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第三例,也是上海首例腦機接口臨床試驗植入手術在華山醫院完成。
手術過程相對簡單,需將一枚硬幣大小的腦機接口體內機嵌入患者顱骨外,以採集大腦中運動區域的神經信號。手術全程僅耗時1小時40分鐘,目前患者術後恢復情況良好。據悉,該患者先前因車禍造成頸椎脊髓損傷,4年間無法完成抓握、站立等基礎動作,如今已能下牀坐輪椅。
此次手術用到的腦機接口產品NEO,由博睿康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簡稱「博睿康」)與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洪波教授團隊合作開發。其已在上海完成研發和型式檢驗,並於2024年8月成爲我國首款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的腦機接口產品。目前該產品仍處於臨床試驗階段,預期將通過多中心臨床試驗後取得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
公開資料顯示,博睿康成立於2021年,其100%控股母公司博睿康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背後股東有紅杉中國、凱風創投、熔拓資本等投資機構。據實控人胥紅來透露,公司最近剛剛完成D輪融資簽約。公司旗下擁有數字腦電圖機、NeuroHUB可穿戴式多模態研究平台、DSI-24無線乾電極腦電採集系統等多款腦科學產品。
上海市科委表示,上海聚焦侵入式、半侵入式賽道,重點推進腦機接口產品化、建設共性技術研發服務平台、推動臨床試驗與應用示範、健全產品標準與檢測體系、培育產業生態。同時,支持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產品進一步提升技術水平和應用規模。力爭2027年,腦機接口產品在國內率先實現臨床應用。
腦機接口商業化加速落地
作爲一種直接連接大腦與外部設備的技術,腦機接口的概念早已有之。其根據採集神經信號的深度不同,可分爲侵入式、非侵入式和半侵入式。侵入式腦機接口大多活躍在疾病診療市場,非侵入式則會是消費市場的主要選擇。
隨着腦機接口技術的階段性成熟和海外熱點多重刺激,近期以來我國各方面頻繁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其商業化落地:
今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上海市提升生物醫藥企業國際競爭力行動方案(2024—2027年)》。其中提出,持續支持創新研發。支持生物醫藥企業在腦機接口、AI+醫藥等國際前沿領域和新賽道加強前瞻佈局,提升早期研發等創新能力。
9月30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行動方案》,提出加快合成生物、AI+生物醫藥、細胞和基因治療、腦科學與腦機接口、類器官等技術突破和產業化,推動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發展。
先前,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4-2026年)》,提出在細胞基因治療、腦機接口、合成生物學等前沿技術領域部署「核爆點」專項,催生具有顛覆性、引領性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根據Precedence Research研究數據,全球腦機接口市場規模有望從2023年的23.5億美元成長至2033年的108.9億美元,對應CAGR爲16.6%。另據中國信通院發佈的《腦機接口技術發展與應用研究報告(2023年)》,醫療或成爲腦機接口主要產業化方向,佔比56%,商業化空間廣闊。
國海證券認爲,腦機接口是新質生產力和未來產業發展方向。政策鼓勵腦機接口產業發展, 醫保亦支持其醫療應用。腦機接口技術正處於大規模應用的質變前夜,國內外應用落地加速,上市公司積極佈局。
從投資層面來看,中信證券建議關注腦機接口三條主線:一是海外先行產業突破帶動國內映射標的景氣預期抬升;二是有望推出消費級腦機產品的公司;三是有望受益於腦機產品落地的應用端公司。
據《科創板日報》不完全統計,A股中已佈局腦機接口的公司有:
未上市公司方面,聚焦腦機接口賽道的主要有以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