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代時,雙方曾有過短暫的「蜜月期」,但隨着時間推移,商業與技術的矛盾不斷加劇。蘋果一直力求打造完整的生態系統,而大量採購英偉達的GPU,無疑會削弱蘋果在AI領域的主導權。
AI爆發的時代, $英偉達 (NVDA.US)$ 憑藉其強大的GPU芯片幾乎壟斷了AI芯片市場,成爲衆多科技巨頭競相追逐的合作伙伴。
然而, $蘋果 (AAPL.US)$ 卻始終與英偉達保持着微妙的距離,甚至可以說是在刻意迴避。事實上,2000年代時,雙方曾有過短暫的「蜜月期」,但隨着時間推移,雙方的矛盾不斷加劇。
這不禁引發人們的好奇:蘋果爲何一直拒用英偉達?這背後究竟隱藏着怎樣的「恩怨情仇」和戰略考量?
蘋果一直力求打造完整的生態系統,而大量採購英偉達的GPU,無疑會削弱蘋果在AI領域的主導權。爲了擺脫對英偉達的依賴,蘋果採取了多種策略。
但隨着AI角力的深入,蘋果面臨着訓練更大更好的模型的壓力,這將需要更多的高端GPU。短期內,雙方的競合關係可能仍將存在。
歷史恩怨:從「蜜月期」到「冰河期」
蘋果與英偉達的合作並非一開始就充滿敵意。早在2001年,蘋果就曾在其Mac電腦中採用英偉達的芯片,以提升圖形處理能力。當時,雙方關係良好,甚至可以用「蜜月期」來形容。
然而,這段蜜月期並沒有持續太久。
雙方關係出現裂痕的第一個重要事件,發生在2000年代中期。當時,史蒂夫·喬布斯曾公開指責英偉達竊取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當時喬布斯是其主要股東)的技術,這無疑給雙方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
2008年,雙方緊張關係進一步加劇。當時,英偉達生產的一批存在缺陷的GPU芯片被應用在包括蘋果MacBook Pro在內的多款筆記本電腦中,引發了大規模的質量問題,被稱爲「bumpgate」事件。
英偉達最初拒絕承擔全部責任和賠償,這激怒了蘋果,也直接導致了雙方合作關係的破裂。蘋果不得不延長受影響MacBook的保修期,並承受了巨大的經濟和聲譽損失。
據The Information援引蘋果內部人士透露,英偉達高管長期以來將蘋果視爲一個「要求苛刻」且「利潤微薄」的客戶,不願爲其投入過多資源。而蘋果在iPod成功後,也變得更加強勢,認爲英偉達難以合作。此外,英偉達試圖對蘋果移動設備使用的圖形芯片收取許可費,也進一步激化了矛盾。
商業與技術策略的博弈
除了歷史恩怨,蘋果拒用英偉達也與其一貫的商業策略密切相關。
蘋果一直強調對產品軟硬件的全面掌控,力求打造完整的生態系統。爲了實現這一目標,蘋果不斷加強自主研發能力,減少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
在芯片領域,蘋果更是走在了行業前列。從iPhone的A系列芯片,到Mac的M系列芯片,蘋果不斷推出性能卓越的自研芯片,逐漸擺脫了對英特爾等傳統芯片巨頭的依賴。在這種背景下,蘋果自然也不願意在AI芯片領域受制於英偉達。
蘋果希望擁有對關鍵技術的完全控制權,以確保產品性能的優化和差異化競爭優勢。而大量採購英偉達的GPU,無疑會削弱蘋果在AI領域的主導權,使其在產品創新和技術路線上受到限制。
此外,英偉達的GPU雖然性能強大,但也存在功耗高、發熱量大的問題,這對於追求輕薄便攜的蘋果產品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蘋果一直致力於將產品做得更輕、更薄、更高效,而英偉達的GPU在一定程度上與其設計理念相悖。
蘋果曾多次要求英偉達爲其MacBook定製低功耗、低發熱的GPU芯片,但未能如願。這促使蘋果轉向了AMD,並與其合作開發定製的圖形芯片。雖然AMD的芯片在性能上略遜於英偉達,但其在功耗和散熱方面的表現更符合蘋果的需求。
AI浪潮下的新挑戰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的爆發式發展給蘋果帶來了新的挑戰。爲了在AI領域保持競爭力,蘋果需要訓練更大規模、更復雜的AI模型,這無疑需要更強大的計算能力和更多的GPU資源。
爲了擺脫對英偉達的依賴,蘋果採取了多管齊下的策略。
首先,蘋果主要通過$亞馬遜 (AMZN.US)$和$微軟 (MSFT.US)$等雲服務提供商租賃英偉達的GPU,而不是大量購買。這種方式可以避免大量資金投入和長期依賴。
其次,蘋果曾使用 $美國超微公司 (AMD.US)$ 的圖形芯片,並與谷歌合作使用其TPU(張量處理單元)進行AI模型訓練。
此外,蘋果正在與$博通 (AVGO.US)$合作開發自己的AI服務器芯片,代號爲「Baltra」,預計到2026年可投入量產。這款芯片不僅用於推理,還有可能用於訓練AI模型。
儘管蘋果一直努力擺脫對英偉達的依賴,但在短期內,雙方的競合關係可能仍將長期存在。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編輯/Ro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