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即使砸招牌,也要赚这一票”,光伏“抢装潮”下怪象迭出

「即使砸招牌,也要賺這一票」,光伏「搶裝潮」下怪象迭出

鈦媒體 ·  03/26 14:09

搶裝、搶貨、搶生意、搶發內部政策……

違規、僞裝、違約、還能二次違約……

近期的光伏行業異常活躍,一些「怪現象」也持續引發熱議。

今年2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佈《關於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即業內所稱「136號文」),全面推進新能源市場化改革。

不過,相對於未來市場化時代的前景,行業顯然更關注政策的「及時雨」效果

「136號文」設定了差價結算機制,以今年6月1日爲限,此前投產的「老項目」(「存量項目」)的電價會在市場化價格基礎上補差價,此後的「新項目」(「增量項目」)全部市場化競價。

再加之此前1月17日出台的《分佈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規定一般工商業分佈式光伏5月1日前可全額上網,5月1日後只能全部自發自用或自發自用餘電上網,大型工商業分佈式光伏只能全部自發自用。下游爲搶差價、搶項目認定資格、搶上網,湧現「430」「531」搶裝潮,對上游設備需求短期激增,讓持續下跌了近兩年的組件價格迎來上漲。市場主流的TOPCon產品,自2月19日至26日當週首次交易均價上漲以來,一個多月已漲了超過7%,分佈式項目的組件價格漲約10%,上游的電池片、硅片、硅料價格也持續走高。

諮詢機構InfoLink Consulting認爲,隨着搶裝的持續,光伏供應鏈漲勢有望維持至四月中下旬。換句話說,價格可能還能再漲一個月,但之後呢?

近期業內已有不少擔憂的聲音出現,在3月20日的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北京峯會上,隆基綠能、晶澳科技、陽光電源的三位高管均對今年全年尤其下半年的裝機需求和產業鏈價格表示不樂觀,還有分析師認爲組件價格在年中搶裝結束後可能迎來更大跌幅

對後續走勢的看衰,也讓一些廠商費勁心思,只爲了在這波漲價中儘可能多賺點。

變形記

「競爭格局已經惡化到了這個程度,再惡化還能到哪呢?」

在年初中國企業家雜誌採訪一位行業大咖時,後者就光伏行業「內卷式競爭」「無序競爭」等現象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雖然這是個設問句,但在劃時代新政效果發酵後,市場顯然給出了更出人意料的回答。

最先到來的是增產和毀單

多家垂媒、機構稱組件端3月以來排產大漲超20%,去年底達成共識的去產能節奏被打亂

新浪財經報道稱,搶裝潮中個別企業違反了去年底的自律公約,超比例生產。還稱主要企業召開會議,重新調整上半年配額,每個季度上調1%-3%。看起來,既然是主要企業的公約都要調整,顯然並非個別現象。

增產是爲了高價出貨,現貨價水漲船高,一些下游投資商反應,分佈式項目組件年初不到0.6元/W的價格都不好消納,到近期0.8元/W的價格全款,卻可能搶不到貨。

但這還不夠,有些廠家打起了存量訂單的主意

3月上旬起,不斷有經銷商稱組件廠頻繁違約,原來0.7元/W以下籤單鎖定的貨,大量遭遇毀單

即使還未毀單,交付週期也被數次拖延,以往降身段求籤單的銷售「老弟」,已經坐地變身不回信息的「大爺」。有經銷商憤怒稱這是通過拖延讓自己沒法交代,繼而主動棄單,並質疑契約精神何在?

部分下游開發商怕搶裝被拖後腿,開始另覓渠道

但買到的,卻可能是「假貨」

3月17日,光伏龍頭天合光能通過「天合光能產品中心」官微發佈《關於防範非授權渠道銷售行爲的公告》,稱「發現市場上有部分商家未經授權,以非正規渠道銷售疑似我司品牌的組件產品」,並聲討此類行爲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損害相關方合法權益,也可能對產品質量、售後服務及用戶權益造成重大風險,提示買家注意授權渠道的唯一性、正規性,並表示已啓動市場調查與法律程序。

同日,BC光伏組件雙巨頭之一的愛旭股份也發佈聲明,提示非官方渠道購買所謂「愛旭ABC組件」可能形成的風險,還詳細給出了鑑別防僞教程。

兩大龍頭下場「打假」的背後,很可能是部分代工廠爲賺快錢私賣A貨的「變形記」

迄至今日,叢出的怪象還沒有結束,有下游投資商稱第一次被違約後加價,但無奈行情漲得快,馬上遭遇「二次違約」。一家企業高管社媒發聲,直指自己被多次刷新三觀,稱現狀就是把人圈進來再交贖金的騙局。

就連地方政策端,也不乏爭分奪秒、忙中出岔的情況。先是有兩大省角力搶出落實政策的傳言,但這還普遍被認爲是積極施政的體現。而3月25日,一份名爲《湖北省分佈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的文件引起軒然大波,該《實施細則》要求全省一般工商業分佈式光伏自5月1日併網投產起第一個自然年的上網電量不得超過發電量50%,超出部分電網公司可暫不予結算。此後,不斷有聲音質疑其是「政策加碼」。隨後又有消息稱,該《實施細則》是內部機密文件,僅在內部徵求意見,並不面向公衆,此次「偷跑」屬於泄密行爲,將被追查。3月26日又有一份湖北省電力機電行業協會致湖北能源局的意見函流傳,稱前述《實施細則》有違國家政策精神,有損營商環境,影響民營企業投資信心、正常經營等,請求有關部門重新評估,並進行調整。

還有聲音擔心,如果地方對此次改革存在加碼從嚴趨勢,可能會讓近期市場進一步畸變,出現更多的亂子。

雖然有業內人士指出類似情況多屬個例,但在光伏行業體量暴漲的近五年來,每個環節都擠入了太多的玩家和利益,從近期社交平台不斷爆出的消息來看,甚至有玩失蹤下線、催發貨被砍的極端案例。

「就算砸了招牌,也要搶着賺這一票」,一位從業者如此吐槽,並擔心所在公司賺完即離場,導致自己再次失業。

出清季

趁漲價清倉離場,是否也算是一種出清的形式呢?

即使這種離開不太體面,不過,不管巨頭還是小廠,在這個大起大落的行業中,又有幾人算得上「功成身退」呢。

不過,怕的是種種怪象於擾亂秩序是破窗的石頭,於行業出清,只是巖巒上滾下的幾顆小石子

自2023年產業鏈價格持續走低以來,行業就在討論「大洗牌」,到了當年四季度以營收、淨利雙龍頭爲代表的大廠開始虧損,及至2024年虧損進一步加劇,關於出清的討論也愈發頻繁。

2024年初,認爲當年底出清或2025年一季度出清的算是中等情景預測。

但2025年一季度快過完了,出清根本看不到終點。

彭博新能源財經光伏分析師譚佑儒稱,從目前情況來看,光伏的「內卷」週期在慢慢拉長,行業還沒有脫離同質化競爭的窠臼,同時,收併購進度較慢,出清通道不通暢,前景並不樂觀。他認爲行業愈發從此前期待的V型快速出清結構被磨成長週期網狀出清結構。甚至目前更需要討論的都不是何時出清,而是真正的底部到了沒有

對於出清,從主管部門到行業協會再到各大龍頭,去年以來已經數次發聲強調其重要性,也持續在落後產能出清、企業兼併重組、防止同質化競爭、內卷外溢等領域找突破口。但市場上新一代N型產品雖然攻勢猛烈,舊產能退出速度卻並不匹配,直到新產能也不斷被複制粘貼變得愈發同質化。而兩宗市場最爲關注的新能源龍頭對頭部廠商發起(潛在)的收購案,最終都不了了之,期間涉及到的商業謀略、國資進出、地方談判條件大多也未披露。

在近期的一場活動中,一位龍頭企業副總裁稱,面對全產業鏈主材1000GW-1500GW產能對應600GW需求的現狀,自己對出清「不敢樂觀」。他還同時無奈表示,雖然大家都知道出清應該從缺乏競爭力的產能開始,但從過去兩個季度的情況來看,這部分產能的離場異常緩慢,「還有很多其他利益在其中影響着進度」。

解毒劑

光伏新政對光伏市場行情的刺激,甚至有點像電影《哪吒2》之於今年開年的中國電影。

這部動畫大片春節檔上映,引發觀影熱潮,日票房連續5天在6億以上,僅9天就登頂中國影史冠軍,推動全國春節檔票房、前2月票房創紀錄。截至目前,一季度還沒過完,今年票房已經接近去年總票房的6成。但也就是在《哪吒2》的虹吸之下,其他電影表現愈發乏力,3月25日,這部馬上上映滿兩個月、僅國內票房已漲到近150億的巨片,單日票房降至600萬,而當日全國票房只有1500萬,眼看單日大盤就要出現2013年除夕後(除疫情時期外)首次跌破1500萬的情況了。受此影響,對全年尤其下半年電影票房表示悲觀的看法也越來越多。

目前看來,對於以往兩年被看衰的中國電影產業,《哪吒2》是一劑強心針,但遠非解藥,大量觀衆完成了一年一部電影或幾年一部電影的「消費指標」後,匆匆離場,此前預計幹完春節檔就關門大吉的小城影院,很多也只是在《哪吒2》身上多賺了一個月,市場慘淡後也仍要揮手告別。

僅從短期的一些現象和問題來看,跟光伏產業真的不乏相似之處。

對於上游製造商來說,「搶裝潮」和「漲價潮」,應該至少能讓上半年的業績表現得到一些修復。但這劑猛藥的藥效也不過兩三個月,沒有真的解毒劑,行業還會舊疾復發,再受二茬罪

當然,對於四起三落的光伏行業來說,每次週期都不一樣,產業鏈上每個細分環節也都不一樣,但從2000年至今,問題分析來分析去,出現頻次最多的還是招商一哄而上、資本一哄而上、企業自然一哄而上,擴產一窩蜂、漲價降價一窩蜂,就連技術、產品也差不多,還是一窩蜂,再加上宏觀經濟、外部貿易壁壘等等大環境影響,變化順序排列組合,就能得到新的「行業寒冬」

專家、大佬數年來都在提示要警惕避免「一哄而上,又一鬨而散」,但時至今日,行業體量已經這麼大了,上去容易下來難,不管做哪個業態、哪種技術、哪個領域,真散攤子,那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只是光伏的全身。

去年以來,行業流行自省、自我糾偏,大佬們給出了很多破局之道:反內卷、長期主義、注重效率而非單純做大規模、遏制低水平重複建設、出海培養全球化能力、技術創新、知識產權保護、培育新業態新模式、融資創新、光儲融合發展、產品優先、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加強收併購重組……

從理論上講,這些解法無疑是非常正確的,而且已經正確了很多年

如果光伏這個產業,像去年政策和企業共同認爲的那樣,存在着一些問題(而非內卷和週期都再正常不過,是催人上進、物競天擇的必然規律),需要一副解藥,那這幅解藥顯然也是複合藥,藥物怎麼組合、多少劑量是門學問,但更重要的,或許是,這幅藥在誰手裏?該給誰吃?

近日,多位專家表示,「136號文」是新能源全面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政策,改革會有陣痛,政策更需細化,但改變是必須的,短痛好過長痛,面對變局,應該相信行業,相信市場。(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胡珈萌,編輯|劉洋雪)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評論 評論 · 瀏覽 4666

熱點推薦

搶先評論

聲明

本頁的譯文內容由軟件翻譯。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翻譯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