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任曉寧今年5月,大三學生小春第一次使用百度文庫的AI功能,當天她就決定付費。在小組作業中,小春負責最繁瑣的PPT製作環節,上一份PPT,她花了一整天時間窩在宿舍調整細節,這次她不想再用這麼長時間了。
在社交平台上,有相似煩惱的用戶向小春推薦百度文庫AI功能:用戶只需要輸入一句話或幾個Word文檔,幾分鐘內,AI能自動生成一份幾十頁的PPT,並能自動搭配相關的圖片。
小春試了一下,只用了10分鐘就完成一份PPT。從此,她成爲百度文庫的用戶,平均每週都要用一次。
小春是百度文庫7000萬AI月活用戶之一。這些用戶讓百度文庫這個誕生十多年的老牌產品,成爲AI時代的新秀,月活用戶1年翻了近6倍,日活用戶1年翻了11倍。
其中,智能PPT是百度文庫的殺手鐧。今年9月,極光大數據的報告顯示,百度文庫是智能PPT行業用戶規模第一的產品,佔比80%。
百度文庫的AI成績多次受到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的肯定。2023年,李彥宏曾表示,在百度重構的業務中,百度文庫的進展令他最滿意。今年11月,在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專門花十幾分鍾時間,介紹百度文庫和百度網盤推出的全新內容操作系統「自由畫布」。
一個誕生15年的產品,突然殺出重圍,變成行業內外的當紅產品,源於其背後產品能力、思維方式、組織方式等一系列的變革。百度文庫是百度大模型戰略下C端產品落地成功的典型,證明了AI應用這條路在百度的可行性。
先做最難的事
百度文庫AI功能上線即「爆」,這是百度內外部的很多人沒有想到的事情。不過,這並沒有超出百度文庫內部人士的預料。
開發AI功能之前,百度文庫團隊成員調研了國內外、大中小廠及創業公司推出的所有具備智能PPT功能的AI產品,他們的結論是:這些產品都很難滿足用戶根本的需求。
有的AI生成的PPT看似花哨酷炫,但文字有重複、配圖有錯誤、數據不正確。常見的情況是,用戶想要的PPT主題是古代文學,配圖卻放了一個摩天大樓;還有PPT生成了圖表,卻把去年的數據當作今年的。當用戶付費後發現生成的內容不可用,他們就不會持續買單。
百度文庫對PPT的要求是:用戶下載後立刻可用。這個要求看似簡單,但對一年前大模型的能力來說,難度相當高。當時大模型幻覺問題很嚴重,百度文庫算法團隊投入大量精力解決模型技術問題,並對PPT的格式、邏輯、行文進行精調,就像把一個複雜的工程問題,拆解成細碎的小項目,逐個攻破。
去年正式上線前,百度文庫把PPT做了三輪測試,無論是普通用戶,還是百度內部專門製作PPT的專業人士,或是特別挑剔的AI專家,都沒挑出毛病,他們反而意外AI能把PPT做到這個樣子。
讓不同類型的用戶都滿意,有一個關鍵原因——百度文庫重新做了最基礎的、但也最難的AI編輯器。
當時AI生成的內容,用戶不滿意,就只能重新生成,浪費時間,效果不可控。有了編輯器後,AI生成的內容可以直接修改,也可以自由轉換文檔格式。
做AI編輯器並不容易。百度文庫死磕技術,用了2個月把AI編輯器做出來。2024年後,其他智能PPT產品也陸續做AI編輯器,但這時,百度文庫已經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無論做編輯器還是做PPT,百度文庫選擇的都是賽道中最難的一條路。「最難的功能做完、推出後,我再做、再推簡單的功能就很容易。」百度副總裁,文庫事業部、網盤事業部負責人王穎告訴經濟觀察報,這是她已經驗證的一種策略,比如最難做的智能PPT功能上線後,百度文庫得到了用戶的信任,在信任的基礎上,用戶就有意願再試試其他AI功能,也帶動新的AI功能用戶增長。
百度文庫AI產品負責人鍾昊也有類似理念:「做出50個簡單的產品,不如做一兩個特別驚豔的產品。」
這種先難後易的「重構」方式,使得百度文庫AI功能不斷豐富,也使得其智能PPT市場份額很快超越了同行。極光大數據顯示,今年6月,智能PPT行業用戶規模已接近千萬量級。其中,百度文庫智能PPT市場份額達八成。這一用戶規模距離智能PPT的2.6億目標用戶還有較大增長潛力。
抓住用戶痛點的AI產品能掙錢
第一個AI功能瞄準智能PPT是王穎的決策,她過往擔任過多種角色,懂技術、懂產品,也懂商業化。
王穎押寶智能PPT,主要基於幾個方面的考量。當時絕大部分產品強調AI文檔擴寫能力,但王穎覺得同質化嚴重,並且擴寫技術沒有門檻,效果不能衡量,「一萬個讀者心裏有一萬個哈姆雷特,到底什麼擴寫算好?並沒有標準」。PPT則是AI文檔中最難的一項技術,生成的效果是用戶肉眼可見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我們要找到用戶真正的痛點需求,高頻、剛需、效果可衡量,智能PPT就是這個產品。」王穎告訴經濟觀察報,這是她差異化思考的策略。
百度文庫AI項目去年3月開始籌備,一開始沒有固定團隊,只有十幾個人。人手有限時,攻關方向就很重要,正式研發產品前,團隊做了大量用戶調研。鍾昊說,那時他每週會當面或電話訪問十幾個用戶,做幾百份用戶問卷調研,試圖找到用戶有哪些真正的問題,有哪些頭疼的難題。調研後,他們發現,製作PPT是一個最明顯的用戶痛點,PPT屬於高頻重要場景,但傳統的工具操作難度高,動輒一套PPT需要三五天完成,用戶對提效的呼聲最高。
在那時,百度文庫AI項目團隊面臨很大壓力。早在2023年3月時,李彥宏就提出,要用AI把百度所有業務都做一遍,集團希望各業務線儘快有產品面世。此後,百度文庫AI項目團隊決定率先突破AI編輯器,對百度文庫的產品功能進行徹底重構。
去年8月底,重構後的百度文庫亮相,次月AI日活用戶增長到近200萬,截至2024年10月,AI月活用戶增長至7000多萬。
「百度文庫所有AI能力上線的時候,都會吸引大量付費用戶,我們徹底跑通了商業化。」王穎告訴經濟觀察報。
在AI功能上線前,百度文庫也有付費用戶。AI功能上線後,付費用戶快速增長,鍾昊告訴經濟觀察報,這些用戶就是因爲AI而付費。這說明好的AI產品是能掙錢的。
PPT上線後,文庫推出智能畫本等多項AI能力,在2023年9月,百度文庫當月總會員主動開通付費率同比增速超過50%。
百度文庫AI商業表現好的另一個原因是,文庫團隊對成本持續進行優化,方法一般是優化模型。通過調用不同類型的尺寸模型,完成不同的任務,保證效果最好,成本最低。
通過AI能力,百度文庫也降低了用戶平均年齡段。以前文庫只是一個文檔平台時,用戶年齡基本是24歲以上,現在學生用戶佔比接近40%。其今年5月推出的新應用橙篇,主打萬字以上長文本生成,用戶主要是年輕人,有大學生在小紅書上發文表示:「橙篇簡直就是學生黨的救命神器。」百度文庫的PPT產品、智能研報的用戶也以大學生和年輕白領居多。
做AI產品要改變思維與組織形式
智能PPT獲得成功後,百度文庫2024年複製了一系列AI產品。目前成績比較明顯的有智能研報、智能畫本,以及專注長文本的橙篇,去年至今,百度文庫共上線了100多個多模態AI能力。
文庫團隊以天爲單位推進產品進程。他們的日常流程是,當天開會發現問題或提出需求,兩天內形成解決方案,一週內解決需求,兩週內上線產品。
鍾昊說,他們願意不遺餘力、加班熬夜做AI產品,是因爲有一種信念感。他們真的相信,大模型能爲百度文庫帶來顛覆性改變,能做出世界上不存在的東西。
當然,百度文庫做AI也遇到過一些難題,因爲互聯網思維與大模型思維不同。
去年5月,剛開始做PPT時,所有人都處於摸索期,不知道好的AI產品應該是什麼模樣。去年7月,王穎調整了不同團隊之間的分工,把技術和具體業務對齊,一個半月就做出了智能PPT功能。
「做大模型產品的組織,和原來互聯網產品的組織要求是不一樣的。」她總結說。
目前,文庫團隊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AI產品方法論。先從用戶反饋發現需求,然後找來產品、設計、策略、算法、工程人員,組成攻關小組,所有人同步做事,而不是產品先想好,再把需求給下一個人。在這個過程中,技術人員負責尋找模型,研究哪些模型才能更好地實現產品能力,產品人員負責找到用戶最真實的需求,設計人員負責調試實現落地的交互路徑,研發人員提供功能架構和組裝平台。
一般而言,一個AI新功能需要一個設計人員,幾個產品人員,兩個算法人員,10人以內就能組成一個小組。
做AI產品的過程,也是文庫團隊成員從互聯網思維轉變爲大模型思維的過程。互聯網產品的思路是,產品經理只需要負責交互,他的職責是讓某項功能能夠流暢跑通,不需要負責產品背後的內容。但AI產品不同,AI產品需要交付給用戶一個直接可用的內容,要求產品經理自己先要知道什麼是好內容。
鍾昊表示,好內容的標準其實很難統一,但解決辦法是,團隊會更加主動與用戶進行互動,了解用戶對產品的真實需求,並請來專業內容人士幫忙。
屬於百度AI應用的新挑戰仍在繼續
百度文庫在AI時代獲得了成功,它的成功能複製到百度其他業務嗎?這是王穎接下來的新挑戰。
今年9月,王穎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在負責百度文庫的同時,她成爲網盤事業部負責人。目前她計劃把文庫與網盤打通,在文庫成功的經驗之上,改造出一個新的百度網盤。
王穎很有信心:「成功是可以複製的,方法是可以沉澱的。」她對網盤的規劃是,除存儲功能外,讓用戶用AI能力在網盤中做出個性化的內容,並分享出去。目前網盤有10億用戶,這些用戶都在網盤中存儲了海量內容,如果能用AI激活用戶使用這些內容,將是一個巨大的內容資源庫。
11月份,王穎接手網盤2個月後,在2024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文庫和網盤聯合推出的「自由畫布」亮相,發佈首日有20萬人預約體驗。在演示中,用戶可以用一個文件生成包含圖片、圖表、視頻、文本等多格式、全模態的內容。「最終,用戶對內容從生產到消費的所有需求,創作、編輯、存儲、管理、查找、觀看、閱覽,只通過文庫和網盤就可以實現。」王穎說。
據悉,這個能力將於不久後正式上線。
根據王穎的測算,通過AI的改造,百度文庫已經從之前二、三十億元規模的賽道,走到了今天百億元規模的賽道,再之後,和百度網盤打通並改造完成後,會打破上限,進入更高規模的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