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業績向好+技術突圍,北汽藍谷60億定增開啓戰略反攻

銀柿財經 ·  05/09 17:27

當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向「AI定義汽車」躍遷時,北汽藍谷(600733.SH)以一場60億元的戰略級定增,吹響了技術反攻的號角。

4月28日,北汽藍谷宣佈啓動60億元定向增發計劃,首次明確將智能化作爲戰略投入核心。

作爲「中國新能源第一股」,近年隨行業趨勢積極轉型以來,北汽藍谷整體層面的向好態勢爲其贏得市場真金白銀的支持,這又將在汽車AI智能新階段,助力其不斷修煉進化,推動技術普惠進程。

業績向好,產品力與品牌力獲市場驗證‌

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已進入終局階段,過去一年,行業加速洗牌分化,有車企掉隊倒下,有車企在淘汰賽中勉力支撐,一陣叫苦不迭的氣氛中,北汽藍谷卻交出了一份從各方面看都稱得上滿意的答卷。

根據業績,2024年,北汽藍谷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45.12億元,同比增長1.35%;2025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激增150.75%達37.73億元,虧損幅度顯著收窄。熬過痛苦的轉型過渡期後,北汽藍谷的長期主義價值開始凸顯。

業績向好最直觀的原因是銷量的快速攀升。作爲國內首家獨立運營、首個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老牌車企,北汽藍谷在新能源時代建立起由BEIJING、極狐、享界構成的品牌矩陣,不斷完善渠道建設及優化訂單轉化效率,終於在去年迎來終端勢能爆發。

2024年,北汽藍谷全年累計銷量達到11.4萬輛,同比增長23.5%。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累計銷量同比增長173.8%,達到27714輛。其中,極狐+享界的雙品牌戰略,成爲北汽藍谷銷量持續高增的強有力支撐。

作爲北汽藍谷電動化轉型與高端化突圍的代表之作,極狐貢獻了全年銷量的七成,共交付新車8.1萬輛,尤其是自去年8月起連續實現月銷破萬,用半年時間上演銷量逆襲,在主流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今年一季度,極狐銷量持續攀升,3月份突破1.3萬輛,同比大增500.46%。

與此同時,與華爲合作的享界品牌於2024年8月推出合作首款車型享界S9,一經上市,便在市場引發熱烈反響。今年4月16日,享界S9增程版上市,24小時內就實現大定3500台,72小時突破5200台。在華爲品牌及鴻蒙智行渠道的支持下,享界銷量還將繼續快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雙品牌驅動銷量狂飆的同時,也在助力北汽藍谷加速高端化。極狐本就走高端自研路線,覆蓋20萬-40萬價格帶,享界更是瞄準豪華行政市場,承接BBA換購群體,鴻蒙智行方面表示,享界S9上市後已連續7個月蟬聯40萬純電轎車銷量冠軍。

不難看出,北汽藍谷已經從銷量、業績、品牌各方面步入上行軌道,規模效應疊加品牌溢價,如此高效高質的自我造血能力,正是其成功吸引戰略型資金流入的原因。

技術突圍,推動生態共贏與科技普惠

如果說通過不斷豐富產品和品牌矩陣維持銷量穩定,形成規模效應,是實現自我造血的基礎,那麼擁抱行業變化,堅持技術創新就是持續不斷造血的能量來源。

身爲深耕汽車行業的老玩家,北汽藍谷長期以來通過重投研發構築起競爭壁壘,目前已擁有極光電池、800V高壓/5C超充、ASIL-D級功能安全的BMS4.0電池管理系統、滑板平台/北極星純電高端旗艦平台等技術池,實現新能源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在行業升級轉向的智能網聯方向上,北汽藍谷聚焦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關鍵技術,已完成面向量產准入的 L3 級自動駕駛產品開發,併入圍國內首批智能網聯汽車准入試點名單,建立領先優勢。

今年以來,隨着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踊躍「上車」,AI作爲一種全新的革新基因,正左右着汽車智能化發展的未來。爲給汽車智能化下半場衝刺蓄力備足「彈藥」,北汽藍谷仍在不斷提高技術投入強度。公司2024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48.22%至31.91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爲21.99%,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此次60億元的大手筆定增,也是對這一技術投入邏輯的延續。北汽藍谷計劃將募集資金投向新能源車型開發,和AI智能化平台及智駕電動化系統開發。在全民智駕、技術平權的行業呼籲下,北汽藍谷躬身先行,通過資本注入促成創新成果轉化,並將其配備至更豐富完備的產品中,反饋給市場和消費者,從而推動技術普惠。

在對技術長期主義的堅守中,北汽藍谷也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頭部從業者。與有百年豪車製造經驗的麥格納共建工廠,深度綁定華爲從HI模式進化到智選車模式,牽手寧德時代將觸手延展至電池產業鏈上游,戰投引入小馬智行率先佈局L4級無人駕駛……北汽藍谷與產業上下游及行業夥伴之間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不僅將使其受益於合作共建的技術反哺,在這種資源交換中,北汽藍谷實則也在助力行業「生態共贏」健康氛圍的成型。

從單純的產品競爭維度,轉向構建技術定義權的戰略壁壘,北汽藍谷的蛻變軌跡也是中國智造改寫全球競爭規則的縮影。企業戰略層面,2025到2027年,北汽藍谷已宣佈全面開啓「三年躍升行動」。站在三年計劃的起點,隨着產品迭代、技術普惠的落地,這場始於資本市場、成於技術戰場、終於產業變革的躍遷,正待閉環。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