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解碼Decode
由極越閃崩引發的一系列喧囂,終於在股東的聯合聲明發佈之後,得到了暫時緩解。
不僅如此,百度和吉利也開始積極救場,前者承諾「兜底智駕和地圖導航」,後者則「保障車輛的正常使用和售後服務」,相當於給極越車主吃了一顆定心丸。
事已至此,由極越閃崩導致的員工和車主問題都已得到妥善解決。但問題是,極越怎麼辦?
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2024年前11個月,極越銷售不足1.5萬輛,一年前設定的2024年開店目標250家,目前實際開店140多家,僅完成設想的56%,與此同時,還要加上2024年的70億虧損。
而從兩大股東的態度來看,極越就此告別可能是大概率事件了。夏一平也在今天凌晨發了一條朋友圈,回應近期關於極越和他本人的傳言,在這條朋友圈裏,夏一平表示作爲CEO辜負了大家的信任,但自己將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處理好員工、用戶和供應商密切關注的問題。
而對於極越去留的問題,夏一平的措辭可能已表明了一切:
「如果有機會也將承擔起所有責任,彌補過去的失誤,帶領公司重回正軌。」
夏一平的”一地雞毛”
在極越的閃崩風波里,夏一平到底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在員工眼裏,他是事件的第一負責人,是要討說法的人;在股東眼裏,他不算是一個合格的CEO,拒絕投資就是最明顯的信號;但在他自己眼裏,他是一個真正的創業者,而不是職業經理人。
於是就有了今天凌晨的朋友圈長文,夏一平以創業者的口吻總結了極越失利的真正原因。
所謂的融資未到賬可能只是導火索,何況在晚點的報道里,百度還否認承諾過這筆融資。
而真正的原因,夏一平在朋友圈裏坦承,戰略、用人和管理,他都沒有做好。
首先是戰略,夏一平認爲他沒有做好最重要的職責,即融資。他在早期過於樂觀,沒有預見到資金問題的嚴重。這一段可能是指沒有想到新能源汽車如此燒錢以及市場競爭如此膠着,沒有持續的資金支持根本跑不下來。
還有一點,夏一平稱自己對造車難度的低估也很致命。原因是首款車型ROBO-01探月版的發佈節點問題,「由於我對監管風險判斷不足,決策失誤,不僅浪費了良機,還導致了公司差點腰折。」
這一段應該是說極越01前身沒有造車資質的問題,爲了解決該問題才有了後來的改名,極越01雖然順利上市,但市場良機已過。
其次是用人,夏一平稱在某些崗位上,他忽略了崗位與人才的真正匹配度。很多核心業務的負責人並不具備足夠的行業經驗,結果導致團隊難以勝任關鍵任務。而在營銷和組織管理上,頻繁的人事變動讓公司陷入了內耗,浪費了時間和機會。
再者是管理問題,夏一平認爲他過於關注細節和微觀管理,讓團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被抑制,有時忽視了許多同事的善意提醒,錯失了一些問題糾正的最佳時機。
夏一平也提到了自己的營銷執念,他認爲營銷佔用了太多精力,作爲CEO他本該把主要精力放在融資和戰略規劃上,卻一度親自下場操盤營銷體系,分散了精力。
對於這些問題,夏一平認爲自己第一次做CEO,想做的完美卻忽略了自己的短板,包括不近人情、強勢等,對員工和夥伴造成了傷害。
但極越的突然崩塌真的只有這些原因嗎?可能未必。
騰訊科技在一篇報道里提到了夏一平的「獨立」情結,據極越整車製造部門早期員工透露,從成立第一天起,夏一平就採取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模式來運營公司,同時會自己採購很多零部件,做了大量開發和適配工作。
而極越本可以直接利用浩瀚架構選用電子電氣架構、整車架構、底盤等,相關零部件可以通過吉利統一採購。
據上述人士爆料,夏一平的想法是擺脫浩瀚架構的影響。好處是,可以減少對吉利平台的依賴,但壞處是,不僅員工成本過高(5000人),而且極越自己的開發和採購團隊很大,跟吉利有很多重疊,沒有太高收益。
關鍵在於,夏一平期望做一款不同於極氪的產品,但在極越的語境下,資金和研發水平都有限,而且市場形勢也比較緊迫,本來極越01已經是延遲上市,缺失了當時主流的800V平台,這種情況下,如果把夏一平換成李斌或者何小鵬,他們的第一想法可能是如何讓公司活下來。
而夏一平雖然自稱是創業者,但本質上他更多的身份就是職業經理人,而且是一位太想證明自己的職業經理人。
比如今年8月發佈的極越07,夏一平當時高調宣佈爲了優化整車比例以及獲得更加合理的A柱傾角,極越將A柱向後移了65mm,爲此改動成本高達3億元。
但事實上,新能源汽車如今的競爭點仍然是三電+智駕,夏一平看重的獨特設計雖然也是創新,但在消費者感知上非常弱。換句話說,花費3億改動一個A柱,不會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從這一點就可看出,極越在創業過程中雖然拿到了業內最好的資源和技術支持,但在整車製造需要的耐性和資金上,夏一平的認知都比較缺乏。
也許因爲他在菲亞特和福特都沒接觸整車,也許因爲傳統車企造車多年沒有創新,讓夏一平對造車準備不充分。不管是團隊、資金、戰略、營銷上,極越都沒有一個可持續的對路思路。
但一地雞毛的背後,難道不是資源的無限浪費,資源的不合理分配,以及一群群就業、失業的悲傷嘛。
股東的「人道主義救援」
在極越暴雷事件後僅兩天,百度和吉利的聯合聲明就出來了。全文也不長,但指出了三點,即優先解決員工和車主問題,隨後才是推進其他事宜的合理合法解決,也就是極越內部的相關問題。
不過,先說明一個重要事實,即百度和吉利作爲股東,來給極越兜底,已經是出於超越法律的社會責任感了,不是其應該承擔的本分責任。
按照最新修訂的《公司法》第一章第四條內容,極越是有限責任公司,也就是說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爲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爲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股東對公司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
換言之,極越是個獨立公司,獨立融資、獨立經營。所以當極越出現問題以後,夏一平被媒體廣泛報道的「自己並不是企業第一責任人」表述就很有問題。
根據公司法以及公司章程等相關規定,作爲公司CEO,夏一平擁有公司日常經營管理的決策權,對公司經營管理承擔主要責任,一般僅重大事項會討論到董事會層面。而大部分公司董事會是在每季度進行,討論戰略性事項,並不干預日常具體的管理行爲和供應商等。
公司遇到問題的時候,CEO不能以自己不是企業第一責任人爲由開脫,也不能混淆董事會決策權與公司經營權的概念。所有公司的董事會,都有投票決策權。但是決策權和經營權是兩回事,公司的日常經營就是CEO負責。
從公司角度來說,作爲股東的百度與吉利並不存在爲極越兜底的義務,雙方的出手更多出於社會責任。也就是說,作爲股東的百度吉利對極越的責任早已履行完畢。
極越前身集度汽車在2021年3月獲得3億美元啓動資金;此後集度於2022年1元宣佈完成近4億美元的A輪融資,由百度和吉利共同投入。
而且,站在股東的角度考量,尤其百度和吉利又是上市公司,察覺被投公司的問題停止投資,是及時止損,也是保護兩家公司的股東利益。
所以,極越崩盤的核心原因,歸根結底還是經營不善。而這種經營不善,又能在夏一平的「獨立」情節中找到原因。
根據媒體爆料,以及夏一平自己的朋友圈,可以勾勒出的一個畫面是:股東希望夏一平是一位合格的職業經理人,但夏一平認爲自己是「真正的創業者」,因此在極越日常運營上,夏一平加入很多自己的想法,包括明面上希望產品不同於吉利,所以花了很多資源和資金去做獨立採購。
以及夏一平在用人方面的問題,據媒體爆料,2021年時期的極越汽車,除製造、產品規劃和售後部門由汽車行業人才擔任外,品牌、人力資源、BD(商務拓展)、數字營銷、社交傳播、公關及銷售渠道等關鍵崗位,多由摩拜和他接近的非汽車行業員工擔任,且並沒有很好地幫助企業進行品牌0-1的建設。
尾聲
回過頭來再看極越,很多事情就比較清晰了。
極越的暴雷屬於經營不善,並非是突發情況。CEO在戰略制定和內部管理上出現嚴重失誤和紕漏,導致公司在業務、產品、人事上重心不明確,成本過高進而資金鍊斷裂。
被投公司的員工社保,由股東下場救急,按法律說絕對是分外之事,但是百度和吉利做了,有擔當。但這啞巴虧,相信兩大股東吃一次也就夠了。
新能源汽車創業本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造車三傻」只有一家走出了虧損泥潭,但憑藉的還不是新能源。
而且從以往類似的情形來看,有股東兜底的極越已經好過其它公司了,只是在極越深陷泥潭的時刻,安撫好車主和員工自然是首要責任,清晰的責任劃分也非常有必要。
正如百度吉利聯合聲明提到的,各方正當利益都應當被依法保護,無論員工還是股東。
附夏一平朋友圈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