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系AI生成
繼文遠知行、地平線、小馬智行之後,又一智駕企業成功IPO。
12月27日,深圳佑駕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INIEYE,簡稱:佑駕創新)正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從最初的資本市場明星、到上市低谷,再到迎來上市窗口。在短短兩個多月內,已有四家智能駕駛相關企業成功在港股和美股市場上市。
然而,由於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成本高昂,尚處產業化初始階段等因素,智駕企業上市遭遇破發的情況並不鮮見。加速商業化進程並實現盈利,或將是智駕企業接下來共同的課題。預計2026年前持續虧損
佑駕創新的業務主要分爲三大類: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以及車路協同。
其中,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是佑駕創新最主要的收入來源。2023年,這項業務貢獻了3.86億元的收入,佔總營收的81.1%。同一時期,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和車路協同業務分別佔3.8%和15%。
早期自動駕駛還存在一步式和漸進式的路線之爭。一步式即直接做L4級自動駕駛,漸進式則是從低階自動駕駛做起,逐步過渡到L4級自動駕駛。
佑駕創新成立於2014年,當時頭部的自動駕駛企業幾乎都在走一步式路線,佑駕創新從創業之初,便是以漸進式路線爲主,即從ADAS開始,先做L0-L1,然後是L2和L2+,最終升級到L4。
佑駕創新在成立後不久就推出了第一代ADAS產品iSafety,2017年開始規模化交付。2021年佑駕創新發佈iPilot,瞄準L2+級自動駕駛。目前主要的技術和產品都集中在L2級。
招股書顯示,佑駕創新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主要包括iSafety、iPilot系列。而可在特定區域及運行場景下支持全自動駕駛的iRobo解決方案目前正處於測試階段,預計將在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
在多個業務的加持下,根據招股書顯示,佑駕創新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的營收分別爲1.75億元、2.79億元、4.76億元、2.37億元。
單純從營收數字來看,近三年逐年增長,但如其它智駕公司一般,盈利難題仍然擺在佑駕創新的面前。
2021年-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增長並不明顯,分別爲9.7%、12%、14.3%和14.1%。
除了增速之外,橫向對比其它幾家上市的智駕企業,佑駕創新的毛利率僅高於同期小馬智行的10.5%,與文遠知行、地平線的毛利率仍存差距。公開資料顯示,文遠知行在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了26.9%的毛利率,地平線在2024年上半年達到了79%。
毛利率水平直接反映到盈利能力上。2021年、2022年、2023年,佑駕創新淨虧損分別爲1.4億、2.2億、2.07億元。佑駕創新稱,“根據目前的發展計劃和管理層估計,預計於2026年之前,不會產生任何凈利潤”。
智能駕駛企業爲何會面臨盈利難題,原因可能來自多個因素。其一是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成本高昂。
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佑駕創新的研發支出分別爲8220萬元、1.39億元和1.50億元,在當年的營收佔比分別爲46.9%、49.8%和31.5%。
其二是產業化進度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初始階段,固定成本比重較高,未達到經濟規模。
招股書顯示,原材料及耗材的採購成本從2021年至2023年分別爲1.36億元、2.06億元、3.5億元,分別佔收入的77.5%、73.8%及73.4%。
佑駕創新在招股書中解釋稱,產生虧損主要是公司仍處發展階段,並未完全實現規模效應;且目前以追求長期業務成功等爲目標,而非以犧牲長期市場潛力爲代價尋求短期盈利。
但持續的虧損也讓現金流遭遇壓力。成立十年時間裏,佑駕創新完成了10多輪融資,公開累計融資額超過14.48億元。然而在高投入的背景下,截至上半年,佑駕創新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爲2.2億元。智駕淘汰賽正上演
2024年智駕領域上市潮火熱的背後,一方面是智駕能力逐漸成爲影響消費者購車決策的重要因素,智駕市場變得火熱。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行業的不確定性增加。
目前在智駕領域,既有智駕技術公司參與,也有主機廠、頭部科技公司的參與,比如蔚來、理想、小鵬、吉利、長城、上汽等企業均通過自研和部分自研等途徑,提升技術掌控力,而這對於一些「白手起家」的智駕公司來說並不友好。
從市佔率角度看,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2023年,按L0-L2+級解決方案的收入計,佑駕創新在所有國內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中排名第七,市場份額爲0.6%。除了排名第一的公司份額爲6.6%之外,第2—6名的份額總數也不過才6.3%,可見市場的分散程度很高。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那些不能快速適應新技術與市場需求的公司,逐漸被淘汰。今年以來不少智駕企業傳出了裁員、停發年終獎等消息。
從年初開始,便有媒體報道禾多科技與廣汽集團推進的重組方案遭遇變數,禾多科技解散了數據、研發等大部分核心部門,暫停研發活動。
11月,千掛科技首席執行官丁飛向員工發佈郵件稱,因新一輪融資進程受阻,導致企業資金狀況緊張,無法支持原有研發、產品和運營計劃。爲此,董事會決定即日起縮減業務規模並降低運營成本。
同一個月,縱目科技宣佈因公司業務未達預期,自11月起暫停工資發放,只發放基本生活保障費。
不久前,毫末智行成立五週年之際,其董事長張凱、CEO顧維灝聯合發佈內部信,信中提到「進入2024年,自動駕駛賽道依舊火熱,智駕市場也已經進入你死我活的競爭期。稍有不慎,我們就會落後。」
而想要繼續前進,剩下能走的路也並不多了,除了IPO輸血之外,併購也是一個還不錯的選擇。對於還未建立起完全的智能駕駛研發能力的主機廠來說,將一個初創公司收入囊中算是一個短時間內快速提升技術水平的方案。
不過,即使像佑駕創新一般成功IPO,湧入更多資金,但上市後的盈利、商業化邏輯以及企業發展,也會是一道考驗。
(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韓敬嫺,編輯|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