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首个三类证+创新医疗器械获批,这一赛道起风了?

首個三類證+創新醫療器械獲批,這一賽道起風了?

鈦媒體 ·  01/07 18:02

文 | vb動脈網

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包含MR混合現實)一直被認爲在醫療應用具有巨大潛力,但直到最近才取得可觀進展。動脈網整理發現,2024年,這個賽道在監管獲批上取得了巨大突破,不僅在獲批數量上大幅增加,也獲批了首個AR三類證以及創新醫療器械;在應用場景上也同樣有多項進展。

VR/AR+醫療的賽道微風已起,你會錯過嗎?國內審批大幅加速,已拉近與FDA差距

作爲目前主要的兩種XR(擴展現實)技術,VR可通過頭盔將用戶與現實環境隔絕,讓用戶沉浸於計算機生成的純虛擬數字環境中,AR則是一種真實世界的增強體驗,在真實環境中增加或者移除由計算機實時生成的可以交互的虛擬物體或信息。

因其可以高度身臨其境和逼真的方式遠程提供標準化的干預手段和全新類型內容,並根據各種臨牀環境量身定製的能力,VR/AR被廣泛認爲有望在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康復、教育及創新等各個環節解決業務痛點,並在已有的探索中展現出了良好的效果和巨大的潛力。

根據FDA公開數據,FDA早在2015年就批准了第一款基於AR技術的醫療器械。到了2020年,FDA已批准21款基於VR/AR技術的醫療器械——國內彼時僅有6款產品獲批。從2021年開始,FDA批准的VR/AR醫療器械數量更是快速增長,每年都可以達到兩位數。截至2024年6月,FDA已審批了69款VR/AR醫療器械。

在FDA批准的VR/AR醫療器械所涉及的應用方向上,醫學影像(放射科)和骨科是最多的,分別有28款和25款,兩者佔比高達近8成。除此之外,物理康復方向也有6款產品獲批,其他幾款產品則分別屬於眼科、心血管、耳鼻喉、神經內科以及普外與整形外科。

相比之下,我國在該領域的起步較晚。根據高端醫械院數據中心對獲批醫療器械的結構組成披露情況進行的統計,我國直到2018年才有一款進口VR醫療器械拿到了醫療器械註冊證(目前已過期)。國產VR/AR醫療器械則要更晚,直到2020年才有相應產品獲批。隨後幾年每年都僅有寥寥數款獲批——在2023年之前,國內批准的VR/AR醫療器械總量都未達到兩位數。

不過,從2023年開始,情況發生了明顯改變。當年6月,蘋果發佈了旗下首款混合現實產品——Apple Vision Pro,引發轟動。8月底,我國五部門聯合發佈《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其中就提到「積極穩妥推進數字孿生等技術開展臨牀研究,支持元宇宙企業與醫療機構加強研發合作」。

受此影響,當年國內批准的VR/AR醫療器械也首次突破兩位數,達到10款。

2024年,這一趨勢有增無減,全年共有14款VR/AR醫療器械獲批,比2023年進一步增長40%之多。這也使得國產VR/AR醫療器械獲批總數達到了32款,與FDA在審批數量上的差距相較往年明顯縮小。

這其中,認知障礙和眼科是涉及最多的,分別有12款和8款。排在第三位的則是影像處理,有5款產品。上述三個應用方向佔了目前獲批產品的絕大多數。此外,睡眠障礙、精神障礙、物理康復、兒童ADHD及骨科也有相應產品獲批。

從動脈網與行業的交流反饋也發現,近年來監管機構對於VR/AR的認可度和積極性逐步提升,凡聚科技CEO兼創始人秦路就表示,當地藥監部門對其VR/AR醫療器械的審批給予了高度關注:「我們在當地審批中心算是名氣較大的,審評專家與我們溝通互動非常頻繁,給予了我們很多幫助。監管機構從最開始的方案設計就提供了很多參考意見,在循證證據要求上也儘量希望我們高標準、嚴要求完成,希望可以作爲當地的審評標杆,以爲未來VR/AR醫療器械的進一步審批探路。」首個AR三類證+VR創新醫療器械,多方向正取得突破

除了單純的數量,2024年國內還批准了首個三類證,亦有創新醫療器械獲批,在應用探索上也取得突破。

2024年4月17日,霖晏醫療(上海霖晏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脊柱外科手術導航系統」(Holonavi S)成功獲批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成爲國內首臺使用AR技術的脊柱外科手術導航系統。

外科手術領域一直被視爲VR/AR在醫療領域理想的應用場景。這是因爲傳統手術中供參考的二維圖像存在看不清、看不準和看不到的痛點——內鏡圖像基於表面成像,術野狹窄且皮下信息缺失;超聲圖像基於斷面回波成像,噪聲干擾大且三維信息缺失;X光圖像基於透視投影成像,多組織累積交疊,三維信息缺失等等。

VR/AR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些痛點。以霖晏醫療Holonavi S爲例,其區別於傳統手術導航機器人的最大特點在於用增強現實技術實現了醫生第一視角下的虛實交互,極大縮短了醫生對脊柱手術的學習曲線,並用獨創的術中配準技術降低了整體使用成本的同時提升了手術的精度和效率。

醫生在實施手術過程中可以通過Holonavi S的輔助讓術前規劃、術中施治、術後驗證有了可視化、定量的判斷。它在手術中的使用還可以使醫生和患者避免大量的術中影像輻射。這都將使得醫生加強對手術風險的控制,讓患者減少創面面積和暴露時間,有助於縮短手術的生理恢復期。

「嗅覺」靈敏的影像AI企業也已經意識到VR/AR+醫療在手術導航中的巨大前景,主動加大對這一前沿領域的投入。

推想醫療就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王俊院士團隊合作,在2024年完成了首例應用Apple Vision Pro輔助的胸腔鏡肺癌根治術。這是利用人工智能與Apple Vision Pro在國內胸腔鏡手術領域的首次應用,證明其在手術過程可以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

商湯醫療同樣也在探索將AR技術用於三維手術規劃模擬仿真,以實現患者個體精準手術規劃的三維模擬。

相對AR而言,VR在營造環境的沉浸感和可控性上具有的獨特優勢正使其不斷拓展覆蓋範圍,在越來越多的疾病治療中發揮作用。

2024年5月,凡聚科技(浙江凡聚科技有限公司)基於VR技術的兒童注意力缺陷與多動障礙虛擬現實康復訓練軟體獲批。這款產品在2022年6月就進入浙江省二類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後歷經了一年多時間嚴謹的臨牀試驗以及數月的行政審查,近兩年時間獲批。

這款產品將VR技術與神經科學結合,創造性提出「基於主動任務的情境式神經反饋測訓一體化」理論和「基於主動任務的情境式認知行爲測訓一體化」理論,爲ADHD兒童打造了一個全方位沉浸式治療環境,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干預模式。

根據高端醫械院數據中心的數據,2021年心島科技(山東省心島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精神疾病輔助評估軟體(基於虛擬現實技術)」也進入當地二類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並最終獲批。

這也是目前僅有的兩款採用VR/AR技術的創新醫療器械。

VR/AR本質上是一種主要與眼睛交互的技術,因此,VR/AR技術一直在眼科領域有一席之地。2024年,VR/AR在眼科治療中再次取得了突破。

早在2020年,我國即批准了用於視功能訓練的VR醫療器械。此類技術在弱視及斜視康復訓練中主要以新鮮的沉浸式環境和遊戲化的治療方式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在近視領域,則可以結合數字DOT技術的VR調節訓練和VR視功能訓練減少調節滯後,並通過基於光線追蹤的數字離焦技術降低視網膜周邊視野對比度,減緩眼軸增長。

不過,VR頭盔的使用舒適度和應用環境始終還是有一定侷限性。利用AR自由曲面技術模擬望遠的遠望屏在近年也應運而生。這類產品可讓孩子在近距離屏幕的距離下看到數米遠的大屏影像,將看「近」變成看「遠」,實現睫狀肌的調節,從而延緩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導致近視發生發展的速度,也可以有效解決孩子上網課及紙質內容讀寫等近距離用眼場景問題。

此外,早在2020年,深睿醫療就牽頭與多家國內頂級研究和臨牀機構聯合申報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專項「智能化全天候多場景視力障礙訓練與視覺增強技術及產品的研發」項目。該項目也在2024年獲得順利驗收併產出多項成果。

其中,針對視障人群差異化損傷特性設計並研發的多感官導盲輔助及AR助視設備填補了國內智能可穿戴輔助器具的市場空缺;同時,該項目也設計並研發了針對弱視的VR弱視訓練系統。這些產品都已完成臨牀有效性評估及第三方安全性檢測。

動脈網對中國臨牀試驗註冊中心公開數據進行了不完全統計,發現涉及VR/AR的臨牀試驗數量在近年來也在大幅增加。2022年虛擬現實相關的臨牀試驗數量比2021年近乎翻番;2023年和2024年則更進一步,均達到43例。增強現實臨牀試驗同樣從2023年開始明顯增加,比上一年增加了4倍多。

這些應用探索及臨牀試驗也將在未來逐漸落地結果,更多的突破將在不遠的未來到來。進展可喜,但還有哪些路障需要排除?

誠然,我國VR/AR+醫療在近年確實取得了可觀的進展,但通過與行業深度交流,我們發現VR/AR+醫療要進一步發展,也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作爲一種新興的數字技術,VR/AR在市場教育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霖晏醫療創始人兼董事長劉洋對此表示,即使不侷限在醫療場景,將範圍擴大到整個VR/AR應用,對該技術有認知甚至體驗過的人群仍然很少,更不要提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這是一個市場教育的問題。VR/AR對於設備有一些門檻,並非隨時隨地可以體驗。很多專家沒有體驗VR/AR的經歷,對於這種沒有接觸過的新技術,醫生內心多少是有些懷疑的。不過,臨牀有很多年輕醫生非常樂於接受和嘗試新技術,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也接觸過VR/AR,對其接受度就較高。這與我們之前在國外給醫生體驗的情況類似,也是差不多五五開的情況。」

秦路對此也深有感觸:「大家對這個的認知很少。每當我認識新朋友,介紹到虛擬現實是一種數字療法可以治病,可以對神經系統產生作用,還可以拿到醫療器械證的時候,他們臉上那種驚訝的表情顯而易見。很多朋友就會非常感興趣,詢問詳情。從一定程度上,這也說明大家目前對這個認知還很弱。」

不過,隨着越來越多的類似產品不斷問世和迭代,這一問題有望隨着時間推進得到極大改善。

其次,對於VR/AR醫療器械,目前缺乏統一的評價標準。

劉洋在與動脈網交流時便提到,大部分人對新技術的了解程度各異,會出現理解偏差:「有的完全沒有體驗過相應技術,難以理解AR實際運作的狀況。有的只體驗過VR,會認爲AR也會有VR上的一些特性,比如眩暈。還有的對新技術滿懷憧憬,抱着一步到位的初衷提出不符合技術發展規律的要求。這都會加大達成共識的難度,導致產品檢驗註冊上的一個巨大鴻溝。」

「未來在涉及新技術評審時,或許可以給對新技術有更多了解和積極性的年輕人更多的機會,以鼓勵創新。」他補充道。

由於缺乏統一的評價標準,地方與地方之間的差異可能會更大。

秦路對此表示,目前VR/AR醫療處於發展初期,參差不齊的現象比較嚴重:「浙江可能要求比較嚴格。由於沒有統一標準,有些地方要求可能會相對較低,臨牀試驗的要求也是完全不同。一旦產品效果和質量無法保證,在發展初期給醫生和患者留下較差的口碑,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對於行業的後續發展不利。」

「相應地,創新醫療器械的要求又比較高。以不良事件申報爲例,普通醫療器械只需報告那些可能導致嚴重傷害或死亡的嚴重不良事件。但創新醫療器械不同,它的申報頻率遠比普通醫療器械要頻繁得多,不僅要把無論大小全部的不良事件都上報,而且還得每半年向國家監測機構提交一份產品不良事件監測分析評價彙總報告。再比如,並非所有醫療器械都需要召開專家審評會,但這對於創新醫療器械來說則是必選項。」她補充說道。

就在1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剛剛印發《關於全面深化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改革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完善審評審批機制,全力支持重大創新,明確提出統籌國家和省兩級藥品監管資源,向創新藥和醫療器械傾斜更多審評審批資源,進一步提高審評審批效率。

對於頗具創新價值的VR/AR醫療器械,這顯然是件好事。

最後,VR/AR在醫療的落地面臨支付上的較大難點。

秦路表示,儘管其產品作爲創新醫療器械一路披荊斬棘,通過有效性和安全性上的高標準驗證得到了監管部門的認可,但在申報進入物價目錄時卻面臨非常大的難點。

「我個人認爲現行的物價申報還是有可以優化的空間。我們的產品要進院,需要先納入當地的物價目錄,而物價目錄的新增評審一年只有一次,由有資質醫院爲主體提交申報,且數量非常有限,還優先申報滿足「廣泛使用」這一條件的產品,於是又回到了進院的原點,造成了很大的困難。我理解監管部門對醫療的嚴謹態度,可是創新不易,企業耗費巨大資源研發的創新醫療器械,通過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審核,卻無法快速打通「醫院」這一渠道,實現收入,反而變成越創新越困難,後續的投入必然受到限制,這對於醫療持續創新可能不是一件好事。」她向動脈網介紹道。

當然,這並非VR/AR獨有的問題。事實上,包括AI在內,絕大多數數字醫療技術都面臨支付的卡點。

相關機構也在努力改善支付環境。不久前,國家醫保局連續發佈《康復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和《放射檢查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首次將人工智能輔助列入擴展項。這一導向也爲數字醫療企業帶來更多曙光,激發其持續研發的積極性。

處於發展初期的VR/AR+醫療面臨的挑戰較多,需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些挑戰也並非一夜之間能夠改善。劉洋認爲最重要的是創造一個相對寬鬆、鼓勵創新的環境:「醫療行業確實比較特殊。從風險角度而言,它是一個非常保守、天生不喜歡創新的行業,但它又確實需要不斷的創新去推動醫療進步。這個度的確很難把握。但是,我覺得是否可以在保證有效和安全的前提下,給予一些確實創新的產品稍微寬鬆的要求,讓這些技術可以在臨牀上先用,先去磨合。」

秦路則認爲,儘早設立統一的標準和指南可能不失爲合理之舉。她表示,對於VR/AR領域的企業,指導性的東西很有必要:「我是完全摸着石頭過河一步一步摸過來的,感觸很深。如果讓我時光穿越回到幾年前,去給當時的自己做一些指導,那會少走很多彎路,產品研發的速度也會快很多。很多數字醫療企業前期可能更多偏向數字技術,對醫療的了解很弱,特別需要標準和指南的指導。」寫在最後

相比過往,VR/AR在近一兩年的進展讓人欣喜,正逐漸向着人們原本對它的期望目標前行。通過將VR/AR與人工智能交叉融合,實現數據驅動分析和沉浸式醫學診斷的結合,VR/AR在醫療領域的未來讓人看好。

從業者同樣從這種進展中得到了莫大的激勵,劉洋就這樣表達了自己的希冀:「VR/AR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未來一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技術。我國肯定不該落下,要持續追加投入,創新發展各種應用。作爲國內較早進入VR/AR賽道的創業者。我非常希望,也有底氣認爲我們未來能夠把這個領域搞上去,趕上甚至超過歐美。」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