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萬點研究,作者 | 陳香,編輯 | 漁夫
當資本失去耐心時,淘汰賽哨聲也將吹響。
12月16日凌晨,極越CEO夏一平髮長文回應極越以及自己的相關傳言。他首先強調自己並未跑路,並反思了導致失敗的多個原因,包括早期過於樂觀、在營銷上佔據太多精力忽視融資和戰略規劃等等。
12月11日,造車新勢力極越汽車「原地解散」風波爆發後,社保欠繳、離職補償延遲發放等一系列不利傳聞甚囂塵上。一時之間,除了極越汽車產品之外的一切話題,都成爲了輿論討論的熱點。
12月12日,極越CEO夏一平在公司總部被員工圍堵之後,夏一平表示,「我說自己可以拿一部分錢解決員工社保問題,但兩個股東都沒有站出來。」夏一平口中的另外兩個股東分別指的是吉利與百度。
媒體聚光燈之下,極越汽車股東們或許是爲了儘快消除不良影響。12日晚間,據《新京報》消息,經多輪溝通,百度和吉利內部正在走轉賬流程,爲極越汽車員工繳納拖欠的11月社保。
12月13日,吉利和百度發表關於極越汽車的聯合聲明,作爲股東,將積極協助極越管理層妥善處理相關事宜:第一時間解決員工社保繳納、離職員工補償問題;維護用戶車輛正常使用、售後和維修保養;推進其他事宜的合理合法解決。
隨着吉利與百度的發聲,也意味着「原地解散」這一風波將漸漸平息,可是對於極越汽車員工與極越汽車消費者而言,或許只是麻煩的開始。百度與吉利因何「分家」?
公開資料顯示,極越汽車的前身是集度汽車,在2021年3月公司獲得3億美元啓動資金,2022年1月集度汽車宣佈完成近4億美元的A輪融資,百度和吉利共同投入。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A輪融資中,百度享有「超級投票權」,投票權比例超過80%。這也意味着百度對於極越汽車的企業決策掌握了絕對控制權,極越汽車CEO夏一平也是百度方面物色的人選。
2023年三季度,「集度汽車」改名爲「極越汽車」,發佈了首款車型極越01。同時公司發佈公告稱,公司股權結構發生改變——吉利持股提升到65%、百度的股份佔比爲35%。雖然百度股份比例出現下降,但是公司對極越汽車投票權依然保持不變。
看到這裏可能很多人會心懷不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百度放棄對極越汽車的控股?對此分析認爲,答案或許是因爲兩個股東在與極越汽車日常交易過程中,雖然掌握極越汽車的投票權,但是相比吉利汽車,百度與極越汽車的關聯交易要少很多。援引極越內部人士消息,雖然百度與吉利都是極越汽車供應商,但是極越汽車整車研發、製造以及相關採購,很多都是採購自吉利汽車。
極越汽車目前處於大幅虧損狀態,若是百度繼續對極越汽車輸血,可能會造成百度花錢、吉利賺錢的錯覺。對於坊間這種分析,極越汽車內部人士給予了否定,雖然與吉利汽車關聯交易較多,百度、吉利對極越汽車的應收賬款規模也更大。
對此,萬點研究認爲,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企業內部股東合作也往往是遵循此道,從吉利汽車的角度來看,雖然掌握公司大部分股權,但是吉利汽車並不掌握公司的實際決策權。吉利汽車本身並不缺乏新能源汽車品牌,公司也並不願意對極越汽車投入過大。百度一方已經主動降低股權比例,或許已經表明了真實態度。雙方你來我往的制衡「鬥法」或許才是極越汽車雙方停止注資的重要原因。
作爲軟件業務起家,目前百度主要發力智駕系統。從百度一方來看,從2017年就開始佈局自動駕駛業務,同年發佈「Apollo計劃」,並開放了自動駕駛平台Apollo。多年來,百度在智能駕駛業務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已經完成了對智駕、智艙、智圖的產品佈局。
百度與華爲一樣,想做的是智能駕駛技術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百度投資極越,更像是華爲與賽力斯前期合作一樣,將極越汽車當作是智能駕駛系統的一個窗口,可是隨着極越汽車銷量持續低迷,百度也失去了極越汽車的投資耐心。
從極越汽車銷量數據來看,2024年1月至8月,極越汽車的銷量分別爲218輛、147輛、511輛、362輛、1001輛和461輛、1143輛、2117輛。
雖然7月、8月兩個月銷量站穩千輛門檻,但是僅是幾千輛銷量在造車新勢力中仍處於默默無聞的位置。
2024年9月極越07成功上市,在極越新車發佈之前,夏一平曾在媒體採訪時含淚表示,「極越從三個人開始到四五千人規模,一路走來非常不易,中間經歷很多事情其實都挺苦。」然而夏一平的眼淚並沒有換來投資方的肯定。
僅僅是三個月之後,極越汽車便深陷資金鍊漩渦之中,淪爲資本的「棄兒」。作爲極越汽車旗下第二款車型,極越07承擔了極越銷量重任。新車上市之後,9月-11月,極越汽車銷量分別爲2605輛、3107輛,2485輛,銷售雖有起色,但是07難擔衝量重任。
2024年1月—11月,極越汽車累計交付量爲14157輛。相比之下,據賽力斯披露消息,2024年1月—11月,賽力斯累計銷量爲389,566輛,同比增長255.26%。
華爲智能駕駛系統有多風光,百度在智能駕駛就有多落寞。隨着百度在智能駕駛方面的影響力開始下降。百度也開始降低對該部分業務的投入,早在2023年1月,科創板日報便報道稱,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IDG)正在進行人員裁撤。
目前國內智駕市場,華爲、Momenta、大疆車載和百度等公司已經實現了高級自動駕駛產品的落地,在智能駕駛技術快速普及的過程中,在車輛端,NOA的配置價格持續下降,各大智能駕駛供應商都捲入了價格競爭的漩渦。
在智駕企業陷入盈利困境下,未來智駕市場將面臨殘酷的淘汰賽。淘汰賽哨音響起的關鍵便是資本的快速撤離,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國內自動駕駛領域披露的融資規模爲1591.9億元,到了2023年自動駕駛融資金額下降至83.67億元。
無論是智能駕駛還是新能源整車製造,資本對於造車熱情快速降溫,離開了資本這根「柺棍」之後,企業自身造血能力成爲淘汰賽的存活關鍵。從威馬汽車到高合HiPhi、再到如今的極越,隨着新能源汽車品牌的不斷出局,市場也將深刻感受到洗牌淘汰的殘酷無情。「拖」出來的繁榮還能持續多久?
雖說市場是殘酷的,但消費者與供應商不該爲企業困境買單。
極越汽車暴雷之前,11月28日,特斯拉公司副總裁陶琳在微博發文稱,對供應商付款週期已縮至90天左右,與供應商夥伴共生共贏。在比亞迪、上汽大通在內多家車企要求供應商降價的背景下,陶琳的發聲無疑是打破汽車供應鏈平靜水面的巨石,一石激起千層巨浪。
降價、拖欠貨款,已經是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公開的祕密。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上半年,21家鋰電設備上市公司合計營收374.75億元,合計應收賬款爲432.33億元。其中應收賬款最高的爲先導智能,高達91.85億元,是上半年營業收入的近1.6倍,是上半年淨利潤的超20倍。
與鋰電設備上市公司相比,鋰電池生產企業應收賬款規模更高,截至2024年3季度,寧德時代應收賬款規模爲667.03億,同比-2.95%;國軒高科應收賬款規模爲195.53億,同比+52.23%;欣旺達應收賬款規模爲143.02億,同比+27.10%。
可以清晰地看到,除了寧德時代應收賬款規模出現小幅下降之外,國軒高科與欣旺達應收賬款規模出現了較快增長。應收賬款週轉方面,以龍頭寧德時代爲例,2023年末公司應收賬款週轉率爲6.5731次,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爲54.7687天,到了2024年3季度,公司應收賬款週轉率爲3.9633次,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爲68.125天。
從會計學角度來看,應收賬款週轉率反映了公司應收賬款的週轉速度和管理效率。高週轉率意味着公司能夠更快地將應收賬款轉化爲現金,從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壞賬風險,增強償債能力。
2024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應收賬款週轉率下降,應收賬款週轉天數增加,也說明寧德時代下游的車企付賬週期在拉長。相關媒體整理信息顯示,部分造車新勢力品牌付款週期超過了200天,理想、蔚來、小鵬、零跑付款週期均高於行業均值。
Wind統計數據統計,中信證券汽車零部件A股上市公司總計204家,2020年年末應收賬款餘額1408.80億元;到2023年該數字增長至2318億元,增幅爲64.57%;今年三季度該數字進一步增長至2446.69億元。
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不斷加劇,部分自身造血能力較差的車企拖欠風險開始出現。11月8日,A股上市公司埃夫特發佈公告,稱因哪吒汽車母公司合衆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宜春分公司拖欠逾4815.94萬元合同款,公司已向法院提起訴訟,並向法院申請4900萬元財產保全措施。
話題回歸到本文「主角」極越汽車身上,據多家信源披露的一份極越汽車供應商聯合聲明顯示,經不完全統計,極越汽車供應鏈欠款高達20億元。極越汽車暴雷之後,供應商巨額欠款風險再次給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敲響了警鐘。淘汰的哨音,也是出海的號角!
風雨欲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行業淘汰賽將會繼續激烈進行,正如蔚來李斌上個月在內部信中所表述觀點,行業最殘酷階段已來臨,未來兩三年後只有少數優秀企業能生存下來。面對更高維度的競爭,不能有短板,也不可能速勝。
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淘汰賽或將進入白熱化階段,新能源汽車品牌之間的價格戰或仍將持續,極越不是第一家也不會是最後一家出險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內卷日益加劇背景下,出海已經成爲必然選擇。
11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最新出海數據。10月,汽車出口54.2萬輛,環比增長0.5%,同比增長11.1%。乘用車出口46.5萬輛,環比增長1.8%,同比增長10.7%。1-10月,汽車出口485.5萬輛,同比增長23.8%。乘用車出口410萬輛,同比增長24%。
中國車企全球化第一步已經初獲成果,但是全球化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需更要車企將自身產業鏈優勢與目標出海市場的本土需求相銜接,製造出滿足當地消費者期望的產品,並逐步建立銷售市場本土化服務生態系統,才能幫助車企實現更好的發展。
在萬點研究看來,極越汽車給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敲響警鐘,提醒更多的新能源車企關注規模化擴張的同時,也要關注企業的造血能力與財務風險。中國新能源行業經過了初期野蠻生長、激烈淘汰賽過後,活下來的企業、將推動中國造車事業向更高水平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