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富途研究 | 中概回归大潮的躺赢者、套利者、奋斗者

富途研究 | 中概回歸大潮的躺贏者、套利者、奮鬥者

牛牛圈 ·  2020/06/01 19:54  · 深度

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

當下的中概股,大氣候是中美博弈,小氣候是國內政策調整,瑞幸、愛奇藝、跟誰學等做空頻發只是這一時代背景下的小插曲,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這一歷史進程,時勢造英雄。

2019年,阿里巴巴赴港二次上市,隨後京東、網易、百度等中概巨頭相繼傳出返港二次上市消息。第二波中概迴歸潮洶湧而來,在這宏大的歷史進程中,登臺唱戲的又是怎樣的角色呢?

其實,仔細一想,主要的角色不外乎:躺贏者、套利者、奮鬥者。

一、躺贏者:港交所

因「同股同權」制度而錯失阿里的港交所,可謂錯過了移動互聯網的一個時代。對此,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多次表示「因錯失阿里巴巴而遺憾」。

為了彌補這一遺憾,鋭意改革的李小加在2018年推出了港交所IPO新規,一方面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同股不同權),另一方面支持中國和全球的企業在港二次上市。

這一新規,被市場認為是港交所有史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目的正是為了吸引高新科技、醫藥生物等企業在港上市。

新政一出,大門廣開。2018年港交所IPO數量、新股集資額雙雙上漲,IPO數量更是甚至創下了十年新高。美團、小米、映客等明星TMT公司相繼赴港敲鐘,阿里巴巴也在2019年底成功回港上市,港股多年的遺憾終於還是彌補上了。

logo

交投活躍,賓主皆歡。港交所作為香港唯一的交易所,自然能在IPO熱潮中躺着賺錢。港交所核心營收業務主要是交易費與交易系統使用費、聯交所上市費用、清算和交收費用。

簡單來説,港股交易越活躍、IPO規模越大,港交所的營收和利潤就越高。

而中概股的迴歸潮,無疑準確命中了港交所的增長關鍵點。一方面,大量的中概股赴港IPO將帶來豐厚的聯交所上市費用。另一方面,優質中概股的迴歸,勢必會吸引更多中國投資者到香港投資。增量投資者和資金的湧入,必然會帶動將交易費、結算交收、市場數據費業務的總體增長。

成本方面,港交所是典型的輕資產金融業務,無需投入重金擴大產能。在交易系統成熟後,交易額和IPO數量的擴張反而能夠攤薄固定成本,有明顯的規模效應。

展望未來,更多優質巨頭公司迴歸港股,港股成為中國公司出海上市的首選地,對於活躍港股市場,帶來持續性的流動性改善也是完全可預期、可實現的,對於港股生態的改善是長期且深遠的。

世間再無中概股,世人只好港股通。

壟斷地位+坐地收租的港交所,就是這波中概迴歸浪潮中的躺贏者,市場也高度有效,即便在上半年持續動盪的大市中也有強勁的表現。

20200601022940634f602081024.png

二、套利者:中概股

最懂中國企業的,一定還是中國投資者。

中概股的業務、市場、團隊主要在中國,而在遠赴海外上市交易。文化和地域的距離,難免加大了海外投資者瞭解中概股的成本。頻頻傳出的中概股造假欺詐案件,更是引發了中概股在海外的信任危機。在市場偏見信息匱乏之下,大量中概股的股價長期低迷,股東自然也無法獲得足夠的回報。

回國上市,意味着中概股投身到更多「知己」的資本市場中。尤其是模式新穎的互聯網行業,很多投資者本身就是這些互聯網公司的用户。中國投資者對中概股業務和市場環境的熟悉,在投資時自然願意給出更高的定價和估值。

早在2016年前後,大量中概股為了提升市值開啟了回國之路。在這波回國潮之中,出現了借殼上市後市值暴漲數倍的「三六零」、「巨人網絡」、「藥明康德」等著名案例。A股市場和中國的投資者,用量價齊升的真金白銀闡釋了對歸家中概股的歡迎。

20200601022940659dffbb22e7a.jpg

融資易、估值高,回家的誘惑就是這麼現實。

2018年港交所IPO新政實行後,中概股回國上市的成本和難度被大大減小。一方面,港股允許保留「同股不同權」的VIE結構,中概股不用重組股權結構即可上市。此外,港股還允許已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二次上市」,意味着美國中概股可直接赴港再上市,而無需進行昂貴且又困難的私有化退市操作。

成本低,風險小,換個陣地就能提振估值。這種制度套利怎麼可以錯過?

對於後疫情時代的企業而言,多一條融資渠道很可能意味着多一線生機。再者,回國二次上市後,中概股被摘牌退市的風險就大大分散了。即便美國監管政策收緊,仍可在中國的證券市場融資。

牢牢把握住這次中概迴歸潮的制度紅利,迴歸的中概巨頭們無疑是歷史浪潮中的最大的套利者。

三、奮鬥者:券商們

中概股回國上市與投資交易,背後都離不開券商提供的各類服務,雖説是一波時代紅利,但券商同質化競爭的問題很顯著,能享受到多少時代紅利,終歸還是要靠自我奮鬥的。

在中概迴歸潮中,券商主要參與的是保薦承銷、交易通道等兩個環節。

在保薦承銷階段,準備上市的公司偏向找經驗豐富、操作熟練的券商操辦,從而在預期時間內順利上市。外資大行,中資大行等傳統大券商曆史悠久,自然在發行保薦、承銷階段擁有豐厚的經驗和資源沉澱。中概股迴歸的發行承銷業務基本由傳統券商包攬。

保薦承銷是痛並快樂着的業務。一方面,香港擁有保薦牌照的券商數量達124家,激烈的競爭攤薄了了保薦承銷的利潤空間;另一方面,保薦承銷是一次性的買賣,業務的持續性有限。

中概上市之後,投資者需要交易通道服務,參與到打新、交易等環節,證券公司主要為投資者提供交易通道和資訊、軟件等服務。在此環節,通道本身是沒有太大差異的,而能夠做出差異化優勢的,正是各個券商服務的體驗和品質。

隨着互聯互通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內投資者關注港股市場,由於國內券商業態的高度發達,國內投資者在開户、入金、資訊和交易等環節,都享受過國內智能和便捷的產品和服務,然而,海外傳統券商由於缺乏互聯網研發、運營的能力,面向個人投資者的服務體驗都一言難盡。

此時,供需矛盾之下,以體驗打天下的互聯網券商乘勢而起。

基於天然的互聯網基因,互聯網券商在用户體驗上有着強大的基因優勢,產品體驗帶來的口碑效應帶來持續的增長,獲得個人投資者的廣泛認可。

以火熱的港股打新市場為例,互聯網券商龍頭富途證券近年來份額持續增長,在今年幾個熱門新股中,富途的孖展認購排名已經穩定在第一梯隊,認購額度也持續的創新高,一方面説明客户人數快速發展,另一方面説明融資渠道通暢,能夠拿到足夠的額度且賣出去。

logo

隨着大量中概股迴歸,大量中國人熟知的企業即將成為可投資的股票。同時,近年來中國人配置海外資產的熱情不斷升温,未來將有更多國內投資者參與到港股市場中。可以預計,互聯網券商的市場空間也將隨着中概股回港而水漲船高,市場也給予持續的認可。

2020060102294067316fa766af4.png

在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之下,龍頭互聯網券商的利潤率和市佔率會隨着市場規模一起擴大,成為追逐這一波巨大歷史性紅利的奮鬥者中最大的受益者。

結語

躺贏者在逆勢大漲,套利者在中港騰挪,奮鬥者在爭奪客户,他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這波中概股迴歸大潮,無疑為港交所、中概股、互聯網券商帶來歷史性的時代機遇。

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不管是標的選擇?還是通道選擇?

最佳的選擇,永遠都是和贏家站在一起。

編輯/Jeff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