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上市的熱潮仍在繼續,港交所的門又要被「踏破」了:在1月15日這一天中,竟有5家公司集體向港交所遞表,據統計,2025年以來,已累計有21家公司遞表港交所。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已遞表的公司中,絕大部分背後都有着創投機構的身影。從這一現象不難發現,在當下,港股已成爲不少創投機構的重要退出渠道。
港股IPO持續回暖
根據目前部分已遞表企業的招股書顯示,不少企業背後都有着大量創投機構的投資。
比如在1月15日遞表的東信營銷背後,有着知名創投機構達晨,其持股比例達到5.6%;1月12日遞表的微醫控股背後則更是有着紅杉、啓明創投、高瓴、五源資本等一衆創投機構;
1月6日遞表的天域半導體背後則有着華爲哈勃、比亞迪、中國比利時基金、廣東粵科投、招商資本等衆多機構和產業資本。
因此,港股市場正在成爲創投機構的重要退出渠道。數據也顯示,港股IPO市場從2024年以來,正在快速回暖,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赴港上市。
1月15日,在第二屆香港資本市場論壇2025上,香港證監會主席黃天佑表示,香港資本市場在2024年達成了多項成就。
在新股集資方面,2024年香港市場迎來71宗新上市,總共籌集了870億港元。這使香港在新股集資額的全球排名中位列第4,較2023年的第6位有所提升。
「特別是自去年4月,在中國證監會公佈支持香港的『五項措施』後,截至2024年底,香港市場有59宗新上市,籌集了830億港元,佔全年新股上市數量超過八成,佔集資額超過九成,足以證明香港作爲內地企業首選集資平台的地位。」黃天佑說。
賺錢效應不斷顯現
在港股IPO熱潮下,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是,估值低、流動性差一直是不少創投機構不願被投企業去港股上市的重要原因,但這一現象正在得到改變。
尤其是自2024年9月以來,不少港股的新股上市都帶來了不錯的賺錢效應。
比如今年1月10日,有着「中國版樂高」之稱的玩具廠商布魯可正式登陸港股市場。發行價60.35港元,開盤高開超80%,截至收盤漲幅仍高達40%。
招股書顯示,布魯可創立至今完成3輪融資,每一輪融資規模都在數億元,累計融資17.87億元。在上市前的融資中,不少知名創投機構都有現身,比如源碼資本、君聯資本、雲鋒基金、高榕創投等。
而從近期其他已上市的公司來看,2024年12月30日上市的健康之路首日漲幅達到36%;12月27日上市的佑駕創新首日漲幅達到14%;12月10日上市的毛戈平首日漲幅更是超過70%。
分析人士指出,這一現象或打消了不少創投機構的疑慮。新股賺錢效應可能會導致市場對即將上市的公司給予更高的估值。
投資者對新股的追捧會使得上市公司在招股時能夠獲得更高的發行價,從而提高公司的融資規模和市場價值。
上市意願或進一步增強
新股的良好表現使得更多的企業看到了在港股上市的吸引力,一些擬上市企業赴港上市的意願也會越來越高。
「目前有100宗上市申請在處理中,預計2025年港股IPO會維持回暖態勢,這其中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提振。」中泰國際分析師顏招駿說。
具體來看,顏招駿分析認爲,首先,2024年四季度以來港股大盤在政策面支持下顯著反彈,2024年全年在連續4年下跌後轉漲。
聯儲局步入減息週期,局部緩解港股大盤流動性壓力。其次,去年下半年上市的多隻新股表現理想,有賺錢效應。最後,政策和監管給予內地企業赴港上市大力支持。
2024年4月中國證監會發佈《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明確表示將支持符合條件的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融資。
港交所也在提升市場效率和流動性方面作出一系列改革舉措,包括降低特專科技公司上市門檻、GEM板上市改革、新股IPO改革,加快IPO審批速度等等。
對此,知名創投機構基石資本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目前香港資本市場比較低迷,恒生科技成份股估值處於30%分位,但也是國內企業實現IPO上市退出的重要渠道。
“香港作爲全球金融中心,搞活香港資本市場格外重要,一方面,可繼續吸引和擴大滬港通、深港通等A股投資者投資港股,在政策上減免紅利稅;
另一方面,可繼續吸引比如中東主權財富基金等全球投資者進入香港資本市場。一旦香港資本市場的財富效應顯現出來,內地企業在香港資本市場上市的意願將會進一步增強。”
富途抽新股,真0息*|0手續費^,暗盤交易快人一步,快來體驗吧>>
編輯/danial
評論(0)
請選擇舉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