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12月5日訊(記者 王曉楠)「牛散」蔣海東狀告瀚川智能(688022.SH)控股股東及實控人。
12月5日,曾在2023年參與瀚川智能定增的「牛散」蔣海東,將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瀚川投資及實控人蔡昌蔚告上了法庭,請求判令瀚川投資向其支付差額補足款共計4497.19萬元,並要求蔡昌蔚承擔連帶責任。
2023年3月,蔣海東通過定增和大宗交易方式入股瀚川智能,前後兩次投資,其總計花費了7935.3萬元,同年10月30日,蔣海東與瀚川投資、蔡昌蔚共同簽署了《差額補足協議》。從2023年3月到現如今,瀚川智能股價跌幅超7成,蔣海東前期投資逐漸縮水。
關於雙方已經簽訂差額補足協議,爲何還要訴諸法律履行義務,藍鯨新聞向瀚川智能發去採訪提綱,公司表示對於相關方約定的詳細情況,仍在進一步核實當中。
「牛散」入股後股價狂跌超七成,狀告控股股東及實控人支付差額補足款
12月5日,瀚川智能披露了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涉及訴訟的公告,控股股東瀚川投資及實控人蔡昌蔚作爲被告正面臨兩起訴訟,原告則是2023年參與定增的「牛散」蔣海東。
根據公告,訴訟案件一,原告蔣海東請求判令被告瀚川投資向其支付差額補足款1636.78萬元,蔡昌蔚承擔連帶責任;訴訟案件二,蔣海東則請求判令瀚川投資向其支付差額補足款2860.41萬元,蔡昌蔚承擔連帶責任,兩起訴訟案件累計涉及4497.19萬元(暫按照9月9日收盤數據計算,最終以原告實際退出投資之日的數據計算出的金額爲準)。
關於本次訴訟案件是否會影響上市公司,瀚川智能則表示,不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且目前上述案件尚未開庭審理,尚無法判斷訴訟結果。同時,瀚川智能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承諾,除本次訴訟涉及的協議外,不存在與其他方簽署同類協議的情況。
上述瀚川智能控股股東和實控人所提及的協議,也正是兩起訴訟案件的「源頭」。
訴訟案件一的事由可追溯到2023年3月20日,原告蔣海東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投資持有瀚川智能股票,交易對手即爲瀚川投資,交易金額2885.31萬元,交易股數爲50萬股,交易均價57.7元/股。而在此之前的3月17日,原告蔣海東還參與了瀚川智能2022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以認購金額5049.99萬元獲配86.90萬股,發行價格58.11元/股,這也是訴訟案件二的事由。
2023年4月,瀚川智能披露了2022年定增上市公告書,本次發行對象包括財通基金、太平資產、華泰資產、華夏基金、JPMorgan(摩根大通銀行)等18名投資者,發行價格爲58.11元/股,發行數量爲1640.15萬股,募集資金總額爲9.53億元,全部發行對象認購的股票自發行結束之日起六個月內不得轉讓。
同年10月30日,蔣海東與瀚川投資、蔡昌蔚共同簽署了《差額補足協議》,約定瀚川投資爲蔣海東的投資本金承擔差額補足義務,蔡昌蔚承諾就瀚川投資在協議項下承擔的義務與瀚川投資承擔連帶責任。
2023年3月以來,瀚川智能股價持續走低,從48元/股一路下滑到今年9月18日8.17元/股的歷史新低,12月4日,瀚川智能報收12.83元/股,較去年3月份跌幅超73%。
前後兩次投資,蔣海東總計花費了7935.3萬元,但隨着瀚川智能股價持續下跌,其前期投資也逐漸縮水,現原告蔣海東要求二被告瀚川投資和蔡昌蔚履行差額補足義務。
關於雙方已經簽訂差額補足協議,爲何還要訴諸法律履行義務,藍鯨新聞向瀚川智能發去採訪提綱,公司表示對於相關方約定的詳細情況,仍在進一步核實當中。
資料顯示,「牛散」蔣海東出生於1986年,截至9月30日,其共計持有瀚川智能191.66萬股,持股比例爲1.09%,爲上市公司第五大股東,持股市值約0.22億元。除此之外,蔣海東還持有富淼科技(688350.SH)234.87萬股,持股比例爲1.92%,持股市值約0.29億元;其還持有亨通光電(600487.SH)1418.71萬股,持股比例爲0.58%,持股市值約2.4億元。
控股股東頻繁減持,多位高管離職不穩定
資料顯示,瀚川智能成立於2012年,於2019年7月上市,是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公司聚焦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主航道,爲客戶提供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及標準化單機與整線設備。
目前,瀚川智能控股股東瀚川投資持股比例爲27.93%,實控人蔡昌蔚直接持有公司股權比例爲0.48%,其通過控制瀚川投資、瀚川德和以及瀚智遠合分別持有27.93%、5.32%和1.2%的股權,合計持有公司控制權34.93%。
上市三年後,解禁期一到,瀚川智能的實控人蔡昌蔚就迫不及待的通過其控制的公司減持上市公司股票。據藍鯨新聞不完全統計,從2022年11月到2023年3月,因自身資金需求,瀚川投資、瀚智遠合和瀚川德和累計減持套現約2.8億元。
除了與股東蔣海東的上述訴訟之外,瀚川智能的實控人蔡昌蔚還在前不久收到江蘇證監局警示函。
10月11日,瀚川智能公告,江蘇證監局在日常監管中發現,公司未及時披露與實控人蔡昌蔚及關聯方蘇州芯源溫控科技有限公司發生的共計479.5萬元非經營性資金往來情況,也未在公司2023年年度報告中進行披露。上述行爲違反規定,江蘇證監局決定對瀚川智能、蔡昌蔚和何忠道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計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值得一提的是,被出具警示函之一的何忠道,算是瀚川智能「元老級」高管,曾任副總經理、財務總監,11月15日被公司以「能力不足」爲由罷免。此外,7月26日,瀚川智能兩位副總經理雙雙離職,徐楊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而張春副總經理職務則是被免去的。
佈局新能源踏錯節奏,前三季度巨虧3.14億元
除了面對控股股東頻繁減持,管理層不穩定等情況外,瀚川智能因踏錯新能源行業節奏,公司業績正陷入陣痛期。
2017年,瀚川智能開始進入新能源鋰電池行業,到了2018時,該板塊營收僅有3603.42萬元,收入佔比爲8.27%。隨着全球汽車行業格局巨變,新能源汽車崛起、滲透率加速提升,2020年,國內新能源行業呈現爆炸式發展,這一年瀚川智能新能源板塊營收增至1.6億元,同比增加47926%,爲公司所有板塊增幅最高,但其毛利率卻只有20.87%,是所有業務中最低。
對新能源行業寄予厚望的瀚川智能,也在2021年調整戰略佈局,關閉非主線業務,聚焦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獨立新設充換電業務,保留電池設備業務,並在年報中表示「爲搶佔換電設備市場份額,大量資金用於研發及產能建設,不進行年度分紅」。當年,瀚川智能的新能源業務收入繼續增長至2.13億元,收入佔比爲28.1%。
2022年是新能源電池擴產高速奔跑的最後一年,同樣,瀚川智能的充換電業務收入大幅增至2.89億元,加上電池裝備業務收入2.33億元,新能源業務的營收達到5.22億元,佔公司總收入的45.66%。
但2023年開始,瀚川智能新能源電池裝備業務所處的鋰電行業整體處在「去庫存」的階段,隨着鋰電行業競爭的加劇,項目毛利率降低,客戶對於換電站等大型資本性投入普遍持審慎態度,客戶投資意願下降,瀚川智能在該板塊投入較多但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其中,充換電業務的營業收入同比減少60%,爲1.15億元,毛利率下降至個位數,爲8.65%。雖然汽車智能裝備業、電池製造裝備業務營收同比增長,但核心業務毛利率的下滑,使得瀚川智能交出了上市以來首份虧損年報。
上市後,瀚川智能營收從2019年的4.57億元一路上漲到2023年的13.39億元,不過公司歸母淨利潤卻始終未能突破8000萬元,甚至2023年虧損0.85億元。
爲了避免新能源電池裝備和充換電裝備這兩塊業務對公司現金流及利潤產生進一步影響,瀚川智能快速調整戰略,將重點工作聚焦在項目交付與應收賬款回收上。不過,2024年前三季度,瀚川智能業績依然未有回暖,公司營業收入爲4.67億元,同比下降61.18%;歸母淨利潤巨虧3.14億元,其毛利率更是跌至17.59%,爲上市以來新低。
爲進一步整合公司資源,聚焦主業發展、降低經營風險,11月7日,瀚川智能擬將持有的控股子公司博睿汽車全部81%的股權轉讓,轉讓總價款爲4840.65萬元,其中有26%的股權系三個月前剛剛收購而來。
近年來,瀚川智能償債壓力也逐年增加,公司資產負債率從2019年的23.42%上升至今年前三季度的63.36%。截止9月30日,瀚川智能貨幣資金爲3.11億元,短期借款高達9.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