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公佈的最新金融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6.02萬億元,9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8.1%;社會融資規模增量25.6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68萬億元,9月末的社融存量同比增長8%。
9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長6.8%,比上月末高0.5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同比下降7.4%。
整體來看,9月金融總量指標保持平穩,信貸結構持續優化。近期一攬子增量貨幣政策迅速落地,再次體現出央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權威專家指出,在內需增長放緩的背景下,貨幣政策加大逆週期調節,能真正體現「支持性」成效,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市場普遍反映,增量政策的效果將會進一步顯現,未來金融總量有望保持平穩增長。
先來看前三季度金融統計主要數據:
9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09.48萬億元,同比增長6.8%。狹義貨幣(M1)餘額62.82萬億元,同比下降7.4%。流通中貨幣(M0)餘額12.1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前三季度淨投放現金8386億元。
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6.02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1.94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02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54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3.46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83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9.66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8283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887億元。
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25.6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68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5.39萬億元,同比少增4.13萬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1.59萬億元,同比少545億元;政府債券淨融資7.18萬億元,同比多1.22萬億元。
前9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6.62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1.85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2.11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724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4.5萬億元。
9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13.88萬億元,同比增長14.8%,其中,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2%。「專精特新」企業貸款餘額4.26萬億元,同比增長13.5%。普惠小微貸款餘額32.9萬億元,同比增長14.5%。以上貸款增速均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9月份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3.63%,比上年同期低約21個點子;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爲3.32%,比上月低約2個點子,比上年同期低約78個點子,均處於歷史低位。
理財資金向存款回流 支撐M2增速回升
9月末,金融總量指標保持平穩,廣義貨幣(M2)供應量同比增速比上月末高0.5個百分點;9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與社融存量兩項指標增速都在8%以上,在有效融資需求偏弱、金融數據「擠水分」以及經濟結構轉型等多因素影響下,總體保持在合理區間。
市場專家認爲,M2增速趨穩回升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近期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出臺落地,對市場信心恢復提供了明顯支持,尤其是理財資金向存款的回流支撐了貨幣總量的增長。
一攬子增量政策措施發佈後,市場對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的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反響熱烈,市場預期有所改善。權威專家指出,近期,股票市場有所回升,部分資金加速由理財等資管產品向存款回流,由於證券客戶按金計入M2中,也帶動了M2的回升。記者從某股份制銀行東莞分行了解到,該行客戶中超1/6的上市公司有意向了解融資方案,希望利用新工具加強市值管理和改善經營。
高基數下9月社融增量同比下滑
對比上月數據測算,9月社會融資增量規模與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有所下降。市場專家指出,去年同期基數較高是今年9月社會融資規模和貸款增速變化的重要影響因素。
有業內人士反映,隨着去年9月存量房貸利率調整政策陸續落地,提前還貸現象減少,部分銀行也將前期發行的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RMBS)所涉貸款回表,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當時的貸款。今年以來,有效融資需求總體上弱於去年,疊加去年的高基數影響後,9月社會融資規模和貸款增速有小幅回落,剔除高基數因素後增速總體是平穩的,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也更穩、更實。
此外,去年金融業增加值覈算方式主要是基於存貸款增速的推算法,部分地方政府爲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督導金融機構增加貸款投放,導致貸款基數較高。隨着金融業增加值覈算方式優化調整,今年以來,這一現象已明顯減少。
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近年來,房地產、地方融資平台等傳統領域信貸需求整體收縮,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新動能加快形成,雖然短期內難以補足信貸增長的缺口,但也在加快補上。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14.5%,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4.8%,「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3.5%,均快於全部貸款增速。整體來看,信貸資源更多流向國民經濟重大領域和薄弱環節。
隨着近期出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未來金融資源將更多流向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會更足、成色會更亮。
結構性政策的核心仍在於實體經濟。近年來,金融部門出臺了各種結構性政策舉措,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金融服務,實實在在加大了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各方面也都給予了積極正面的評價。
權威專家指出,結構性政策最終還是爲了服務實體經濟,解決實體經濟運行中的關鍵堵點,一些政策工具還會通過扭轉特定市場的螺旋下行反饋,推動實體經濟循環暢通。
增量貨幣政策重在支持樓市、股市
自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後,央行迅速落地了一攬子增量政策,包括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政策利率、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創設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等。權威專家指出,本輪增量貨幣政策抓住了房地產、資本市場兩個關鍵點。
市場普遍認爲,本輪房地產市場調整持續時間較以往長,市場信心持續偏弱,對經濟運行都帶來了影響。而央行在5月優化住房信貸政策,設立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推動存量商品房去庫存;9月進一步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和房貸最低首付比例,延長部分房地產金融政策實施期限。當前,前期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房地產市場已有積極反應。
股市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也是市場信心的集中表現,近期,央行還創設了兩項結構性工具,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業內專家表示,一系列政策出臺後,股指出現回升,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
權威專家指出,央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在內需增長放緩的背景下,貨幣政策加大逆週期調節,能真正體現「支持性」成效,促進經濟平穩運行;若經濟下行壓力緩解,貨幣政策也會回歸常態。「宜松則松,宜緊則緊」,本身也是政策穩健的體現。
隨着近期一攬子增量政策陸續推出,記者了解到,一些外資企業堅定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外資回流效應有所顯現。部分看好中國經濟的外資企業開始增加在內地的投資。廣東某外資企業全球高級副總裁向記者表示,堅定看好中國、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前景,將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
編輯/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