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實施了一項對等關稅計劃,對那些對美國商品徵收關稅的國家的進口商品提高關稅。其宣稱的目標是爲美國製造商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並將工廠和就業機會帶回美國。
該計劃針對的行業包括鋼鐵、鋁、汽車和消費電子產品 —— 在近幾十年裏,美國在這些領域的製造業崗位出現了大幅流失。但它也影響到了可可和香蕉等大宗商品,而這些商品不太可能在美國大量種植,這表明至少有一部分關稅被政府當作了談判籌碼,以便在其他問題上取得進展。由於根據貿易伙伴和商品的不同,徵收關稅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因此很難從整體上討論其預期或非預期的影響。
雖然關稅可以爲國內產業提供一些短期保護,但我認爲僅靠關稅本身不足以扭轉美國製造業的長期衰退。現實情況要複雜得多,正如企業家、《把它帶回家》播客嘉賓莫爾森・哈特最近在 X 平台上的一篇文章中所闡述的那樣。
哈特解釋說,雖然勞動力成本是一個重要因素,但這並不是製造業轉移到海外的唯一原因。美國在將製造業回遷方面面臨着幾個關鍵挑戰。首先,嚴重缺乏製造業基礎設施和國內供應商網絡。
多年來,美國勞動力隊伍中還出現了關鍵製造業知識和技能的流失,這使得將生產遷回國內的努力變得更加複雜。此外,美國在能源、交通和法規合規方面的相關成本相對較高,這是另一個障礙。
哈特還指出,即使產量增加,自動化也在減少製造業崗位的數量。所以,即使生產回遷,也可能無法帶來相應數量的就業機會。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爲 「就算工廠回遷,裏面也會滿是機器人」 這種說法言過其實了。的確,如今汽車裝配工人的生產效率大約是 20 世紀 50 年代的五倍。按裝配工人數量計算,美國最大的汽車廠是位於肯塔基州喬治敦的豐田汽車廠,該廠僱傭了約 9500 名員工。從員工數量規模來看,它比 20 世紀 30 年代僱傭了超過 10 萬名員工的福特河羅格工廠小得多,但如果有人說 9500 個製造業崗位因爲數量太少而不值得爭取,那就是脫離現實了。事實證明,喬治敦的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約爲 7.8 萬美元,比肯塔基州其他地區高出 25%。
不管怎樣。
要真正振興美國製造業,關稅必須成爲更廣泛、更有力的產業政策的一部分。這一戰略應涵蓋幾個關鍵領域。監管改革對於簡化許可流程、環境審查和其他法規至關重要,這將降低合規成本並鼓勵新的製造業投資。稅收政策應旨在爲研發、對尖端設備和設施的資本投資以及勞動力培訓提供激勵措施。這可能包括擴大研發稅收抵免,並允許對資本投資進行即時費用化處理。
基礎設施投資是另一個基石,因爲對交通網絡、能源電網和寬帶進行現代化改造對於降低物流成本和增強競爭力是必要的。
此外,應通過提供資源和支持來加強出口促進工作,幫助中小企業製造商進入全球市場。戰略產業支持對於識別和培育未來產業至關重要,比如半導體、生物技術、清潔能源和先進材料等產業。最後,通過聯邦採購實施 「購買美國貨」 政策可以幫助爲國內製造商創造市場,尤其是在關鍵產業。這種全面的方法解決了製造業衰退的根本原因,營造了一個美國公司可以創新、提高生產率並創造高質量就業機會的環境。
雖然關稅在保護戰略產業方面可以發揮一定作用,但它只是龐大工具包中的一個工具而已。如果沒有相應的投資和改革,僅靠關稅就有可能在無法爲國內製造業帶來可持續收益的情況下抬高消費者價格(或者嚴重抑制需求)。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美國與美洲項目副研究員希瑟・赫爾伯特表示,「『解放日』很可能讓美國和世界貿易組織徹底分道揚鑣。儘管如此,忽視這些觀點是不明智的。它們代表了兩種理念的理性化闡述,而這兩種理念在美國選民中引起了強烈共鳴:過去幾十年的貿易和安全政策對美國人來說總體上是不利的;而且這些政策本應帶來切實的日常利益。這些理念在選民面前懸而不決的時間越長,我們就越不可能看到美國再次遵守任何貿易規則的體系。」
作者:約翰・保羅・漢普斯特德
責任編輯:郭明煜
評論(0)
請選擇舉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