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今年A股最大的赢家

今年A股最大的贏家

格隆匯 ·  2024/12/30 20:08

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

big

big

2024年,A股還剩下最後一個交易。

但大勢已定。

2024年A股歷經兩次重磅大行情,尤其「924」的史詩級超級牛市,點燃了無數概念板塊。

期間,AI、機器人、Internet Plus-related等熱門賽道各種妖股頻出,誕生讓人睜目結舌的瘋炒亂象。

但與往年的過山車行情不同,今年國內確實有不少AI、芯片產業鏈巨頭真正站了起來。

寒武紀,年內飆漲超過了4倍,目前市值來到2800多億;

海光信息,年內飆漲1.2倍,目前市值超過3500億;

中芯國際,年內大漲88%,目前市值接近8000億;

中移動,在2023年大漲61%後,今年繼續上漲23%;

。。。。。

這些千億巨頭的強勢崛起,很顯然已經不再算是資金一時興起抱團炒作,而是背後的投資邏輯發生根本性改變,並且得到了市場的認同。

除了上面這些代表掀起全球資本熱潮的賽道核心龍頭外,傳統大金融和一衆高息紅利資產同樣是今年最強的贏家之一。

年內銀行、保險指數都漲了45%以上,四大行,甚至都創出了歷史新高!

這個趨勢轉變,非常值得重視。

01

驚豔的成績單

對於不少股民來說,2021年-2022年簡直就是價值股的至暗,各種「茅」股從當年高位一路被砍到膝蓋,甚至市值暴跌80%的都是常見,由此也導致了一大批股民被深度套牢虧慘,不再相信價值投資長期主義。

但2024年,A股給出了一個足讓他們回心轉意的成績單。

從概念視角來看,AI產業鏈當仁不讓是表現最強的,AI應用、算力、服務器、GPU、CPO等都有超過50%的漲幅。個股層面更是有大量年內翻幾倍的大妖股。

但以行業板塊來看,據wind二級分類數據,銀行板塊年內以45.12%的漲幅位居首位,第二位的非銀金融(保險和券商爲主)漲幅36.34%,對比其他板塊,堪稱遙遙領先,甚至整體超過了芯片、半導體等板塊。

big

另一方面,在非金融的大藍籌中,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神華、長江電力、中移動、中國電信、美的集團等能穩定派發高股息的超級行業「茅」,年內的漲幅也有了30%-50%以上的靚麗漲幅。

同時,在今年A股市值排行前30只個股中,僅有曾經的股王貴州茅臺的年內錄得跌幅8.75%,其餘基本清一色都不同程度大漲,有21家漲幅超過40%。這裏面幾乎就只有貴州茅臺是比較慘的,曾經被當做是A股的皇冠,不敗的神話,催生「茅」概念的根基,如今卻成爲TOP30中唯一下跌的拖油瓶。

big

可以說,如果你在今年閉眼買這些A股的頭部公司,只要不是消費和醫療類的行業的,你能躺着賺錢的概率幾乎是99%,並且收益還非常不錯,能顯著跑贏大盤。

很多人以爲大金融和高息資產有這樣的表現,得益於「924」史詩級政策刺激,但實際上,從2023年開始,這些資產表現就開始變得很強。

四大行去年開始大漲,漲幅在18%-35%之間;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漲了50%、35%、46.6%;中國神華、長江電力、紫金礦業等能源巨頭漲幅也分別有23.6%、15.4%、27.3%。

還有央國企的電信巨頭,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在過去兩年也分別上漲了53.4%、34%和38.8%、41%。

這樣的例證,還有太多,已經足夠說明一個趨勢——以大金融、高息股大藍籌以及科技行業核心龍頭的A股優質資產,正在迎來全面性、接連不斷的、大規模的資金買入。

儘管在過去兩年,國內的宏觀經濟形勢依然明顯承壓,甚至沒能給股民帶來足夠的信心支持,但在力度罕見的政策刺激和指引下,資金已經開始逐步流入A股的核心資產進行佈局,並收穫了巨大的收益回報。

02

趨勢越來越明顯

回看這兩年監管層對於資本市場的政策態度,可以看出一個顯著的信號——國家越發重視股市的「穩增長」,尤其在2023年「724」重要會議首次提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重磅指示。

期間,不僅給出了各種積極的刺激措施,還從資金面支持給出了強力的政策引導,比如引導銀行、保險、券商、社保、基金等長線資金入場,甚至大幅鬆綁它們對於權益資產(實際上主要針對的是股票配置)的配置上限。

雖然當時多數股民聲音認爲這些僅是救市的一些臨時舉措,隨後股市也依然繼續下探。但實際上各種長線資金從那時起就已開始不斷大舉流入這些核心的資產,並推升它們走出獨立行情。

還有,今年監管層對於公募基金大批量增量發行寬基產品也大開綠燈,甚至還單獨開發了囊括更多行業巨頭的中證A500指數。Wind數據顯示,今年公募基金的市值規模較年初增加了4.63萬億元,達到了31.9萬億元。其中,從今年9月至今,股票型ETF規模增長就超過了1.72萬億元。

big

這些資金,爲A股以「大金融」、「中特估」和「高股息」爲代表的優質大藍籌資產上漲帶來極爲重要的資金支持。

這裏舉一些數據:

今年來,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光大行等大行的年內漲幅均超過40%,人壽、人保、太保、新華保險幾個分別上漲了54.58%、66.1%、51%、73.9%。

big

2023年的大金融板塊總市值15.89萬億元,今年目前是21.16萬億元,增加了5.27萬億元。而A股滬深今年總市值87.56萬億元,比年初增加了9.94萬億元。這意味着這,單單是大金融板塊對今年A股的市值增量貢獻,就達到了53%!

還有石化、電力、煤炭等能源巨頭,幾大電信運營商巨頭等,也貢獻了非常可觀的市值增量。

對比之下,A股市場上儘管每天都有大量各種概念炒作中小票,看似很吸引關注,但大多數都是超短期的過山車行情。長時間下來,真正能獲得資金流入支持上漲的,基本集中在上面提到的幾個核心資產領域。

對於這些資產,很多人都傾向於認爲,這兩年它們的漲幅已經足夠高,可能透支了未來的上漲潛力,也不再顯得低估。但實際上,通過國家對支持股市的意志表達、政策層對股市的積極舉措,以及當下資金面極爲寬鬆帶來的支持,這些核心資產的增長上限可能還沒有達到。

這個觀點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已經分析過很多遍,主要支持的核心邏輯包括以下三點:

1,如果以「中特估」爲視角,當前A股仍有大量央國企的PB還低於1倍,市盈率處於十幾倍以下。它們舉例監管層期望的「市值管理目標」還有相當的距離。

2,如果從資金成本回報率來看,目前長債利率和存款利率已經跌到2%以下,那麼如果上市企業能持續穩定提供股息回報率超過3%或者苛刻一點到4%的,就仍然會有吸引力。現在,近幾年的股息率能持續維持在3%以上的A股公司仍有不少,它們的重點集中在其如銀行、保險、能源(石油、煤炭、電力)、電信等重點領域,而且不少恰好也是數以央國企或者其控制的企業,以及不少優質的核心民企。這些企業,甚至被市場當做了「類債資產」,它們當前依然能得到資金的追捧。

我們在《四大行,還沒漲夠!》中還提到,A股的幾大國有大銀行在大漲之後,仍有4.5%左右的股息率,相對市面上絕大多數行業都要穩定高出一大截。但實際上,它們的分紅率長期都只是維持在30%的水平。

現在,監管層明確喊話提升分紅回報,如果這些銀行的分紅率從30%,提升到40%、50%,那麼它們的股息率還能大幅上漲幾成,進而繼續吸引資金的追捧。

3,現在內外政治、經濟大環境複雜多變,對我國經濟外循環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在沒有強勢逆週期干預下會對資本市場形成壓制,這種背景下,資金出於避險需求,就會更傾向選擇兼具穩增長和高分紅的優質資產和政策所指的「中特估」資產,或者確定性很高的科技成長賽道。而前者,是更爲穩妥的主方向。

所以綜合來說,今年這一波大票顯著跑贏市場的背後,都是有很硬邏輯支撐的。不要以爲大漲了之後它們已經乏力,或許明年它們還能繼續站在市場的C位。(全文完)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