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希爾囤積現金的模式與金融危機前類似,但這一次它有新的理由。
在美股屢創新高之際,世界上最受關注的投資者卻對投資感到不自在,其他人應該對此感到擔心嗎?
「股神」巴菲特曾打趣說,他最喜歡的股票持有期是「永遠」。儘管他仍在美國公司中投入大量資金,但他從未從桌面上拿走過這麼多錢——高達3250億美元的現金和等價物,大部分是以國庫券的形式。
要想了解這些現金儲備的規模有多大,不妨考慮一下這樣的情況: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可以用剩下的錢給除了約25家最有價值的美國上市公司以外的所有公司開一張支票。
除了讓股息和利息堆積在資產負債表上,過去幾個月,這家企業集團還大舉減持了其兩大重倉股—— $蘋果 (AAPL.US)$ 和 $美國銀行 (BAC.US)$ 。此外,巴菲特旗下 $伯克希爾-B (BRK.B.US)$ 六年來首次停止回購股票。
這是否意味着普通投資者應該對市場持謹慎態度?也許吧,但這些舉動提供了更多關於伯克希爾的信息。
首先,巴菲特和他已故的商業夥伴查理·芒格的表現比股市高出140倍,並不是因爲他們是市場的「計時器」。正如芒格可能最著名的名言所說,複利的第一條原則是:除非萬不得已,永遠不要打斷這個過程。那些密切關注伯克希爾的投資者,希望伯克希爾的魔力能在他們的投資組合中發揮一點作用,他們非常關注伯克希爾在買進和賣出什麼,但很少關注何時買進和賣出。
然而,看似總是樂觀和耐心的巴菲特以前也曾變得謹慎過,他在1969年關閉了極其成功的合夥企業,當時他說市場泡沫太大,而且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的幾年裏積累了大量現金(最後將這些錢用於投機)。
“他認識到市場波動和走向極端的事實,”Adam J. Mead說,他是新罕布什爾州的一位基金經理,專研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也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完整金融史》的作者。
股價被高估並不意味着它們正處於崩盤或熊市的邊緣,但我們應該把目光放遠,看看目前的估值對未來幾年(包括好時期和壞時期)的回報意味着什麼。
高盛策略師科斯汀(David Kostin)最近預測,未來10年$標普500指數 (.SPX.US)$的年平均回報率將僅爲3%,不到戰後水平的三分之一。在投資者高度樂觀的時候,科斯汀的報告聽起來就像唱片劃痕,但它與其他預測是一致的。
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先鋒集團(Vanguard)最近的預測也顯示,未來10年,美國大型股的年回報率在3%至5%之間,成長型股票的年回報率僅爲0.1%至2.1%。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提倡的經週期調整市盈率(CAPE)與剔除通脹因素後每年約0.5%的平均回報率相一致,這與科斯汀的預測相似。
更簡單的「巴菲特指標」也是如此,巴菲特曾稱其爲「可能是衡量任何特定時刻估值狀況的最佳單一指標」。這個指標有多種變體,但它基本上是所有上市股票與美國經濟規模的比率。以威爾希爾5000指數(Wilshire 5000 Index)爲例,該指數目前約爲200%,表明股票估值比科技泡沫頂峯時期還高。
鑑於目前美國國庫券的收益率高於股票的預期回報率,巴菲特似乎已經儘可能多地減少了籌碼,因擔心高風險股票沒有上行空間。但他公開表示,他很樂意花掉這筆錢。
「我們真正想做的是收購偉大的企業,」他在伯克希爾2023年年會上說。有了巨大的現金儲備,「如果我們能以500億美元或750億美元、10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一家公司,我們就能做到。」
伯克希爾的市值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Mead解釋說,按照目前的資產負債表計算,與2010年收購伯靈頓北方聖達菲(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或1998年收購保險公司通用再保險(General Re)的交易相匹配的交易價值將達到1000億美元。
這是否也意味着巴菲特認爲,在下一次危機或泡沫破裂之前儲備「幹火藥」是有價值的?是的,雖然他並沒有這樣說。另一方面,他的選擇也並非普適性的,個人投資者的選擇比他多。
首先,個人投資者不需要像伯克希爾那樣在收購一家企業時支付比市場價高出20%或更多的溢價。此外,個人投資者可以投入非美市場和小盤股。例如,先鋒對非美髮達經濟體股市的未來10年回報率預期爲每年7%至9%,美國小盤股爲每年5%-7%。
不過,除了近年來對日本貿易公司進行了一次非常有利可圖的押注之外,巴菲特的資金仍主要集中在美國,而且很可能會繼續這樣做。
伯克希爾的變化是不可避免的,這不僅僅是因爲這位94歲的老人即將結束他非凡的職業生涯。巴菲特毫不猶豫地向股東返還現金,幾乎完全是通過股票回購的方式,但他現在顯然認爲,即便是自己的股票也太貴了。
伯克希爾的龐大規模也使其無法複製部署利潤並輕鬆擊敗市場的長期記錄。Mead認爲,它將不得不以某種方式把錢還回去——可能是通過分紅的方式。最終這演變成有必要中斷複利。
編輯/Ro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