過,這些寶真的有那麼好抓嗎?下面,可以跟隨小編一起看看如何識別出來那些股票具有私有化的特徵,以及,如何將他們從茫茫股海中挖出來。
私有化原因及、特徵
首先,為什麼歷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上市成功的公司會主動選擇私有化退市呢?其中的原因千差萬別,但簡單的歸納起來,大概主要有以下幾種:
1)估值低、流動性差,難以滿足融資需求:私營(民營)企業,控股股東覺得太便宜了,而股票由於各種因素,遲遲無法反應真實價值,流動性太差,無法套現,乾脆一私了之。例如匹克;或者低估值使得公司喪失了融資功能,無法給公司帶來進一步的發展。
2)控股方計劃換地上市,從而獲得更大的認可,提升公司的估值。
3)資產重整以及資產整合需要,可能短期內不再上市。例如百麗國際當年的私有化,然後拿出一部分資產重新上市,現在的滔博,幾乎就收回了當初的私有化成本;私有化一方賺的盆滿缽滿。
4)國有性質企業,通常主要是資產整合的需要。
5)同行業內或者關聯行業之間的兼併或併購,以及產業投資基金主導的併購需要。當然,在特定的私有化交易中,交易各方可能是綜合考慮各類因素而發起交易。
另外,還有另一種比較特殊的私有化,即非控股股東的第三方的要約收購,這種一般都是先跟大股東及重要股東談好條件,然後再來私有化(不然大股東反對票,啥都白乾,一廂情願)。
此外,該等港股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以下特徵:
1、從持股比例而言,第一大股東通常持股比例較高,平均持股比例接近50%,更有甚者達到近75%。因此對於持股比例較高的大股東而言,其對私有化資金的需求量較低,降低了其私有化的資金融資難度;
2、從行業來看,以傳統行業為主,但亦有少量半導體、醫療等新興行業,且國企在近兩年私有化退市所佔的比重愈來愈大;
3、私有化從發佈公告到完成退市的時間通常在3個月至6個月左右,以上案例中耗時最長的漢能薄膜發電也僅用了7個多月,因此就時間成本而言,私有化本身所需的時間不長,如安排得當,對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後的其他安排影響不大;
4、通常較與上市公司發佈退市公告時的股價相比,要約人提出的要約價溢價率在30%左右;鑑於要約時股票價格可能已經跌至低位,相比較迴歸A股後的期望值來看,私有化算是比較划算的買賣;
5、從發佈退市公告時的淨利潤來看,大部分擬私有化公司的財務狀況基本面較好,具備在A股上市的基本條件;
根據以上分析不難看出,大股東控股比例較高的、公司市值被低估的和以具有國資背景為代表的港股上市公司往往具有較大的內在動力進行私有化,而具備上述特徵的港股上市公司也正是私有化的合適標的。
2020年港股已公佈私有化標的
經過富途資訊統計發現,2020年迄今為止,港股市場選擇主動私有化的公司數量已達28家,談及近兩年港股私有化現象頻繁的原因,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主要原因在於今年港股估值過低。
通過上述內容,不難發現,這些已經私有化的公司,想要從裏面抓住一些投資機會還是有些困難,雖然有不少個股帶來豐厚的超額收益,但是也可以看到,失敗的案例是存在的。
這個過程除了要猜對哪些公司要私有化,在宣佈私有化之前還要經過長時間的等待,假如期間存在一些變故,最後宣佈私有化失敗,那這就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投資有風險,入市需學習,如果想埋伏私有化標的個股取得超額收益,那麼前提一定需要對私有化有充分的瞭解和認知,玩自己看得懂的牌、勝率比較大的牌,已經足夠。
編輯/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