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呷哺呷哺在新加坡停业,本地餐饮闭店数量增加30%

呷哺呷哺在新加坡停業,本地餐飲閉店數量增加30%

白鯨出海 ·  2024/12/17 16:39

原標題:呷哺呷哺在新加坡停業,本地餐飲閉店數量增加30%

作者:7點5度 (微信公衆號ID:Asia7_5)

白鯨出海注:本文爲7點5度發佈在白鯨出海專欄的原創文章,如需轉載/使用請前往7點5度專欄主頁,聯繫尋求作者授權。

12 月 16 日,呷哺呷哺新加坡正式結束營業。據其在社交媒體發佈的閉店通知顯示,這一決定是呷哺集團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作出的戰略性調整。

除了呷哺呷哺,新加坡多家知名餐飲業在今年宣佈了停業,比如米其林一星的江師傅私房菜、Sommer,以及剛宣佈在年底關門的 Tippling Club 等。

新加坡餐飲,不「香」了嗎?

新加坡餐飲停業數量比疫情期間還多

據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數據顯示,2024 年前 11 個月,新加坡共有 3004 家餐飲公司關閉,同時有 3577 家新餐飲公司開業。這意味着,平均每月有 273 家停業、325 家開業,或者說每天有 9 家關門、11 家新開。相較過去三年,停業數量上升了兩至三成。

對於餐飲公司停業數量顯著增加的原因,Knight Frank 在其第三季度零售報告中分析認爲,大量海外品牌湧入新加坡市場可能是關鍵因素。這些國際品牌帶來了更高的市場競爭,迫使本地餐飲運營商不斷創新或進行業務整合,以求在激烈的環境中生存。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呷哺呷哺也是海外品牌之一,但作爲火鍋品牌,其在新加坡及其他國際市場同樣面臨激烈競爭,運營壓力不容小覷。

與此同時,成本壓力的上升也對新加坡餐飲業形成了重壓。Knight Frank 報告進一步指出,材料成本、勞動力費用以及租金的持續攀升,使新加坡餐飲業近兩年的關店規模甚至超過了疫情期間。作爲對比,2020 年疫情高峰期,由於外出就餐需求驟降,每月平均關閉的餐飲公司數量僅爲 170 家。

無論是中餐品牌還是本地品牌,新加坡餐飲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激烈的洗牌。這既是挑戰,也是對企業創新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的嚴峻考驗。

呷哺呷哺國際擴張何去何從?

2023 年 1 月,呷哺呷哺在新加坡開設了第一家中國大陸以外的門店。佈局新加坡,也被認爲是呷哺集團尋找新的增量市場,以扭轉連續虧損的狀態。

呷哺呷哺落地新加坡後,也做了一系列本土化的調整,試圖努力搶佔市場。比如,呷哺呷哺在新加坡首店就保留了吧檯與特色的單人小鍋模式。但在菜品上,呷哺呷哺做出了調整。不同於國內市場,呷哺呷哺在新加坡推出的大小鴛鴦鍋,固定的小鴛鴦是養生菌菇鍋,而另一半有五種鍋底可選,每款都是海外獨有的,主打「金湯酸菜鍋」和「暖心胡椒豬肚雞鍋」兩種口味。

呷哺呷哺新加坡店

然而,呷哺呷哺在新加坡營業兩年終究以閉店收尾,且整個集團的虧損仍在持續。據業績顯示,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呷哺呷哺收入爲 23.9 億元,同比下降 15.9%,上半年錄得稅前虧損 2.7 億元,較去年同期的盈利 704 萬元大幅轉虧。在業績中,呷哺呷哺表示,2024 年上半年門店數較去年同期減少 22 家,並且閉店的動作還將繼續。

火鍋作爲國際市場最受歡迎的中餐類別之一。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預計,火鍋的國際市場規模在持續增長,到 2026 年,國際火鍋店市場規模達到 465 億美元,國際市場的火鍋店數量預計將從 2021 年的 13.4 萬家,增加到 2026 年的 16.9 萬家。這表明,海外市場依然是火鍋品牌擴張的重要機會。

面對國內外的雙重虧損壓力,呷哺呷哺是否還有能力在未來重新佈局海外市場?在全球火鍋行業前景持續向好的情況下,這一問題值得持續關注。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