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雙匯創始人萬隆次子萬宏偉接手雙匯發展(000895.SZ,下稱「雙匯」),成爲雙匯董事長。萬宏偉接班後的第一份年度報告顯示,公司業績表現依然疲軟。
3月25日,河南「火腿大王」雙匯發佈2024年業績報告,去年公司營收爲597億元,同比下降0.6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爲49.89億元,同比下降1.26%;利潤總額爲66.59億元,同比上升0.21%。
雙匯在業績中表示,去年營收下降主要受兩方面影響,一方面包裝肉製品、生鮮豬產品銷量下降;另一方面,去年公司禽產品價格低位運行。而對於公司利潤總額同比上升、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雙匯表示主要是受生鮮品、養殖業等企業所得稅免稅業務利潤下降影響。
過去幾年,雙匯外部銷售承壓,內部經歷複雜權力鬥爭,其營收規模不斷收縮。2024年豬肉價格回暖,但消費需求不足,雙匯仍未走出業績下滑困境。
然而一個好跡象是,雙匯在2024年的營收和凈利潤降幅相較上年有所收窄。2023年,雙匯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4.29%、10.11%,而2024年營收水平近乎與上年持平,凈利潤降幅也僅在1%左右。
營收四連降
這是雙匯連續第四年營收下滑。在受非洲豬瘟影響,導致生豬短缺,及豬價上漲的2020年,雙匯營收規模達到高點,爲739.35億元。次年豬價暴跌,雙匯營收增速開始掉頭向下,WIND顯示,2021年-2023年,其營收分別下降9.65%、6.09%、4.20%。
2024年,豬肉價格曾在第三季度出現明顯上漲,但並未對銷售生鮮豬肉產品的雙匯帶來積極作用。雙匯此前在投資者交流活動中表示,去年第二季度屠宰行業競爭激烈、以及豬價上漲抑制豬肉消費;去年第三季度,豬價處於較高水平,不易於鮮品銷售擴大規模。
3月26日,時代週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雙匯證券部,相關人士表示,影響公司營收增長的因素並非單一的豬肉價格。公司營收來源可拆分爲三部分,即包裝肉製品、生鮮豬產品和禽產品,包裝肉製品的價格相對穩定,但生鮮豬產品和生鮮禽產品的價格一般隨行就市,是波動的,營收受產品價格和銷量影響。
上述人士表示,2021年到2023年,產品的銷價和銷量都對公司營收產生影響;而2024年營收的影響因素主要來自銷量。「需求端,去年市場銷售情況表現不好;供應端,去年全年豬肉價格有漲有跌,生鮮品市場競爭激烈。」
去年,雙匯的包裝肉製品和生鮮豬產品銷量下降、生鮮禽產品銷量則出現增長。根據業績,2024年,雙匯肉類產品總外銷量318萬噸,同比下降1.67%。其中,生鮮豬產品的銷售量爲134.34萬噸,同比下降4.40%;包裝肉製品的銷售量爲141.43萬噸,同比下降6.11%。生鮮禽產品是其中唯一一個實現銷量增長的產品,當期銷售量爲33.83萬噸,同比增長27.47%。
屠宰業務競爭激烈
雙匯營收規模收縮背後,其兩大主要業務正遭受挑戰。
去年,雙匯的看家業務「屠宰業」營收爲303.34億元,同比下降2.06%;第二大業務「肉製品業」營收同比下降6.16%。
上述兩大主營業務近幾年規模也在下降。根據業績,2020年-2024年,肉製品業營收規模從280.98億元下降至247.88億元;屠宰業務從482.67億元降至303.34億元。去年第二季度,雙匯屠宰業務營收同比下降達15.8%。
開源證券在研報中表示,去年第二季度屠宰業營收下滑一是因爲行業競爭激烈,公司主動放棄部分低毛利渠道,從而影響了量;二是因爲2023第二季度,低豬價背景下凍品儲備擴大、屠宰基數較高,而去年第二季度在豬價上行背景下,屠宰量明顯下降。
當前屠宰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牧原股份(002714.SZ)等養殖企業正不斷向下遊屠宰行業延伸,直接對雙匯的屠宰份額帶來衝擊。
萬隆長子萬洪建此前曾對牧原的迅速擴張表達過擔憂。他曾表示,牧原成爲全球生豬出欄量最大的企業,超過雙匯收購的史密斯菲爾德,豬源足夠多的牧原在往下游拓展,是雙匯最值得注意的競爭對手。
牧原在近日的投資者交流活動中披露,其2024年屠宰生豬1252.44萬頭,產能利用率約43%。截至2024年末,共投產10家屠宰廠,投產屠宰產能2900萬頭/年。雙匯並未披露具體屠宰數量,但萬洲國際在業績中稱,2024年其在中國的生豬屠宰量同比下降19.4%。
寄希望於高性價比產品?
多年前雙匯依靠「火腿腸」產品迅速打開市場,1992年,雙匯的第一根「雙匯」牌火腿腸問世,到1993年底,雙匯躋身國內火腿腸市場前三強。
但近幾年,火腿腸整體的銷售額和銷售量均出現下滑。線下零售監測機構馬上贏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常溫火腿腸銷售額和銷售件數分別同比下降13.55%、14.25%。
凌雁管理諮詢首席諮詢師林嶽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原料週期等情況或對雙匯業績帶來較大影響,火腿腸市場也在小幅縮小,在外賣、零食、方便食品豐盛的當下,火腿腸對新生代消費者吸引力不大。
或是考慮到上述壓力,今年雙匯準備在高性價比肉製品上發力。
雙匯在3月25日的投資者交流會中稱,雙匯肉製品去年全年噸均經營利潤約爲4700元。2025年預計肉製品原料成本還會低位運行。同時,公司將加大市場投入,參與市場競爭,並加強推出噸利相對較低的高性價比產品,因此預計2025年肉製品噸均經營利潤可能會低於2024年,但仍會是歷史較高水平。
上述雙匯證券部相關人士表示,今年肉製品原料包括肉類、輔料、包裝物等成本總體會比較低。高性價比產品受衆更廣,公司推出高性價比產品是爲了促進銷量。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一方面生豬價格回暖,可能會刺激產能擴張,有利於肉製品原料成本控制在合理區間;另一方面當前消費形勢仍不穩定,價格不具競爭力的產品很難在市場中立足。
「所以雙匯發展選擇噸利相對較低的高性價比產品,關鍵是『相對較低』和『高性價比』,或許是希望通過一定程度的讓利,穩定肉製品消費需求,爲企業長期發展提供更好的環境。」沈萌說道。
3月26日,就去年屠宰和肉製品業務營收下滑原因等問題聯繫雙匯方面,對方表示以上市公司年報信息爲準。
評論(0)
請選擇舉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