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住建部主管媒體:從目前房地產市場形勢看,全面推行現房銷售時機並不成熟

中國房地產報 ·  05/18 09:00

文章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原文標題:《現房銷售需因勢利導》

在庫存高企的三四線城市優先推行現房銷售,以此控制新增供應。在市場壓力之下,這些城市期房項目已經乏人問津,現房銷售也是順勢而爲。熱點城市則可根據庫存狀況逐步推進,根據具體項目實施差異化政策,避免短期供應斷層加劇供需矛盾。對於已實施現房銷售的城市,也需設置2~3年緩衝期,並採取「新老劃斷」方式,允許已拿地項目按原預售規則執行。對於採取預售的項目,加強預售資金監管是最關鍵一環。

近期,關於現房銷售話題再次成爲業界和媒體關注的焦點。一是源於某外媒一則「中國正考慮全國推廣現房銷售」的「小作文」;二是源於5月7日金融監管總局關於「近期將加快出台與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相適配的系列融資制度」的表述;三是河南信陽出臺文件,要求「新出讓土地開發的商品房一律現房銷售」。

現房銷售作爲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重要一環,其試點工作早已在推進過程中。據機構統計,目前全國至少已有30個省市發佈推進現房銷售試點的相關文件,18個城市推出實質性支持舉措。從市場情況看,現房銷售在商品住宅銷售中的佔比從2020年的12.7%上升到2024年的30.8%,5年提升18.1個百分點,推進速度可見一斑。但是從目前房地產市場形勢看,全面推行現房銷售時機並不成熟。

首先,全面推進現房銷售會給企業端造成更大的經營壓力。年報數據顯示,2024年上市房企整體銷售毛利率僅爲14.6%,銷售凈利率爲-8.31%,行業整體投入資本回報率(ROIC)僅爲0.2233%,均創下歷史最低水平。2024年行業整體資產負債率爲75.4%,雖較2023年略有下降,但仍處於較高水平。從上述指標可以看出,目前房地產行業面臨盈利能力下降、成本費用提升、流動性壓力大的狀況。現房銷售意味着項目開發週期從2年延長至3~5年,房企資本回報率將進一步降低,現金流壓力進一步加劇。在缺乏相關支持政策情況下,過快推行現房銷售,有可能導致房企現金流枯竭,若引發房企信用危機,不利於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

其次,現房銷售對土地市場也會產生一定影響。現房銷售模式下,土地出讓門檻抬高,房企拿地的難度和不確定性增加,進而影響到土地市場復甦。以海南爲例,2020年全面推行現房銷售後,土地成交面積銳減54%。杭州2021年推出的10宗現房銷售地塊中,9宗因房企資金壓力流拍,最終政策被迫擱置。目前土地市場剛剛有所回暖,如果全面推行現房銷售,無疑將極大影響到土地市場的復甦節奏。

現房銷售作爲一項涉及金融、土地、行業生態的系統工程,全面推行不可操之過急,更不能搞「一刀切」。目前仍需以地方試點爲基礎,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因勢利導逐步推進。結合各地試點經驗,相關配套政策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金融支持政策。5月7日金融監管總局表示,「近期將加快出台與房地產發展模式相適配的系列融資制度」,業界猜測支持現房銷售或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例如,可通過進一步推廣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政策性貸款等工具,延長開發貸期限至現房銷售階段,緩解房企資金壓力;鼓勵長期資本參與現房項目,構建多元化融資體系;允許開發商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帶規劃方案供地,降低房企前期資金門檻,對現房項目土地出讓金繳納期限給予彈性調整。

二是稅收財政政策支持。稅收優惠方面,推遲預繳稅金至銷售率90%節點,縮短增值稅留抵退稅週期。對實施現房銷售房企減免部分土地增值稅或所得稅。購房激勵方面,包括對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現房的予以購房補貼、契稅補貼或利率優惠。

三是實施差異化區域政策。在庫存高企的三四線城市優先推行現房銷售,以此控制新增供應。在市場壓力之下,這些城市期房項目已經乏人問津,現房銷售也是順勢而爲。熱點城市則可根據庫存狀況逐步推進,根據具體項目實施差異化政策,避免短期供應斷層加劇供需矛盾。對於已實施現房銷售的城市,也需設置2~3年緩衝期,並採取「新老劃斷」方式,允許已拿地項目按原預售規則執行。對於採取預售的項目,加強預售資金監管是最關鍵一環。

編輯/Somer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