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AI眼镜在CES井喷!中国厂商霸场,2个方向4大技术最火

AI眼鏡在CES井噴!中國廠商霸場,2個方向4大技術最火

智東西 ·  01/09 00:00

智東西(公衆號:zhidxcom)

作者 | 雲鵬

編輯 | 漠影

萬物皆可AI,AI無處不在,深度暴走4萬步逛遍CES 2025後,這是智東西記者最深刻的感受。

而在一衆AI智能硬件產品中,AI眼鏡無疑是最受關注的那一批,幾乎每個AI眼鏡展臺都人山人海,參展者體驗產品的熱情也十分高漲。

當我們回顧所看到的產品時發現,被國內外科技媒體蜂擁報道的熱門AI眼鏡產品,幾乎都是中國品牌。

雷鳥創新、Rokid、李未可科技、閃極科技、莫界科技、未目科技、星紀魅族、引力視覺、逸文科技、INAIR,有VR/AR賽道的老兵,也有瞄向AI新機遇的年輕創企。

雖然AI眼鏡大戰的導火索是Meta第二代AI拍攝眼鏡Meta RayBan的爆火,但AI眼鏡舞臺當下的聚光燈,無疑是打在了中國品牌身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CES上我們並沒有看到Meta的爆款產品Meta RayBan,發佈一年多,其銷量已經突破200萬台。據外媒報道,Meta今年還會有AI眼鏡大招,而作爲手機巨頭的三星也大概率將在1月22日的旗艦手機發佈會上亮出自己的首個AI眼鏡產品。

2025年的AI眼鏡賽道,必然將是一個百家爭鳴、巨頭與創企貼身肉搏的戰場。

CES上驚豔亮相的諸多AI眼鏡背後醞釀着哪些關鍵行業趨勢、AI眼鏡的發展又會聚焦於哪些關鍵技術、衆多國內AI眼鏡廠商在CES上透露了哪些關鍵信息?我們將嘗試找到答案。一、多種AI眼鏡並存發展,輕量化產品佔據主導

雖然今天賽道已十分火爆,但不可否認的是AI眼鏡行業的發展仍然處於早期。

對於究竟什麼是AI眼鏡,目前概念界定都相對模糊,比如是否有顯示功能、要以何種方式顯示信息、是否有視力矯正功能。

縱觀此次CES上的各類AI眼鏡產品,我們發現大致可以分爲AI拍攝眼鏡和AI+AR眼鏡這兩大類。

當然,也有一些AI眼鏡具備顯示功能,但並不是通過AR的方式顯示,比如Halliday Glasses。

提到由Gyges Labs和moody聯合打造的Halliday Glasses,這也是此次CES上最受海外媒體關注的中國AI眼鏡之一,在開展當天被各路外媒爭相報道。

Halliday Glasses並沒有使用光波導這類技術來實現成像,而是使用一種類似微投影的模塊來直接將畫面投射到用戶眼睛裏,據稱其使用的是目前全球最小、最輕的近眼顯示模塊,官方稱之爲「Digi Window」。

這種成像方式的主要好處之一就是私密,可以做到「隱形顯示」,顯示的內容不會投射在鏡片上,而是直接呈現在我們眼中。

另一類AI+AR眼鏡的成像方式主要是微型屏幕+光學方案成像,比較常見的是光波導方案,比如Rokid、莫界科技、星紀魅族。

具備AR成像的一大好處自然就是更好的顯示效果和更大的虛擬屏幕顯示尺寸,同時配合一些指環類的外設可以實現手勢交互等功能。當然,這類產品往往需要外接鏡片才可以實現視力矯正功能,犧牲一定的便攜性。

做AI+AR眼鏡的廠商大多具有一定的AR產品和技術積累,並堅定認可AR與AI相結合的趨勢,比如Rokid和XREAL的核心高管都在發佈會上提到過「AR是AI最好的載體」這一觀點。

相比之下,另一類產品是完全放棄了「顯示」功能的AI拍攝眼鏡,這也是最輕量化的一類AI眼鏡,是核心以Meta RayBan爲對標目標的一類產品,比如雷鳥創新剛剛發佈的雷鳥V3、李未可科技展示的Meta Lens View新品、閃極科技基於海外品牌loomos推出的AI拍攝眼鏡。

這類眼鏡最核心的主要是做好四件事:相機、耳機、AI和眼鏡。相機是拍照、耳機是音頻體驗、AI是各類智能化體驗和功能,眼鏡則代表着佩戴輕便舒適並具備視力矯正能力。

這也是最接近我們平時佩戴的傳統光學眼鏡的一類產品。

不過從重量來看,目前各家最新一代AI眼鏡基本都有比較好的重量控制,大部分都在35g到50g之間,即使是有AR顯示功能的眼鏡亦是如此,可見輕量化這個方向,是適用於所有類型的AI眼鏡的,也是當下AI眼鏡迭代的主要趨勢之一。

從各家廠商的規劃來看,不同類型的AI眼鏡可能短時間內仍然會並存,因爲不同市場可能有不同傾向,比如李未可科技在CES期間提到,帶顯示和攝像頭的AI眼鏡主打歐美市場,而帶音頻的AI眼鏡則聚焦歐美以外的市場。

AI眼鏡的發展仍處於早期,對於不同產品形態的探索仍然有不同的路線,而針對不同類型產品,廠商們都已經開始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實現一些更實質性的技術突破。二、對標Meta、超越Meta,中國AI眼鏡加速追趕

Meta的創始人兼CEO扎克伯格曾經預言,299美元(約合人民幣2192元)的智能眼鏡未來將會成爲主流。正如他所說,AI眼鏡必須要首先成爲大衆消費品才能真正鋪開,而不是像曾經的VR/AR眼鏡一樣只是發燒友和愛好者的選擇。

上文我們最後提到的這一類、最近接我們平時佩戴的眼鏡的這類輕量化AI拍攝眼鏡,是當下受市場關注度相對更高的,也是扎克伯克所說的未來「主流AI眼鏡」形態。

在各家AI眼鏡廠商深度剖析Meta、對標Meta的過程中,我們也逐漸觀察到了AI眼鏡要優化迭代的核心方向。

Meta RayBan是一副好耳機、一臺好相機、一副好眼鏡、一臺好AI設備。這四個方向正是國產AI眼鏡要超越Meta所必須要努力的。

但當我們更宏觀地來看就會發現,其實這四個方向都可以歸爲一個大的方向,就是做好AI體驗,真正成爲一副優秀的AI眼鏡。

1、空間智能時代,拍攝能力成AI眼鏡剛需

爲什麼要做好拍攝,爲何各路輕量化AI眼鏡仍然不能減掉攝像頭這個組件?空間智能的湧現和發展必然是一個重要因素,視覺大模型的發展讓我們看到AI認識世界的能力,而AI認識世界、理解世界,就必須要像我們一樣看到世界。

出色的拍攝能力,幾乎成爲了AI眼鏡的剛需。

比如在雷鳥V3的演示片中,我們看到一個6歲的孩童佩戴AI眼鏡可以直接獲得與專業選手對弈下棋的能力、一個0經驗的人也可以在AI的指導下完成調酒、沖泡咖啡、做一道佳餚這樣的操作。

相比手機,眼鏡解放了雙手,這極大擴展了AI的應用場景和範圍。

當然,在AI之外,從拍攝照片和視頻的角度來看,AI眼鏡也能夠提供獨到的價值:第一人稱視角拍攝,這幾乎已經成爲各家AI眼鏡廠商在宣傳拍照功能時重點強調的方面。

AI眼鏡要如何提升拍照體驗?各家做法總結起來也比較明確,就是砸錢做定製、做聯合研發、深度聯調,做從鏡頭、傳感器到芯片的全鏈路技術優化。

雷鳥創新CEO李宏偉在發佈會上說,他們在相機上已經投入了1個多億的研發費用,比如爲了實現更好的FOV效果,專門定製了鏡頭。

想要做好AI眼鏡的拍照,研發投入可見一斑。

2、輕量化、小型化、定製化成AI眼鏡技術迭代重要方向

除了拍攝,另一個特性音頻體驗,也與AI密切相關,能否純淨地收音、給AI提供高質量的信息輸入,AI能否在通過音頻傳遞信息的時候更好地保證隱私、減少聲音的外泄,這些都將是廠商優化的方向。

從影音體驗角度來看,雖然AI眼鏡受限於體積,其音質與專業耳機無法相比,但相關音頻元器件的迭代升級、進而提升用戶的音頻體驗,也是比較關鍵的。

爲此,廠商同樣需要進行揚聲器這類核心元器件的定製化,從而在有限的空間和體積內實現更好的音頻效果。

接下來我們先看「眼鏡」這一特性,簡單來說就是具有視力矯正能力並佩戴舒適輕便無額外負擔。

前者對於大部分輕量化AI眼鏡來說都不難,需要的是與傳統眼鏡廠商的深度合作,比如博士、雷朋。

而佩戴舒適輕便的核心仍然是零部件的輕量化、小型化,比如在結構設計方面採用更高密度的電池、更輕量化的轉軸、更小型化的觸點。

不少人在使用過Meta RayBan後,都會感嘆其有着和蘋果一樣的細節追求,而這些細節背後,是大量定製化零部件的應用。

3、AI眼鏡不夠「AI」,從能用到好用的鴻溝如何跨越?

最後,我們來看看AI眼鏡最核心的AI體驗。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與廠商高管的交流中我們得出一個結論:AI可能是AI眼鏡當下最大的短板。

XREAL CEO徐馳曾在去年12月XREAL One發佈會後的採訪中提到,他認爲當下的AI眼鏡都是「AI弱智眼鏡」,其言外之意就是當時AI眼鏡的AI體驗都是「不及格」的。

雷鳥創新CEO李宏偉在近日的雷鳥V3發佈會上特別說道,目前全球所有眼鏡的AI功能,都還只是「半成品」,當下要解決的是能用和好用之間的巨大鴻溝。

目前,主流AI眼鏡在通過視覺識別回答一個簡單問題時,響應的平均時長都高達4到6秒,這雖然「可用」,但絕對稱不上「好用」。

其中關鍵在於對信息的處理方式上,如果只是在眼鏡內部轉化,然後直接將信息轉到大模型進行處理,大模型就需要在海量信息中進行搜索,浪費大量時間。

一種解決方式是在在眼鏡到大模型之間加了一道意圖識別模型,信息在大模型之前提前分類,給合適的模型安排合適的內容,進而提升AI響應速度。但這種方式需要廠商與大模型廠商定製研發模型。

在梳理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如果只是從「具備相應功能」來看,所有AI眼鏡的AI能力幾乎都是類似的:AI問答、AI翻譯、AI搜索、AI導航、AI識物以及各類基於AI大模型能力實現的功能。

但問題就在於,目前我們在展會上見到的絕大部分產品,都沒有真正量產落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PPT」發佈,看到的演示也都是廠商們準備好的Demo,真正實際產品的AI體驗是否「好用」,仍然有待後續檢驗。結語:2025 AI眼鏡大戰繼續,中國企業大有可爲

2025年,註定是智能眼鏡的大戰之年,CES上,各路中國AI眼鏡玩家一方面要秀肌肉、展示產品和技術力,另一方面也在觀察趨勢、把握趨勢。對於中國AI眼鏡廠商來說,在CES上的亮相也讓他們能更廣泛地接觸海外市場客戶,更好地了解海外市場用戶需求。

與此同時,在CES上霸場的中國廠商們雖然在臺上火藥味十足,但是在臺下也是互相切磋學習的對象。

比如在雷鳥的新AI眼鏡發佈後,XREAL的CEO徐馳就馬上發了個朋友圈,稱雷鳥V3是「目前國內最有誠意的Meta RayBan的山寨版」,也是這一波里第一個驗證國內商業化閉環的。

當然,在他看來,打磨AI仍然是當下AI眼鏡廠商最需要做的事,現在的AI眼鏡都「不太夠AI」。

縱觀CES上各路中國AI眼鏡廠商,他們雖然在起跑線上稍有落後,但在產品迭代和技術創新速度上,確實夠拼、夠快、夠狠。

面向未來,「百鏡大戰」的局面或許仍會長期持續,想要真正做好AI眼鏡體驗,硬件、軟體、算法層面都存在不小的挑戰,生態系統的競爭也可能會成爲AI眼鏡發展的重要競爭焦點之一。只有硬件、軟體與服務都做好,才能真正讓AI眼鏡有好的體驗。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