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視爲「天作之合」的大潤發與阿里,或許走到了「分手」的十字路口。
10月18日,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在港交所發佈了多條公告,內容涉及可能自願全面要約交易,多家金融機構的交易披露信息也隨之公佈,包括摩根大通證券公司(下稱「摩根大通」)、中金公司旗下公司等。
而在10月15日高鑫零售便公告透露,公司已於9月27日收到了一份來自有意要約人的接觸函,公司的控股股東阿里巴巴與有意要約人的討論正在進行。此外,阿里也正在與若干其他人士進行討論。
或受此消息影響,10月18日,高鑫零售股價收漲6.16%,報2.24港元/股,市值214港元,16日-18日股價累計漲幅達25.14%。
據了解,作爲曾經的「超市之王」,大潤發曾有過「拳打家樂福,腳踩沃爾瑪」的高光時刻,但隨着電商的崛起,傳統零售業受到衝擊,公司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此時,阿里巴巴帶着「新零售」模式前來救場,2017和2020年阿里兩次出手共投入約500億港元,成爲高鑫零售的控股股東,這也被外界視爲阿里新零售戰略的重要一步。但如今7年過去,阿里依然未能遏制大潤發業績的不斷下滑。
同時,阿里自身也開始對新零售業務進行調整。在此情形下,大潤發將被阿里出售的消息不斷傳出,高瓴資本、德宏資本、中糧等都是「緋聞對象」。隨着此次公告披露,市場對於誰將接盤高鑫零售的討論也越發激烈。
大潤發被阿里擺上貨架
大潤發的「易主」事宜已經被擺到了檯面上。
據高鑫零售公告,中金公司及其旗下公司在10月16日、17日進行了多筆衍生工具的交易,金額和數量不等。其中包括清結衍生工具合約和因客戶需求帶動的自營交易持倉清結/平倉/解除。
與此同時,摩根大通也進行了多筆涉及其他類別證券(例如股權互換)的買賣交易,以及衍生工具合約的清結。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大通的身份是與有意要約人有關聯的獲豁免自營買賣商。所謂「有意要約人」,通常是指那些有意向所涉公司的所有股東發出收購其股份要約的一方。這也印證了,高鑫零售或將迎來新的收購方。
實際上,高鑫零售的這次易主已經醞釀了半個月,9月27日,公司就公告停牌,以待根據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發出載有公司內幕消息的公告。
10月15日,高鑫零售揭開了謎底,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於2024年9月27日接獲一名有意要約人的接觸函,表明有意就公司全部已發行股份提出附先決條件的自願有條件要約。公告同時透露,高鑫零售控股股東阿里巴巴方面與有意要約人的討論正在進行。阿里巴巴集團也正在與若干其他人士進行討論。
隨着此次公告的披露,大潤發似乎離易主更近一步。
據悉,大潤發在1996年由黃明端與尹衍梁創立於中國臺灣,1997年,大潤發進入中國大陸。1999年,大潤發創下240億元的營收業績,成爲中國商超行業的一匹黑馬。
2011年,大潤發與歐尚合併成立高鑫零售,同年在港交所上市。大潤發與歐尚的強強聯合,使高鑫零售市場佔有率一舉超過沃爾瑪,成了中國最大零售商,也成了資本市場的寵兒,市值一度高達千億。
但隨着電商行業的興起,傳統零售業遭受衝擊,強大如大潤發也不得不尋找新的出路。
這時候,如日中天的阿里伸出援手。2017年底,阿里通過全資附屬公司淘寶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斥資28.8億美元(約224億港元)收購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成爲高鑫零售的第二大股東,這也是當時零售業最大的一筆交易。
2020年阿里繼續出資280億元,增持高鑫零售股份。這筆交易完成後,阿里前後共投入約500億港元,直接和間接共持有高鑫零售約72%股份,成爲高鑫零售控股股東。這時的高鑫零售是國內超市行業市佔率第一,市佔率高達15.7%。
據高鑫零售披露,截至今年10月15日,阿里通過吉鑫控股有限公司及淘寶中國間接持有公司73.66%的股份,New Retail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Investments 1 Limited(由阿里巴巴集團可對其投資決策行使重大影響力的投資基金全資擁有的投資公司)持有高鑫零售已發行股份的5.04%。
阿里持股市值縮水超300億
阿里巴巴對高鑫零售的投入如今是否值回票價?
阿里入股大潤發時的背景是,面對電商崛起與數字化浪潮,傳統零售巨頭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衝擊,大潤發也不例外。在轉型自救的同時,大潤發迎來了「救星」阿里。
入股高鑫零售的前一年,馬雲提出了「新零售」概念,雖然彼時有不少行業大佬站出來「炮轟」新零售,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阿里的帶頭下,新零售造就了新風口。彼時的阿里對入主中國最賺錢大賣場之一的大潤發頗爲看重,掌舵人張勇曾表示:大潤發因阿里而不同,阿里因大潤發而不同。
2020年5月,曾任阿里副總裁的林小海加入高鑫零售,並於2021年正式接棒黃明端執掌大潤發,隨後林小海發起過不少對大潤發的變革舉措,開始着重佈局互聯網和新零售業務,提出「多業態全渠道」戰略,截至目前,高鑫零售旗下擁有大潤發、大潤發Super、M會員店這三個主力業態。
但遺憾的是,在此期間,高鑫零售嘗試從傳統的商超模式向線上線下融合轉變,再到探索倉儲會員式超市的新業態,但始終未能迎來想象中的「脫胎換骨」。2020-2023年間,公司的營收逐年下滑,2022財年年中,高鑫零售首次出現虧損;2024財年,高鑫零售收入725.67億元,同比下滑13.3%;年內歸母淨利虧損16.68億元,爲上市以來最大虧損。
業績下滑的同時,高鑫零售的股價也走上了漫漫熊途,由2020年6月的最高13.16港元/股下滑至最新2.24港元/股,公司的市值由近千億縮水至不過200億港元出頭,阿里的持倉市值則隨之縮水至150億港元左右,不足當初500億投資款的三分之一。
在高鑫零售業績和估值雙下滑的背景下,阿里對於新零售的態度也開始轉變,去年5月馬雲回歸後,爲阿里指出了「回歸淘寶、回歸用戶、回歸互聯網」的三個方向,公司的一系列改革也在同步進行。
今年3月,林小海辭任高鑫零售CEO,沈輝接任。簡歷信息顯示,沈輝在中國零售行業有超過20年的管理經驗,曾擔任歐尚品牌營運大賣場總經理等職。
不久前,高鑫零售發佈了業績預盈公告,預計截至2024年9月30日,前六個月稅後溢利約爲1.5億元至2.0億元,而去年同期稅後虧損額爲3.78億元,較上一財年同期實現扭虧爲盈。
誰將接盤?
實際上,這也不是第一次有傳言稱高鑫零售要被出售。自2024年初以來,關於這家零售巨頭被甩賣的消息時不時就被推上風口浪尖。
而相比大潤發本身,外界更關注的是大潤發的潛在買家,除了多次傳出收購意向的中糧集團外,德弘資本、高瓴投資、潤泰集團、KKR集團等都是市場傳聞的買家人選。
今年3月就有傳聞稱,阿里內部已經敲定,將大潤發和盒馬分別以100億人民幣和兩百億人民幣的估值出售給中糧集團,但隨後大潤發方面進行了闢謠。
其餘「緋聞對象」也都來頭不小,作爲歷史悠久的槓桿收購巨頭,KKR在產業投資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是全球最資深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之一;潤泰集團則是高鑫零售的老東家。
高瓴資本和德弘資本都擁有大量的零售行業投資和收併購經驗。前者從早期的騰訊、京東,到後來的百麗、藍月亮,再到良品鋪子、喜茶等新興品牌,捕獲了大量零售巨頭。後者曾大手筆投資過包括中國平安、蒙牛乳業、海爾、南孚電池、中糧肉食、聖農發展等多家上市公司。
無論最終誰將接手,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昔日的商超霸主還是被阿里擺在了待售的貨架之上。
高鑫零售的掙扎也映射出了整個零售行業的困境。
近年來,國內外零售巨頭紛紛面臨收縮,2019年,蘇寧易購收購了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標誌着家樂福集團正式退出中國大陸市場。今年9月,永輝超市也被名創優品計劃以63億元收購。
高鑫零售能否順利易主,又能否在新主的領導下實現「重生」,有待後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