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5.5%至1696億美元,預期1675億美元,三季度經調整每股收益同比增長14%至0.58美元,預期爲0.53美元。
三季度, $沃爾瑪 (WMT.US)$ 營收、利潤繼續實現強勁增長,今年以來第三次上調全年營收指引,預計假日購物季將延續增長勢頭。
業績公佈後,沃爾瑪盤中一度拉漲近4%,股價再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已飆升逾65%。
11月19日晚間,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公佈了截至10月31日的2025財年第三財季(自然年2024年三季度)的業績報告。
1)主要財務數據:
營收:沃爾瑪三季度營收爲1695.9億美元,同比增長5.5%,預估爲1674.9億美元,其中淨銷售額同比增長5.4%至1680億美元。
盈利:沃爾瑪三季度經營利潤同比增長8.2%至67億美元,淨利潤增至45.8億美元,調整後每股收益0.58美元,預估0.53美元,同比增長13.7%。
毛利率:在美國市場的強勁帶動下,沃爾瑪三季度綜合毛利率同比增長21個百分點至24.2%。
2)主要業務營收數據:
沃爾瑪美國:三季度淨銷售額爲1149億美元,同比增長5%,可比銷售額(不含燃料)同比增速達5.3%,總營收54億美元,同比增長9.1%。其中電商銷售增長22%,毛利率和會員收入擴張,整體業務組合改善。
沃爾瑪國際:經調整後,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6.7%至13億美元,淨銷售額(不含燃料)同比增長8%至303億美元。其中電商渠道銷售額增長43%,廣告業務營收增長50%。
山姆會員店: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6.9%至6億美元,淨銷售額(不含燃料)同比增長3.9%至229億美元,可比銷售額(不含燃料)增速由去年同期的3.8%提升至7%。
3)業績指引:
全年淨銷售增長預期從3.75%-4.75%上調至4.8%-5.1%。
全年經調整經營利潤增速預期從6.5%-8%上調至8.5%-9.25%。
全年經調整後EPS預期從從2.35-2.43美元上調至2.42-2.47美元。
業績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顧客訪問沃爾瑪美國商店和網站的次數更多,而且往往消費更多。沃爾瑪美國交易量同比增長3.1%,平均票價同比增長2.1%。
沃爾瑪總裁兼首席執行官Doug McMillon評論稱:
「我們的季度表現強勁,延續了增長勢頭……美國店內銷量增長,門店提貨加快增長,門店配送的增速甚至更快。」
高收入家庭消費意願強,雜貨品類穩健增長
業績顯示,沃爾瑪美國業務的增長主要是受客流量增加和平均票價上漲推動的。
細分業務看,沃爾瑪美國的電商銷售額增長了22%,這得益於門店自提和送貨服務,美國Walmart Connect的廣告及其在線業務也實現了26%的同比增長;會員收入也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分群體看,沃爾瑪在所有產品類別和收入群體中均取得了增長,其中高收入家庭對業績的貢獻最大。
分品類看,三季度,約佔美國沃爾瑪總銷售額60%的雜貨類別的銷售額實現中個位數的同比增長,報告稱以儲藏食品爲主的“食品單位達到了四年來的最高水平。
其次,個護和家清產品的銷售額也有所增長。由於沃爾瑪今年年初推出了BetterGoods等新產品線,其自有品牌滲透率上升了80個點子。在藥房處方增加的帶動下,沃爾瑪美國健康和保健業務三季度的銷售額也增長了十分之一。
不過,由於消費者整體仍持謹慎態度,日用百貨品類的銷售仍然疲軟,銷售額以低個位數增長,但已連續兩季度實現同比增長。沃爾瑪首席財務官John David Rainey對此表示,在更大的優惠力度出臺前,消費者不會放棄謹慎購買的立場。
平價策略仍是殺招,未來關稅壓力或推高商品售價
沃爾瑪優異的業績表現,主要還是得得益於價格優勢。
高盛分析師Kate McShane在業績公佈前向媒體表示,沃爾瑪擁有價格優勢,其「一籃子食品」的平均價格和同行相比要便宜約10%至12%;LSEG消費者研究總監Jharonne Martis也表示,沃爾瑪的平價策略甚至已經「給亞馬遜帶來很大的競爭壓力」。
不過,隨着特朗普即將上任美國總統,沃爾瑪首席財務官Rainey指出,加徵關稅的政策可能會導致沃爾瑪漲價,但現在還無法確定哪些商品可能會變得更貴。
Rainey同時補充道,沃爾瑪銷售的商品中約有三分之二是在美國製造、生產或組裝的,這部分商品的關稅風險會有所降低。與此同時,與其他零售商一樣,沃爾瑪一直在努力實現進口商品多元化。Rainey表示:
「我們從未想過漲價,我們的口號是『天天低價』。但對於消費者來說,可能會出現價格上漲的情況。」
此外,沃爾瑪在Walmart等會員模式及其廣告業務Walmart Connect方面的創收成果也不錯。
本季度,受商店提貨交付和市場銷售增長的推動,沃爾瑪全球電商銷售額總體增長了27%,會員和其他收入同比增長16.1%,達到15.9億美元,廣告業務則增長了26%。
高盛的McShane分析表示:
「投資者對沃爾瑪一直尋求其他收入來源很認可......(他們)認爲這些收入來源是增長更快、利潤率更高的業務,從長遠來看,應該能爲公司帶來更好的盈利能力。」
編輯/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