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中信証券:政策積極引導險資、公募入市 關注銀行板塊增配空間

智通財經 ·  05/12 01:24

中信証券發佈研報稱,資金面看,機構投資者資金偏好行爲變化,有助銀行板塊中長期資金流入。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証券發佈研報稱,近期,監管機構着力引導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疊加保險資金加大入市力度,均有助增加銀行板塊配置資金。資金面看,機構投資者資金偏好行爲變化,有助銀行板塊中長期資金流入。板塊投資更重要的邏輯在於基本面,銀行受中美貿易的影響幅度料將顯著弱於其他行業,全年相對價值邏輯成立;絕對收益邏輯仍來自於銀行系統性風險再評估帶來的估值修復驅動,以及人民幣大類資產配置框架下的穩定權益回報特徵驅動。

個股方面,可把握兩條主線:1)高性價比品種,選擇2025年業績增速高於可比同業、分紅回報和估值空間佔優的銀行;2)中長期配置型品種,選擇商業模型具備特色、ROE高且波動率低、市場預期差大的銀行。

中信証券主要觀點如下:

事項:

5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會上提及鼓勵保險公司加大入市力度相關措施; 5月7日,中國證監會印發《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後簡稱《行動方案》)。

《行動方案》旨在提升公募基金中長期回報,配置風格存在向基準靠攏的內在動力。

1)建立投資者收益導向的考覈體系,推動機構聚焦長期價值創造。《行動方案》要求基金公司建立以投資收益爲核心的考覈體系,將投資者盈虧、業績比較基準對比等指標納入考覈,大幅降低規模排名、收入利潤的權重,並督促基金公司建立健全與基金投資收益相掛鉤的薪酬管理機制。具體措施包括,高管考覈中投資收益指標權重不低於 50%;基金經理考覈中產品業績指標權重不低於 80%;三年以上收益權重不低於 80%。

2)強化業績比較基準對基金的約束作用,基金資產配置存在向基準回歸的動力。《行動方案》要求,明確基金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設定、修改、披露、持續評估及糾偏機制,對基金公司選用業績比較基準的行爲實施嚴格監管。在薪酬管理制度方面,《行動方案》要求「對三年以上產品業績低於業績比較基準超過10個百分點的基金經理,要求其績效薪酬應當明顯下降」。我們認爲,掛鉤投資收益的激勵體系,疊加考覈層面對於業績比較基準重要性的強化,公募基金股票配置存在向業績基準靠攏的動力,低配板塊有望受益。

主動公募低配銀行,未來存在較大增配空間。

1)對比主要寬基指數權重來看,主動公募基金對銀行板塊顯著低配。當前滬深300/中證800/中證A500銀行股的權重佔比分別爲13.7%/10.8%/9.0%,2024年底主動型公募股票資產中銀行股配置佔比僅約爲3.8%左右,銀行板塊存在較大的增配空間。

2)歷史回顧看,銀行股具備突出的中長期回報水平。儘管銀行股在個別年份表現不一,但基於其穩健回報和較高ROE的特徵,中長期表現持續好於指數。回顧來看,近3年/近15年中信銀行指數累計收益率分別爲42.3%/165.8%,分別跑贏滬深300全收益指數57.4pcts/117.0pcts。我們推測,基於銀行股週期底部和估值底部的特徵,以及相對穩定的回報空間,未來公募基金存在較大增配空間。

政策引導險資等中長期資金入市,銀行板塊相對受益。

1)政策積極引導保險資金入市。在5月7日的國新辦發佈會中,金融監管強調「鼓勵保險公司加大入市力度」。一方面,要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試點範圍,擬近期再批覆600億元,爲市場注入更多的增量資金。另一方面,要調整償付能力監管規則,將股票投資的風險因數進一步調降10%,有利於緩釋險企的償付能力壓力,進一步打開險資的入市空間。

2)預計銀行板塊仍爲險資未來重點配置的方面。根據上市銀行前十大股份數據統計,2024年末險資重倉銀行股(剔除平安集團控股平安銀行)市值達到2482億,同比增長約16%。展望來看,上市保險公司仍有望繼續增加FVOCI科目下的股票資產配置,預計股息率高、股價表現穩定的銀行股仍爲險資重點配置方向。

風險因素:

銀行資產質量超預期惡化;監管與行業政策超預期變化;各公司發展戰略執行不及預期。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