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一年暴赚50亿!不差钱的农夫山泉要上市了

一年暴賺50億!不差錢的農夫山泉要上市了

富途资讯 ·  2020/05/11 17:46  · 獨家

4月底,農夫山泉在港交所交表,預計募資規模在10億美元,中金公司及摩根士丹利擔任聯席保薦人。由於很多招股信息暫未披露,本篇將主要從基本面情況及行業對比角度展開,看看農夫山泉具體業務情況。

一、基本面情況:教科書式的快消發展路徑

從1997年農夫山泉第一款包裝飲用水上市,而後陸陸續續在飲料行業推出眾多爆款產品,農夫山泉一路登頂成為飲料王者,其發展路徑非常值得關注。快消品公司的營收增長主要是來自於兩部分,一是產品,抓住潮流,不斷推陳出新,打造「爆品」,增加SKU的供給;二是渠道,將產品鋪到天涯海角每個消費者能接觸到的地方。

1、多品牌發展,包裝水為主

從產品種類上看,目前農夫山泉的主要產品類別有四種,分別是包裝飲用水、茶飲料、功能飲料及果汁飲料。包裝飲用水為主營業務,近三年的營收佔比在60%左右。就一個包裝水,農夫山泉都能出品N個SKU:除了小包裝外,也推出了中大規格的家庭飲用水,同時也針對不同人羣推出了不同的水產品,如適合嬰幼兒的引用天然水、運動場景的天然礦泉水、針對高規格會議及宴會活動的玻璃瓶裝天然礦泉水,還有針對中老年人的富含鋰元素的天然礦泉水等等,客户羣體逐步被打開。

其他飲料產品的發展,農夫山泉幾乎都抓住了消費潮流,東方樹葉對應的是「低糖、無糖潮流」,維他命水抓住的是「養生潮」,NFC果汁對應的是「天然健康」……而19年農夫山泉開始佈局咖啡及蛋白飲料,推出了首款咖啡產品「炭仌(bing) 」及首款植物酸奶,同樣是踩準了咖啡浪潮的興起與植物奶潮流。

從各產品的營收及毛利來看,主營的包裝飲用水產品營收佔比約在60%,其次是功能飲料產品及茶飲料產品,而包括咖啡、蘇打水飲料、植物酸奶產品及農產品在內的其他產品還在孵化中,營收佔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從毛利來看,包裝水及茶飲料的毛利幾乎相當,高達60%左右,其次是功能飲料,毛利也高達50%左右,賣水真的能發財。

2、渠道為王,鋪貨到天涯海角

抓住潮流,推陳出新,打造爆品只是第一步,還得將它鋪到天涯海角每個角落,這時候工廠的選址及渠道就非常關鍵。農夫山泉在全國總共有十大水源,幾乎遍佈東西南北中,農夫山泉在水源附近建立生產基地,同時生產包裝飲用水及飲料產品。

而在渠道上,農夫山泉主要以經銷發展為主,通過經銷商進行分銷產品,近三年經銷商收益佔比在95%左右。

截至2019年底,農夫山泉總共有4280名合作經銷商,覆蓋全國省市及縣級行政區域,同時農夫山泉不依賴於任何單一經銷商,任何經銷商產生的收益都不超過總收益的1%。這四千多名經銷商覆蓋了全國237萬個以上的終端零售網點,其中有187萬個零售網點位於三線及三線城市以下,儘可能地將產品鋪向全國的角角落落,尤其是下沉市場。在經銷商管理上,農夫山泉同樣非常強勢,採用先款後貨的方式,通常不接受經銷商的退款。同時通過自有的NCP系統管理經銷商及終端零售門店,掌握並分析經銷商的庫存情況,防止庫存積壓。

通過不斷推出新品,拓寬產品線,加上毫不吝嗇的進行營銷投入,僅2019年,農夫山泉在廣告及促銷上的開支就高達12.2億元,銷售費用高達58.2億,將「農夫山泉好水」、「神奇的東方樹葉「等朗朗上口的廣告灌輸進消費者腦裏,同時鋪貨到消費者能接觸到的角角落落。產品與渠道加持下,農夫山泉的營收也一路向上,2019年營收高達240億元,2017-2019年,複合年增長率高達17.19%,遠超行業發展水平。

從基本面上看,農夫山泉可圈可點,遠遠領先行業發展水平,也難怪市場給予了「中國版的可口可樂」如此高殊榮。但是,此前同樣享受「中國版雀巢」殊榮的達利食品,在上市五年至今,估值已經跌下神壇,近年來營收增速顯著放緩,未來農夫山泉會走上達利食品的老路嗎?

二、“中國版雀巢”達利食品是如何走向平凡的?

1、同樣的教科書式的快消發展路徑

2015年11月底,達利食品登陸港交所。此次達利食品發行16.9億股,每股發售價定為5.25港元,募集資金淨額為86.46億港元,市值在700多億港元,一舉擠進港股食品飲料公司頭部列表,其創始人及實控人許世輝家族財富也瞬間暴增。

跟現在的農夫山泉一樣,當時達利食品的基本面也十分優秀,營收保持在高增速水平,淨利潤也在大幅增長。公司在2012-2015年,營收從108.35億增長到169.09億,營收復合年增長在16%左右,淨利潤也從2012年的6.93億增加到2016年的31.37億,步入增長快車道。但是好景不長,2016年以後,營收增速開始跌落,2017年由於推出了新品豆本豆,營收增速突然衝上來了,但是2018年以後又掉下去了。

其實達利食品也複合「教科書式的快消發展路徑」,佈局豐富的產品線以及具有強大的渠道掌控力。在產品線上,達利食品有着極其豐富的核心品類,從2002年-2018年,推出了非常多消費者耳熟能詳的零食品牌,如達利園糕點、可比克薯片、好吃點餅乾、和其正涼茶等等……多品牌的發展造就了達利食品此前的高增速。

而在渠道上,達利食品同樣具有強管控能力,首先是遍地開花的工廠佈局,其在全國佈局了近20個生產基地,每個工廠均臨近經銷商或終端市場。達利食品在全國省市及大部分縣區都擁有經銷商,且與經銷商的合作關係十分穩定,大部分的合作時間都在5年以上。截至2019年底,達利的經銷商超過5400名,大約擁有兩百萬個銷售點。

同樣是一樣的佈局,一樣的打法,推產品,增加SKU供給,布渠道,將產品鋪到天涯海角每個消費者能接觸到的地方。為什麼達利食品最後卻跌落了神壇?

2、成也多品類,敗也多品類,其實是發展模式的問題

靠着多品類,達利食品一路成就零食王國。從這些年上線的產品我們發現,達利基本上是以3-4年為週期,上線一個王牌產品作為其營收增長的發動機。這一點又跟其他的食品飲料公司不一樣,以旺旺為例,旺旺是以不斷更新原有產品來推出的新品,比如説從旺旺仙貝到旺旺米餅再到旺旺厚燒海苔,這都屬於米果類產品;而達利是在更新原有產品的同時,選擇跨品類推出新品,比如説2003年推出可比克薯片進軍薯片膨化食品領域,2004年推出好吃點餅乾進軍餅乾領域。

這樣的一個好處就是,在舊的品類增速放緩時,新品類的推出能繼續拉動整個公司的營收增長。2013年推出的功能飲料樂虎,就迅速把飲料板塊的營收增長提升到了20%以上,為公司的整體營收做出巨大貢獻;2017年推出的豆本豆也對飲料板塊的營收增長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但是這樣也有明顯的弊端。一旦新品類推出的時間放緩,或者舊品類掉隊,就會對整個公司的營收造成非常大的打擊。而之前的舊品類,發展到今天來看,要想繼續往上走是很難的。達利食品這些年來的發展模式一直都是複製對手產品,以更低的價格切入市場。從2002年開始,公司推出了達利園蛋黃派,直接對標的是韓國的好麗友。當年好麗友派在全國掀起一股「派」的熱潮,然而由於定價過高,讓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而達利推出的達利園蛋黃派定價僅為好麗友的三分之一,迅速佔領了市場。

這個模式在今天來看,已經不那麼好用了。首先是隨着消費水平的提高,當前已經很少有人買不起一個「好麗友」了。就算是下沉市場,人們對於零食的選擇也越來越多。同時隨着進口食品關税的下降,越來越多達利食品對標的商品,在價格上也越來越有優勢,導致達利食品旗下產品的市場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其次,消費潮流以及有所改變,尤其是近年來「低糖、低脂、健康飲食」的潮流下,越來越多的傳統零食以及不那麼受待見了,消費者更偏好那些「健康」的零食產品,誰最先推出,誰就能領先搶佔市場,而且近年來隨着知識產權意識的覺醒,消費者對「山寨」產品的也逐漸喪失好感度。

近年來隨着企業的發展,國產品牌的崛起,中國消費者的「國產意識」也越來越重,中國的企業也更加懂得了品牌的重要意義。正如安踏創始人兼董事長曾經所説「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體現得越來越多的是品牌自信力。無論是哪一行,未來被冠以「中國版的XX」肯定會越來越少,相較於「山寨」的投機行為,或許打造國貨、國潮品牌,創造有競爭力的產品在短時間內付出的成本更多,路徑也更艱難,但是從長遠發展路線來看,這才是企業產品長青之路。就如人民日報評論所説,國貨崛起靠自立,搭人便車路難通,要想成為「世界的XX」,還得靠自己。

山寨的路子越來越難走,疊加其他因素影響,達利食品的發展越來越難。2017年-2019年,達利食品的營收復合年增長率僅不到4%。那麼農夫山泉會走上達利食品的老路子嗎?

三、農夫山泉會走上達利食品的老路子嗎?

1、品類發展模式明顯區別

從產品品類來看,跟達利食品明顯不同的是,農夫山泉的發展路徑是大單品路線,以包裝飲用水為主。達利食品發展的是多品類,各類食品飲料的營收佔比都沒有超過30%,而農夫山泉僅包裝水一個品類的營收佔比就高達60%。

其實大單品的發展是有明顯短板的,前文也有提到,多品類的發展模式中,在舊的品類增速放緩時,新品類的推出能繼續拉動整個公司的營收增長,而大單品的發展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市場就是這麼大,增速相對穩定,要想繼續在包裝水上保持十幾個點的增速其實並不簡單,這也是農夫山泉一個潛在的風險點,畢竟包裝水的佔比實在太重了。

今年1月份,疑似農夫山泉夜毀武夷山國家公園林區就引起了非常大的爭議,雖然最後的調查結果顯示,農夫山泉的取水點並不在武夷山國家公園範圍內,但是當時還是引起了輿論激烈的討論。實際上,農夫山泉的水源地危機很久以前就出現過,如2009年,核心的千島湖水源被指不適合飲用,只適用於工業用水;2013年水中出現黑色不明物;同年丹江口水源地被指「垃圾圍城」;2018年欲在新西蘭購置水源地但遭萬人抵制……水源地危機確實是不能忽視的風險點。

當時的微博截圖

不過,在其他品類的發展上,農夫山泉是遠遠優於達利食品的。跟達利食品的「山寨」模式明顯區別,農夫山泉幾乎都抓住了消費潮流,東方樹葉對應的是「低糖、無糖潮流」,維他命水抓住的是「養生潮」,NFC果汁對應的是「天然健康」……而19年農夫山泉開始佈局咖啡及蛋白飲料,推出了首款咖啡產品「炭仌(bing) 」及首款植物酸奶,同樣是踩準了咖啡浪潮的興起與植物奶潮流。從長遠發展的路徑來看,農夫山泉是明顯區別於達利食品的。

但是,兩者間還是有着明顯的相似點,比如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層持股同樣集中。

2、管理層持股同樣集中

農夫山泉的招股資料顯示,截至招股日,公司實控人兼董事長鍾睒睒持有公司87.4472%的權益,其中包括17.8634%的直接權益與透過養生堂持有的69.5839%的間接權益。

農夫山泉股權結構

而達利食品的實控人兼董事長許世輝家族的控股權也極度集中,持股比例達85%。陳女士及許女士分別為許世輝的妻子、女兒。CDH Delicacy背後主要是鼎暉資本。根據萬得最新的持股數據來看,許世輝家族的Divine Foods 仍持有達利食品85%的股份。

達利食品股權結構,來源:招股書

股權集中並不是什麼壞事,尤其是在面對公司較大決策時,管理層可以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決策也更具有效率。不過股權的過度集中,其他小股東的制約作用減弱,而選擇上市會面臨更多來自公眾及證監會的監督,對企業經營管理也有一定的好處。

但是無論是鍾睒睒還是許世輝,都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不久後退休,集團的決策管理都會落在「企二代」的身上,未來的發展路線也難説。現在娃哈哈集團的繼承人,宗慶後的獨生女兒宗馥莉在繼承管理哇哈哈不也出現了諸多問題麼。

總結

從產品的發展路徑來看,中國版的可口可樂明顯不同於中國版的雀巢。國貨崛起靠自立,搭人便車路難通。不走山寨模式,跟緊當下消費浪潮,不斷推陳出新,創造出消費者熱愛的的產品,未來中國版的可口可樂或許會成為世界的農夫山泉吧。

編輯/Emil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