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11月14日,2024啓思會在成都開幕,會上醫藥領域專家,投資者及頭部上市公司董事長交流了當前中國醫藥行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②「出海」、「創新」兩大關鍵詞貫穿會議始終。③面對中國創新藥何去何從的這一問題,衆企業也給出了不同解答。
財聯社11月15日訊(記者 何凡)走過關鍵的創新十年之後,在資本寒冬、創新生態振盪的當下,中國醫藥產業應該如何迎接新的挑戰?
11月14日,2024第十六屆中國醫藥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大會(下稱「啓思會」)在成都開幕,百利天恒-U(688506.SH)等熱門賽道頭部上市公司董事長、醫藥領域專家、投資者深入探討交流了當前中國醫藥行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出海」、「創新」兩大關鍵詞貫穿會議始終。「聚焦專業領域」、「走品牌和創新雙輪驅動道路」、「數字化創新」……面對中國創新藥何去何從的這一問題,與會企業嘉賓也給出了不同解答。
「出海」被頻頻提及
上述會議由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四川省醫藥行業協會共同主辦,E藥經理人、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50人論壇(H50)承辦,本屆啓思會以「創新十年·未來十年」爲主題,會上,百利天恒董事長朱義,恒瑞醫藥(600276.SH)董事長孫飄揚等分享了中國醫藥創新十年心得。
當下,中國醫藥產業面臨着全新的社會環境和發展趨勢。華西醫院中國人民生命安全研究院院長王宏廣在主題演講中表示,國內醫藥行業具有產業體系全,規模大,創新增長快,醫學模式新等特點,未來希望能達到科技強國、產業強國的目標,爭取能有1-3家企業進入世界前10強,自主產權藥佔比達到50%,並佔領國際市場15%(不含國內)的份額。
復宏漢霖(02696.HK)首席執行官朱儁也在演講中提到了國際化,他表示,經過十年發展,國內創新藥研發能力日趨成熟,創新療法佔比也逐漸提高,近年來,國內創新藥出海成果集中兌現,證明國內研發實力得到了國際認可。朱儁認爲,海外市場除了歐美地區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外,新興市場也極具增長潛力,以東南亞市場爲例,擁有臨床成本低,醫療需求增長,依賴進口藥品,創新藥存在溢價空間等機遇,該區域醫藥市場空間約231億美元。
那麼,如何在全球化視野下打造立足中國的醫藥和器械跨國企業?康橋資本CEO傅唯認爲,併購投資能夠幫助企業更快地實現國際化。併購投資可以加速企業內生,企業能在戰術本地化的同時,做到人才國際化、技術國際化,利用國際頂尖大學和研究機構資源,實現全球技術平台對接。
在國際化戰略圓桌論壇中,海正藥業(600267.SH)董事長肖衛紅提到,找對領頭人以及當地業務夥伴對於企業出海非常重要,同時要自己組建團隊,堅持走長期出海主義道路。匯宇製藥-W(688553.SH)董事長丁兆持相同觀點,他同時還表示,「要實現企業整體國際化,首先要求整個公司從上到下定位國際化戰略,從產品選型、研發體系、生產質量體系到銷售渠道佈局,整體組織架構全方位圍繞出海來展開,實現戰略戰術上的協同。」
凱萊英(002821.SZ)醫藥集團聯席CEO楊蕊也認爲,選擇合作平台對於企業出海非常重要。她認爲從平台角度來說,在出海過程中選擇有經驗的Service企業能幫助中國創新藥企業,能爲包括藥品本身在內的多方面提供平台化能力支持,第二受地緣政治等方面影響,探索Local for Local等合作模式也能支持創新藥企出海。
未來創新藥道路在何方?
當下,創新日漸成爲產業主流,國內創新藥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而企業出海卻又面臨地緣政治風險。這些產業難題,中國藥企該如何應對?
恒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認爲,目前中國創新藥行業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包括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足、企業對項目所能帶來的回報預判錯誤等。恒瑞醫藥在持續加大創新藥投入的過程中,爲平衡數量和質量間的關係,降低研發風險,會充分考慮投入和產出,在保持數量的同時,也會淘汰一部分把握性不大的或者未來市場空間不大的研發管線。
百利天恒董事長朱義在演講中表示,要用科學邏輯穿透認知前沿。產品創新是「發明」,不是「發現」,真正的創新是稀缺的,而唯一的檢驗標準是市場價值。目前百利天恒尚未具備全球商業化、製造和供應等能力,未來將通過潛在的重磅藥物和管線,疊加全球合作和資本加持等因素,聚焦腫瘤治療領域,力爭在未來3-5年,使公司創新藥物陸續進入國內和歐美市場,未來10年,成爲在腫瘤治療領域全球領先的MNC。
在「向創新的轉型之路」論壇中,信立泰(002294.SZ)董事長葉宇翔也提到了「聚焦」,他表示,公司將繼續聚焦在慢性病,特別是心血管領域,在國內未被滿足的需求非常多,做到非常熟悉這個領域之後,犯錯的機會就會少一點。公司選擇高度聚焦一個最擅長的領域,始終不斷控制風險。
武田製藥中國總裁單國洪則表示,數字化創新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在藥品研發生產階段,也包括臨床場景和運營階段,能夠真正解決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在下一個創新的十年,希望能夠攜手中國創新力量,一起把中國創新成果帶到全世界。
華潤三九(000999.SZ)董事長邱華偉則透露,公司會選擇走品牌和創新雙輪驅動的道路,成爲中國健康產業和醫療產業的服務企業。一方面利用公司自身的商業能力,另一方面鏈接更多海外企業,幫助更多生物藥公司實現商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