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誼兄弟一份平淡無奇的《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引發了投資者的激烈討論,各種解讀,五花八門。
甚至有人信誓旦旦,認定2.85元/股的行權價格,就是華誼兄弟股價的「鐵底」。
其實,哪有什麼鐵底,沒有業績支撐的股價,終究只是一片浮雲。
平淡的激勵計劃
20日晚間,華誼兄弟(300027.SZ)披露了一份《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在投資者中引發了激烈討論。
既然是激勵計劃,其核心目的,就是要調動管理層和核心員工的積極性,讓員工利益和公司長遠發展深度綁定。
《草案》顯示,激勵計劃授予股票期權共計9139.00萬份,佔公告之日公司總股本的3.29%。首次授予的激勵對象共計187人,其中,董事兼副總胡俊逸、董事兼董秘高輝、財務負責人王添嫄等3人,均獲授199.00萬份。
滿足行權條件後,激勵對象可以2.85元/股,購買公司定向增發的A股普通股。2.85元的價格,爲公告披露前一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沒有任何折價。
既然是激勵,就一定的行權達成條件。華誼兄弟設定了兩個行權期業績考覈,以2024年營業收入爲基數,2025年增長不低於10%、2026年增長不低於21%。同時,激勵對象個人績效考覈需達到合格。
對於這份激勵計劃,投資者爭論的焦點是,能否真正達到激勵的效果?
公司設定的行權條件,只考核營業收入,且增長率目標並不算高,在沒有利潤要求的前提下,目標應該很容易達成。
2.85元/股的行權價格,從華誼兄弟當前的股價來看,價格並不算低。畢竟,在這一輪大盤調整之前,公司股價在2元左右長久徘徊。如果激勵對象從個人利益考慮,與其等待附有各種條件的股票期權,何如直接從二級市場購入股票?
另有投資者分析,這一份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可以看作公司部分高管和核心員工的一份長期增持計劃,如若激勵對象全部行權,華誼兄弟可通過定增獲得2.6億元資金,穩定市場信心的同時,還可一定程度上緩解公司的資金緊張問題。
投資的矛盾心理,在二級市場明顯體現了出來。
昨日,華誼兄弟股價低開,盤中有明顯走高拉升跡象,一度上漲4.61%。午後,股價又快速走低,全天收於3.10元/股,漲1.97%。
錢一直是大難題
與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同日披露的,還有一份借款公告。
因實際經營需要,華誼兄弟向天津英雄互娛借款3000萬元,期限1年,公司實際控制人王忠軍對借款提供無限連帶責任保證。
天津英雄互娛爲英雄互娛全資子公司,華誼兄弟目前持有英雄互娛5.17%股權,借款構成關聯交易。
這一幕,與華誼兄弟當年的豪放,形成了鮮明對比。
2015年11月,華誼兄弟豪擲19億元,參與英雄互娛C輪融資,成爲持有該公司20%股權的重要股東,整體估值高達95億元。當時,應書嶺創立英雄互娛還沒多久,其在國內首倡的電子競技概念,受到了各路資本的追捧。
據了解,這筆投資應書嶺與王忠軍只聊了半個小時,本來只想要10億元,王忠軍對該公司極爲看好,決定加大投資。
一度,華誼兄弟想通過發行股份繼續收購英雄互娛股權,後因價格沒有談攏,重組告吹。
對英雄互娛的投資,華誼兄弟收到過回報,也付出過慘重的代價。
2019年,英雄互娛業績垮塌,華誼兄弟該年度單項計提商譽減值高達12.51億元。
當自身陷入困境之時,華誼兄弟不得不清理投資回籠資金。2021年,以8.70億元轉讓所持英雄互娛15%股權,整體估值降至58億元。
今年,《黑神話:悟空》爆火,居然給華誼兄弟帶來了一波大行情,5個交易日,公司股價累計上漲超過70%。
事實上,華誼兄弟與《黑神話:悟空》沒有太大關係,只是英雄互娛的子公司投資了遊戲製作方遊科互動,算下來,華誼兄弟只間接持有遊科互動不到1%股權,坐不上這場遊戲盛宴的主桌。
曾經的中國文娛豪門,最近幾年一直爲錢犯愁。
截至今年9月末,公司資產負債率高達79.06%,遠高於同行業平均水平。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爲0.561和0.459,存在較大的短期償債壓力。長期揹負沉重的債務負擔經營,公司每年僅財務費用支出就超過億元。
因向阿里影業的3.5億元借款無力償還,今年7月,華誼兄弟只能轉讓東陽美拉70%股權抵償。要知道,多年前,華誼兄弟向馮小剛收購這部分股權,對價高達10.5億元。
早在2020年,公司開始籌劃定增募資,用於影視劇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幾年來,定增方案几經調整,申請了終止,終止了又申請,到現在仍沒有準確的時間表。
對於公司的資金問題,實際控制人王忠軍、王忠磊兄弟,也無力直接施以援手。目前,二人合計持有公司13.90%股權,他們持有的公司股票,幾近全部質押或凍結。
業績有改善跡象
曾經的華誼兄弟,是中國最成功的民營電影公司,旗下衆星雲集,華誼+馮小剛的組合,在電影院就是票房保障。
但自從2018年的業績滑鐵盧之後,華誼兄弟再也沒有緩過勁兒來,特殊3年,更是雪上加霜。連續6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合計虧損接近80億元,過去積累的家底,基本上已被虧得七七八八。
影視行業是一個絕對的資金密集型行業,一部電影投資動輒上億甚至數億,且面臨很大的投資風險。大投入不一定能取得大成功,小成本搏高票房的概率,已經越來越低。
華誼兄弟萎靡之後,其他民營電影公司,依靠各自較爲明顯的特色,快速崛起。博納影業依靠幾部大片,取得了主旋律商業電影的成功;光線傳媒開啓了國漫時代;就連北京文化,也憑藉獨特的眼光,屢屢押中爆款……而華誼兄弟,在觀衆心目中的印象越來越模糊。
最近一次,公司推出的叫好又叫座的電影,還是2020年的《八佰》。之後,再也沒有華誼兄弟領銜的高票房電影亮相銀幕。
今年以來,華誼兄弟參與的《一閃一閃亮星星》《逆行人生》《志願軍:存亡之戰》《749局》等電影上映,均取得了不錯的票房,但因非主控、主投方,實際對公司的業績推動非常有限。
值得欣慰的是,今年華誼兄弟的業績有所改善。前三季度,雖然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6.24%,但-4248萬元的歸母淨利潤,與過去多年的同期相比,虧損已大幅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