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比亚迪牢牢守住铁王座

比亞迪牢牢守住鐵王座

華爾街見聞 ·  11/08 19:09

競爭激化。

作者 | 周智宇

編輯 | 張曉玲

單月銷量超過50萬輛,比亞迪創下了新紀錄。

合資品牌中的南北大衆,在巔峯時期旗下所有子品牌銷量未曾觸及這個數據;對於大部分造車新勢力而言,其年銷量也望塵莫及。

按照當前數據,比亞迪前十個月累計銷量已超越去年全年。如果勢頭持續,今年全年銷量也有望超過400萬輛,離「車企一哥」上汽集團僅一步之遙。

藉着新能源汽車大勢,比亞迪迅速崛起。短短四年時間,從年銷量不過40萬輛,到全球車企銷量榜單TOP10裏也能排上號。但也應該看到,比亞迪當前的銷量主要來自大衆市場,依靠的是垂直整合下的成本降低,以及效率提升帶來的性價比。

比亞迪要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技術壁壘,在此基礎上形成品牌溢價,除了電動化技術上的提升外,還要在智能化上領先。甚至能夠像特斯拉一樣,讓智能化成爲自己的核心能力,在資本市場上享受估值溢價。

想要蛻變成爲真正的全球車企巨頭,與曾經仰視的對象們平起平坐,比亞迪需要在質疑與喝采聲中,全力以赴。

突破

比亞迪銷量的暴漲,主要來自大衆市場混動車型的爆發。通過技術上新以及營銷策略上的變革,它依舊將10-20萬元市場的話語權掌控在手裏。

混動市場高速發展,爲比亞迪銷量衝刺添了把柴。從10月具體銷量可以看到,比亞迪當月銷量中62%來自混動車型。自其今年5月底發佈第五代DM技術後,十餘款車型均搭載該技術煥新上市。

其混動車型佔總銷量比例逐漸從55%左右,一路上行至60%以上。單月混動車型銷量也從5月時的18.41萬輛,來到10月31.09萬輛的水平。同期,比亞迪純電車型銷量僅從14.64萬輛(5月),上升至18.96萬輛(10月)。

從評測結果看,比亞迪搭載了第五代DM技術的車型,綜合續航能實現2000km以上。在過去,這樣的續航需要在合資車企的B級車上才能實現,價位則在20萬元上下。秦 L DM-i等車型上市,直接把長續航門檻拉到10萬元級別。

一名外資券商分析師向華爾街見聞分析,對消費者而言,相比純電車型,插電式混動(PHEV)/增程式電動汽車(EREV)等混動車保有成本更具吸引力,且相對於純電動汽車的續航焦慮程度有限。

根據摩根大通的預測,以PHEV及EREV爲代表的混動車型銷量在2024年、2025年,佔新能源汽車總需求爲41%、45%,這較2022年時的23%,幾乎增長了一倍。

對於主流市場的消費者而言,購車成本、用車成本是他們做出決策的核心要素,混動技術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便是用車成本。

並且,相比其他車企發佈會上講解衆多技術參數,比亞迪今年多場發佈會也都將重點放在了油耗、續航上,直擊用戶最關心的用車成本。對有趁着購置稅減免政策置換新能源車的燃油車車主而言,這套打法非常高效。

爲了進一步解決購車成本的問題,比亞迪今年力推王朝網、海洋網「雙車戰略」。有別於過去「多生孩子」、形成差異化競爭的策略,今年以來,比亞迪多場新車發佈,都採用「雙車戰略」,相同配置、同步發佈,盯緊一個價格帶,搶佔用戶心智。

「雙車戰略」的優勢,在於能夠同一時間擴大傳播聲勢。華爾街見聞了解到,一開始王朝網和海洋網對此還有所牴觸,認爲內部競爭會比較大,集團方面則認爲大衆市場容量足夠大,“雙車戰略“可以起到導流的作用。

這套打法確實有效,海洋網、王朝網兩個品牌在10月銷量環比增加超8萬輛。

更重要的則在於「雙車戰略」下成本的降低。通過整車平台和零部件共通化,通用的零部件更多,研發、生產成本更容易攤薄,比亞迪的新車型在價格上也有了更大的降價空間,從而能夠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

從這個緯度上來說,比亞迪銷量上的突破,依舊還是製造業上的成功。

守擂

不出意外的話,比亞迪在11月有望迎來它第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其中有900萬輛是在過去3年半時間裏完成的,這是一場中國製造的成功。

它的員工數也在短短十餘年時間裏,從10萬人飆升至超90萬人,甚至過去三個月,比亞迪就新增了近20萬人。比亞迪集團執行副總裁何志奇透露,8-10月,比亞迪三個月提產近20萬台,整車加零部件招聘近20萬人,各基地都處於滿產狀態。

比亞迪也由此,超越大衆成了全球員工人數最多的汽車公司。

短期內規模快速變化,對於比亞迪管理模式而言是個巨大的挑戰。一名比亞迪內部人士表示,過去比亞迪強調的是「家文化」,強調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現在則強調競爭,提出「比學趕幫勝」,以提升組織競爭力和效率。這也是比亞迪在經過銷量增長最高速時期,增長逐漸放緩後,必須解決的問題。

此外,隨着保有量的提升,比亞迪產品在過去兩三年裏出現質量問題的案例也在提升。前不久,比亞迪就因安全風險,宣佈召回近10萬台國產海豚、元PLUS電動汽車。

要想真正實現王傳福 「成爲全球第一」的目標,當前單月銷量突破50萬輛不過行至半途,接下來它依舊要在高端化、智能化和全球化的路上,取得更多進展。

眼下,比亞迪高端化進展緩慢,騰勢徘徊在1萬輛、方程豹的月銷量未過萬,仰望的月銷量從年初的1600多輛降至不到300輛。

出海會是接下來的看點。今年7月,比亞迪在泰國工廠竣工,除了輻射東南亞外,也有將其作爲出口其他區域跳板的意圖;此外,即便在歐盟加徵關稅後,像宋Plus等歐盟的定價較高的車型,仍能保持可觀利潤。

接近比亞迪管理層人士透露,對於明年出海的規劃,是要在今年的基礎上倍增。今年以來,比亞迪每月出口大約在3萬輛左右,前十個月海外累計銷量超過32萬輛。按照當前銷量預估,今年全年海外累計銷量會在40萬輛左右,明年則要衝刺80萬輛。

對比亞迪而言,短期內其依舊要穩固國內市場地位,但競爭壓力只增不減。混動領域,吉利、奇瑞等競爭對手都推出了自家最新的混動技術要與比亞迪一較高下,寧德時代也推出增程電池品牌,幫助合作伙伴開拓這一市場。

在純電方面,比亞迪則在快速推出更多的產品、技術,以應對市場競爭。接下來,像比亞迪海洋網的各款車型也將陸續搭載800V以上的高壓平台、23000轉的量產電機。全新的動力電池也將在海洋網未來車型上搭載。

快速崛起之後,比亞迪還要努力守住王座。

闖關

對於比亞迪而言,在生產端想盡辦法降低成本後,只有在智駕上突破,才能守住基本盤,尋找高端的突破點。

正如比亞迪內部判斷,去年是與燃油車爭奪市場,接下來則是與新勢力爭奪,智駕會是競爭核心。

一定程度上,這也導致資本市場對比亞迪和其他車企在估值上存在差異。

當前市場裏高階智駕的競爭從20萬元以上區間,來到15萬元左右的主流市場。小鵬MONA 03的火爆也表明,在主流市場,智駕會是接下來產品競爭力的分水嶺。

在智駕能力上一直被質疑的比亞迪不甘落後。王傳福今年初就曾表示,在智能化領域,比亞迪未來將投入1000億元。

爲此,比亞迪也一直在內部賽馬,要自研出自家智駕系統。海洋網銷售事業部總經理張卓透露,接下來的目標是要在海鷗上搭載智駕,實現真正的科技平權。

這意味着,比亞迪從售價最低的海鷗,到百萬級的仰望,都要全面搭載自研自產自銷的智駕系統,推動智能駕駛技術的普及。

想在智駕上突破並非易事。有智駕方案公司創始人對華爾街見聞表示,目前中低階智駕已經同質化競爭,用戶在花錢購買後使用頻率也不高,而高階智駕真正做出來的,還僅有幾家獨立的智能駕駛供應商,做AI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砸錢也不意味着就能出來。

但比亞迪不得不做。此前比亞迪在高端市場的打法,依舊是強調「性價比」,也讓其包括騰勢D9在內的車型快速贏得市場。隨後騰勢推出的多款車型卻一直未能起量,比亞迪則改變策略,在高端車型上首發獨有技術,並且大力打造智能化標籤。

比亞迪內部認爲,在高端車向上衝刺的時候,智駕是必須要有具備的能力,這是與同級別競爭者拉開差距的關鍵。

如果能夠成功,智駕也有望帶動比亞迪高端化進程,讓其突破當前的瓶頸期。

某種意義上而言,比亞迪至今都在摸着豐田、大衆的步伐向前行,在新能源時代裏圍繞着「生產、效率」做文章,實現規模上的躍升。

然而,就如奔馳發明了內燃機,豐田創造了精益製造,技術和工藝上的創新,讓這些全球車企巨頭在百年汽車工業史當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已然有了成爲中國車企集團一哥之勢的比亞迪,也被賦予了時代的重任,要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裏,重塑世界汽車格局。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