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从“买买买”到“卖卖卖”,近两月格力电器上演“减持风云”

從「買買買」到「賣賣賣」,近兩月格力電器上演「減持風雲」

藍鯨財經 ·  11/20 19:41
big

藍鯨新聞11月20日訊(記者 翟智超)作爲家電行業的龍頭企業,格力電器(000651.SZ)近期在A股市場上的頻頻減持行爲,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

藍鯨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10月,聞泰科技(600745.SH)公佈了股東格力電器的減持計劃;11月,海立股份(600619.SH)又在公告中披露了股東格力電器的持股變動情況,其在10月至11月期間已累計賣出海立股份逾4000萬股,套現金額預估在6億元以上。

據了解,格力電器在家電產品的助力下,一直保持着穩定盈利,現金流也相當充沛。在過去的數年裏,其對外投資十分活躍,除備受矚目的銀隆之外,還入股衆多A股上市公司,已經構建起總市值超過百億元的大規模投資版圖。

時間來到今年下半年,格力電器那種積極對外投資的「買買買」行爲卻逐漸放緩,取而代之的是減持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操作。如此轉變背後究竟是戰略調整,還是另有隱情?

實業瓶頸下的投資轉型

格力電器於1989年創立,其前身爲珠海經濟特區工業發展總公司。1991年8月,該總公司將旗下的「冠雄」和「海利」合併成立了「格力空調器廠」。1996年11月,格力電器在深交所上市。

據悉,公司成立初期主要從事家用空調的組裝生產,之後不斷髮展壯大,發展成爲一家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業製造集團。其中,公司空調產品連續多年成爲國內市場的第一品牌,並且在國際市場上也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產品還遠銷19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長期的實業發展過程中,格力電器也積累了雄厚的資金實力。2017年是其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當年公司淨利潤歷史性地突破200億元大關,達到224億元,賬面貨幣資金逼近千億元,並在此後年度一直維持在千億元以上的規模,這爲其後續的投資活動提供堅實的資金基礎。

然而,隨着空調市場飽和度的逐漸提高,格力電器在空調領域的增長面臨瓶頸。2017-2023年期間,公司淨利潤從224億元增長至290億元,增幅僅爲29.54%,業績增速明顯放緩,單純依靠空調業務難以實現公司的持續高速增長。

如此背景之下,格力電器需要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而投資或成爲其重要的戰略選擇之一。一位企業戰略分析師表示,格力電器僅依靠自身家電業務的再投資難以充分利用這些資金,因此它將目光投向對外投資領域,以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和資產增值方式。

其實,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也早已認識到自身問題。2016年7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中國製造高峰論壇上,董明珠公開喊出了「多元化」的口號。她表示:「格力將從單純的家電製造企業向精工製造企業轉型,實現多元化穩健發展。」

百億投資版圖如何構成?

記者通過梳理格力電器過往的投資企業後發現,一方面,或是爲產業鏈整合與協同發展。

2017年9月,格力電器於二級市場首次舉牌海立股份,後續在2018年7月進行了第二次舉牌。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格力電器與一致行動人香港格力共持有海立股份9671.38萬股,佔其總股本的10%左右。big

圖源:chioce金融端

據了解,海立股份作爲格力電器上游的壓縮機供應商,投資上游供應商有助於格力電器加強對產業鏈的控制。董明珠曾在採訪中提到,「海立跟我們有長期合作關係,我們是海立最大的客戶。不一定是要控股它,但我們可以參與進去,基於這個原因,我們成了海立的股東,從技術上可以更好地溝通。」

2021年,格力電器開始籌劃入主盾安環境(002011.SZ),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別通過股份受讓和參與定向增發的方式,累計出資30億元獲得盾安環境4.1億股股份,佔盾安環境總股本的38.78%。據悉,盾安環境在製冷配件等領域具有優勢,對盾安環境的控股使得格力電器在產業鏈佈局上更加完善。

另一方面,可能是爲降低對單一空調業務的依賴,推進多元化戰略佈局。

2018年底,格力電器通過向合肥中聞金泰以及珠海融林增資,總計出資30億元助力聞泰科技(600745.SH)收購安世集團,從而成爲聞泰科技的重要股東。格力電器及其一致行動人珠海融林共獲得聞泰科技1.16億股股份,佔其總股本的9.33%。對此,格力電器公告稱,此次投資有利於公司加大與聞泰科技在通訊終端、物聯網、智能硬件等業務上的合作。

2019年,三安光電開啓一項70億元的定增計劃,格力電器認購金額達20億元。2020年定增順利完成後,格力電器成功取得三安光電1.15億股股份。據了解,半導體技術在現代科技產業中佔據關鍵地位,對家電行業的智能化發展也有着重要影響。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以彼時的股價計算,格力電器在這4家上市公司的持股市值合計約爲109億元。

此外,收購銀隆也是格力電器的一項重要投資。2021年8月,格力電器通過參與司法拍賣公開競拍方式,以合計18.28億元的價格競得銀隆30.47%的股權,結合董明珠個人在銀隆17.46%股份的表決權委託,由此對銀隆完成控股,並在此後將其更名爲格力鈦。2023年12月,格力電器宣佈,作價約10.15億元受讓格力鈦現有股東所持24.54%的股份,受讓完成後,格力電器直接持有格力鈦55.01%的股份,控制了72.47%的表決權。

從「闊綽」到「收縮」變動背後

回溯前文來看,格力電器在投資領域的變化猶如一部商業大片,從曾經的「闊綽」投資到如今的頻頻減持、收縮戰線,而這一系列變化背後究竟蘊含着何種原因?

以減持海立股份爲例,該公司公告僅簡要表示,本次權益變動是根據自身業務安排進行的交易。對此,記者多次致電格力電器董秘辦詢問更詳細的原因,而對方電話卻是無法接通。big

圖源:海立股份公告

然而,從格力電器於不久前披露的2024年三季度業績種或許能看出一些端倪。

一方面,格力電器當前的業績表現和現金流狀況可能是影響其投資決策的重要因素。

今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實現營業收入1467.22億元,同比下降5.34%;淨利潤219.61億元,同比增長9.3%。雖然淨利潤同比增長,但今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經營淨現金流爲127.1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95.96億元減少了67.89%。同時,公司的賬面貨幣資金也從去年6月末的1916.54億元下降至今年9月末的1113.97億元。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格力電器出現「增利不增收」的現象,主要是因爲其他業務收入的大幅下降,這直接導致整體營收的下滑,也反映出其多元化業務發展的劣勢較爲突顯。

另一方面,格力電器與被入股企業的戰略合作情況也可能對其投資決策產生影響。相關數據顯示,從2017年至2023年間,海立股份向格力的銷售額逐年走低,雙方之間的戰略合作空間正在縮小同時,海立股份的經營業績也出現下滑態勢。

一位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當前的大環境下,大企業收縮投資版圖並非個例,而是一種常見現象。就拿騰訊之類的巨頭企業來說,它們都在減少投資,積極回籠資金,以此來把控投資風險。這種現象其實是整體外部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共性影響的結果。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