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立場Pro
雙 11 誕生 3 年時,淘寶於 2011 年首次推出雙 12 購物節,此後連續舉辦了 11 屆,2023 年改名爲「年終好價節」,2024 年恢復雙 12 的宣傳。
今年的雙 12 購物節活動期內,淘天和京東都把跨店滿 300 減 40 列爲核心玩法。京東主打延續雙 11 策略,除了爲滿減商品提供公域流量支持,還繼續支持商家「打標免報名」。
淘寶則新增「撿寶」玩法,即參與小遊戲有概率低價購買大牌商品,淘寶市場部負責人對前後兩站購物節的定義是,雙 11 更側重品牌營銷,雙 12 更側重以特色供給和趣味活動吸引消費者。而年末促銷並未結束,16 日,又一個提供跨店滿減和官方立減的大型促銷活動「雙旦禮遇季」已經接檔。
更偏向購物節常態化做法的平台如拼多多,幾乎是雙 11 一結束就開啓了雙 12 週期,從 11 月 22 日持續至 12 月 12 日。除了滿減,今年拼多多格外優待被邀請的品牌旗艦店,只需提前完成鎖費並通過審核,店內滿足條件的商品即可參與相關活動。
內容電商陣營,抖音重點宣傳自己的「年終狂歡季」,招商報名時間從 11 月 20 日延續到 12 月下旬。快手則爲雙 12 加上「年終狂歡購」的後綴,主打一系列全域激勵手段。
在年末這個時間節點,雙 12 似乎不再是一個全平台心智統一的促銷狂歡,而逐漸成爲各個平台自我消化、自我強化的購物 IP。特色被更多的提及,「節日感」開始淡化,平台們仍然重視年末最後一個促銷時機,但並非以塑造一個行業級別的大狂歡爲目的。
好物節、好價節、好禮節層出不窮,雙 12 的定位變得模糊,後價格戰時代,追求差異化經營的優先級隱隱越過了流量和銷售額爆發。
01、雙 11 沒有「餘量」
雙 12 一開始的定位就是承接雙 11,覆蓋更多有即時購物需求的消費者,來作爲一種補充。
時間上的接近是最直白的聯繫,消費者可能有未完成的購物,商家可能有未清空的庫存,雙 11 的猛力營銷尚有餘溫。一個年度促銷事件刺激了極大的消費熱情,哪怕是餘量也足夠撐起一個需求空檔,這便是雙 12 的初始邏輯。
那麼將視角轉回一個月前,對今年雙 11,最直觀的總結是持續時間長。
來源:QuestMobile
這個最初只鎖定在 11 月 11 日當天的購物節,現在已經演變成了從 10 月中旬開始,持續到 11 月中旬的大型活動。預售、預熱、搶先購、開門紅、返場,粗略估計下,持續時長整體相比去年也增長了 50% 以上。活動週期延長意味着消費者有更多時間進行選擇和購買,再加上,多數平台已經通過各種預售模式提前鎖定了消費需求。
據星圖數據,各平台大促起始日期至 11 月 11 日 23:59,綜合電商平台、直播電商平台累積銷售額爲 14418 億元,同比增長 26.6%。其中綜合電商平台(天貓不含點淘)總計銷售額同比增長 20.1% 至 11093 億元。而就在上半年的 618,綜合電商平台銷售總額達 5717 億元,同比下降 6.9%。雙 11 折扣拉滿、時間拉長,又有國家大力推行的「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刺激,最終呈現的戰績區別於 618 的頹勢,頗有畢其功於一役的效果。
銷售額之外,另有兩個值得關注的細節,一是重視私域與核心用戶。以淘天爲例,今年雙 11,淘寶 88VIP 會員下單人數同比增長超 50%。從今年阿里披露的業績中,我們也能看到 88VIP 被越來越頻繁地提及。據該業務總經理透露,過去一年淘寶 88VIP 會員規模超 4200 萬,年度合作品牌規模同比增長超 300%,頭部品牌一半以上的生意由 88VIP 貢獻。
抓住最關鍵的一批人,延長其 LTV,可能是無效低價內卷之後的替代策略。高價值用戶的穩定性與復購頻率,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在價格方面的讓步,確保長期收益。會員體系的目的是將這批用戶集中管理,進一步提高黏性,所以我們能看到雙 11 週期內,平台爲 88 VIP 用戶提供了更多額外優惠券。
其二,也是我們在過往文章中多次提到的,直播電商與貨架電商競爭拉平,來到了同一片戰場。一邊是直播電商整體增速放緩的,據《晚點 Latepost》,抖音 9 月電商 GMV 增速下滑至不到 20%,快手業績顯示 Q3 電商 GMV 增速降至 15%。
同時直播電商的雙 11 戰報顯示,貨架場帶動的成交額提升,抖音貨架場成交額佔大盤 42%,快手泛貨架商品卡 GMV 同比增長 110%。
在一個整體相對疲軟的消費環境中,先是火力全開的雙 11,通過多次促銷、預售、折扣等方式覆蓋了大部分需求。且雙 11 活動在近幾年的演變中,已經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節奏,以長期關注、分階段下單爲常態,很難再談有多少「餘量」。
再加上,直播電商與貨架電商都在有意減少對公共流量池的依賴,且方式方法不再有明顯的路徑區別。今年的雙 12 與其說是購物狂歡的再復刻,不如說是進一步綁定核心用戶,強化品牌認知的契機。
02、被消化爲各自的 IP
2017 年,淘寶雙 12 期間交易額突破 1000 億元,次年交易額直接翻倍升至 2000 億元,但 2019 年並沒有公佈具體銷售額。與之密切相關的雙 11,2021 年成交額增速僅爲 8.45%,遠低於去年同期的 29%,此後,阿里取消了大屏幕實時更新成交額的慣例。
而今,錨定雙 12 價值的因素,更多在於對平台經營特色的貢獻,且需要更多結合全年趨勢來看。
淘天市場部負責人表示,雙 12 第一是服務好老顧客,第二是服務好新用戶,把特色的、「莫名其妙」的供給推給引入進來的年輕人,讓他們成爲長線的用戶。小遊戲+購物,是電商百試不靈的招數,尤其針對社交傳播鏈上更活躍的年輕人。
以尋找增量爲背景,淘天有轉化更多核心用戶的需求,今年以來也在通過平台機制拆牆來引入新用戶,比如開放微信支付,合作京東物流。雙 12 推出的新「撿寶」玩法,與巴黎奧運會期間的「淘寶運動會」,510 週年慶期間的「猜題免單」並無太大區別,都是通過互動遊戲吸引年輕用戶並促進傳播。
國內購物節概念很長一段時間是被貨架電商提出並推廣的,基於其流量引導能力和商品展示模式。購物節成爲一種商業文化或者說消費習慣後,異軍突起的直播電商也加入其中,成爲重要勢力。但相比前者,直播電商有更多打造獨立促銷 IP 的需求,尤其是在它們也開始重視貨架場建設以後。
這種對自我 IP 的強化,首先體現在重視新商導入與經營激勵。抖音歷次促銷活動都會強調商家便利,今年雙 11 新增 「新商家成長與權益」專區,雙 12 戰報公佈成交量有突破的品牌數量。且今年抖音雙 12 的官方 Title,已經變成了「年終狂歡季」。
另一個觀察是,直播電商在試圖平衡場景驅動購物和搜索驅動購物,新舊兩種模式,以期形成一種「即興+理性」的購物平衡。內容場景吸引即興消費,硬折扣增加搜索型消費者的轉化率。比如「年終狂歡季」延續雙 11 官方立減和一件直降的折扣機制,戰報着重提及內容場與貨架場的同步增量。
而一向主張低價常態化,沖淡購物節特殊性的拼多多,已經有「百億補貼」這類具備大衆心智的促銷 IP,借雙 12 節點強化自有 IP 的舉動更明顯。
比如在 11 月下旬更新了平台的價格保護服務規則,當消費者購買標有「降價補差」服務標識的商品,有效期內比價觸發一定條件,可申請商家差額退款。 最新規則特別將價保適用範圍,擴大到了平台大型營銷活動,被打標上「大促」的商品均需提供相應服務。 同時,「超級加倍補」「百億消費券」等活動繼續出現在雙 12 活動週期,繼續豐富「百億補貼」的系列招牌。
從不約而同的宣傳「全網最低價」,到注重會員權益,關注年輕人,扶持新商家,優待品牌商等多元化策略。「流量競爭」正在被「生態競爭」取代。
03、寫在最後
平台選擇足夠多,促銷活動足夠頻繁,再加上多方折扣拉不開太大差距,選擇在哪個時間節點消費越來越無關緊要。事實上,在直播間用一聲聲「破價」的吆喝打開新的電商體系時,傳統購物節利用消費彈性原理硬性干預供需的思路就已經在被衝擊。
不止雙 12,多個傳統購物節近年來越來越頻繁地被質疑,商家側過高的促銷成本與收益可能不匹配,消費者更關注實際的購買需求,而不是順從集中爆發式的消費慣性。爲避免這個電商一手創造的消費文化變成「例行公事」,只有爲它賦予新的價值,才有可能走出舊循環。
顯然,「價格戰」淡出歷史舞臺之時,該輪到「價值戰」的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