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 陳曉京
星巴克中國,已到了不得不大動手術的時候了。
中國咖啡市場長期的9.9元價格戰,將星巴克拖入到了尷尬的境地。跟與不跟,左右搖擺。
數據不會騙人。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頹勢,已直接影響到了公司的整體業績表現。
上週,市場傳出消息,星巴克正在尋求給中國市場開「中藥方」。
一個重大的懸念是,誰能接下星巴克中國?
尋求「中藥方」
縱橫全球50年,咖啡巨頭星巴克,在面對中國市場的新競爭時,始終沒有想出太好的應對之策。
上週,有消息稱,星巴克正在爲其中國業務,尋求「中藥藥方」。據外媒報道,出售股權、引進當地合作伙伴等交易選項,星巴克都在綜合考慮。
媒體在報道中,引述知情人士的話,稱星巴克已非正式評估了潛在投資者興趣,包括中國的私募股權公司、感興趣的中國企業集團以及有行業經驗的本地公司。
不過,目前各種舉動處於評估階段,是否繼續推進,尚未做出決定。
事實上,給中國業務動手術,星巴克已醞釀了很長時間。
在2024財年第三季度(截至6月末)業績會上,時任公司CEO納思瀚,就首次公開提出,在中國探索戰略合作關係。在他看來,星巴克在中國有更高的增長和利潤機會,通過戰略性合作伙伴關係的深入探索,進一步增強競爭地位,加速增長和創新,進而取得中國市場的長期勝利。
只不過,在提出這個想法沒多久,執掌星巴克不足一年半的納思瀚就匆匆離任,這家咖啡巨頭將迎來尼科爾時代。
納思瀚掌舵星巴克時期,公司的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股價更是大幅下跌。在新的競爭環境下,需要一位更具開拓精神的掌門人。在公司董事會看來,曾帶領多個連鎖餐飲品牌力挽狂瀾的尼科爾,是更合適的人選。
有消息稱,尼科爾走馬上任才幾個月,就着重考慮中國業務問題,源於各方的壓力,尤其是激進投資機構埃利奧特。該機構已明確提出,希望星巴克承諾對其中國業務進行審視。畢竟,中國已是星巴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中國業務的成敗,對星巴克至關重要。
早前,尼科爾在接受CNBC專訪時,就曾表示,自己將在12月擇時走訪中國市場,以便更好地了解業務。
毫無疑問,只有等到尼科爾結束對中國市場的走訪,星巴克如果進一步考慮中國業務,才能見分曉。
丟失王座
50多年前,星巴克在美國創立,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畢特,一名荷蘭的咖啡商人,後移居美國。1966年,他在美國加州伯克利開店,引入阿拉比卡咖啡和重度烘培技術。有3位咖啡愛好者向其拜師,學成後於1971年,在西雅圖派克市場創立星巴克,開出了第一家區域性的咖啡豆門店。
霍華德·舒爾茨原本是一名咖啡研磨機供應商,後加入星巴克。期間,他受意大利咖啡館的啓發,提出了在美國開設精品咖啡館的設想,但沒有得到星巴克幾位創始人的重視。
於是,他從星巴克辭職,自立門戶創立「天天咖啡館」。
後來,霍華德·舒爾茨籌資收購星巴克與天天咖啡館結合,才有瞭如今的星巴克。
1992年,星巴克成功登陸納斯達克,當時,其門店總數也才165家。巨額募資的加持,霍華德·舒爾茨對星巴克全球化的設想,終於有了展開的可能。
此後,在舒爾茨的帶領下,星巴克開啓了向全美乃至全球市場的大擴張。
1999年1月,星巴克在北京國貿中心,開出中國內地第一家門店,正式開啓了中國市場的征程。
當時,爲數不多的中國咖啡用戶,對咖啡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速溶階段。星巴克用現磨精品咖啡產品和第三空間的概念,很快征服了中國的一衆精英階層。可以這麼說,很多中國人的第一杯咖啡,就是星巴克。
進入中國市場十餘年,星巴克在中國的大城市一路掘進,幾乎沒有遭遇強有力的對手。
直到2017年,瑞幸咖啡橫空出世,中國咖啡市場最大的變數出現。
貼着「星巴克平替」的標籤,藉助互聯網的補貼式打法,更小的門店和輕便的模式……瑞幸以價格優勢迅速席捲全國市場,規模節節攀升。目前,其門店數量已突破2萬家,是星巴克中國門店數量的2倍多。
2023年,瑞幸在中國市場的銷售總額首次超越星巴克中國,成功登頂中國的「咖啡之王」。
星巴克正在遭遇全方位的挑戰,中國市場尤甚。
2024財年第四季度,星巴克全球同店銷售額下降7%,其中,北美和美國同店下降6%,中國市場的銷售額降幅高達14%。
本土化、中國策
誰也不會想到,瑞幸、庫迪等平價連鎖咖啡品牌,在中國發起的價格大戰,會持續這麼久,對行業的影響會如此深遠。
今年3月,星巴克創始人舒爾茨走訪中國市場時,仍對價格戰下星巴克在中國的發展,表現出了極其樂觀的態度。
在他看來,競爭培育了更多咖啡用戶,隨着時間的推移,顧客更了解咖啡之後,就會向高端升級,星巴克堅持高端定位,就能繼續引領行業。舒爾茨還明確表示,星巴克沒有興趣加入價格戰。
嘴很硬,腿很軟。
儘管,星巴克官方並沒有直接調低產品價格的動作,但各種優惠券、團購券,已在不斷擊穿星巴克的價格底線,主動或被動地捲入價格戰中。
長期的低價競爭環境中,中國的咖啡用戶越來越理性,對一杯現磨咖啡的接受度已停留在了9.9元。這樣一來,星巴克在用戶心目中的印象,已不再是高端,而是貴。星巴克過去20年,在中國市場形成的優勢,已越來越模糊。
在產品層面,國內連鎖咖啡品牌,顯然更了解中國用戶的需求,提前感知並引領了咖啡奶茶化的趨勢,不斷推陳出新,打響一個個爆款產品。
營銷端,國內品牌將各種跨界、聯名玩得遊刃有餘,時時佔領流量的制高點。
在這種情況下,星巴克不得不考慮大動手術,讓自己更適應中國市場。
拆分中國市場業務,尋求強有力的戰略合作伙伴,麥當勞、肯德基已提前給星巴克打了個樣。
前些年,麥當勞和百勝相繼將中國市場業務獨立,並將部分股權出售給私募股權公司。經過調整,麥當勞和肯德基在中國市場,雙雙進入本土化時代,短短几年,規模和業績都取得了快速發展。
對於這些變化,星巴克新任CEO布萊恩·尼科爾並不陌生。他在連鎖餐飲行業的起點,正是百勝餐飲。
只不過,星巴克目前在中國市場面臨的競爭環境,比多年前的麥當勞、肯德基要嚴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