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注资“六大行”路径获得确认:时隔26年再迎特别国债加持

注資「六大行」路徑獲得確認:時隔26年再迎特別國債加持

華爾街見聞 ·  10/12 14:03

10月12日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注資「六大行」的具體模式終於了更確定性的結果。

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透露,將按照統籌推進、分批分期、「一行一策」的思路,積極通過發行特別國債渠道籌集資金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進一步增加核心一級資本。

廖岷針對該項工作表示,財政部已經會同有關金融管理、監管部門成立了跨部門工作組,目前正等待各家銀行提交具體資本補充方案。

該結果符合市場預期,

先前對於本輪六大行注資事項,市場曾醞釀發行特別國債、中央匯金注資等多重猜想,其中特別國債討論度最高。

值得一提的是,上一輪發行特別國債注資國有大行的歷史,還有追溯到上世紀末的「98注資」。這意味着時隔26年,國有大行將再次迎來特別國債模式下的注資潮。

受1997年的週期拖累,我國經濟增長一度陷入「內憂外患」的困難期。

一方面,長期依靠信貸驅動的經濟增長在銀根收緊後陷入通縮,國有企業負債率居高不下、陳積大量低效產能;另一方面,亞洲金融危機彌散,出口生產壓力傳導至供給端。

作爲曾經將信貸資金大比例投放於國有企業的原「國家專業銀行」,四大行壞賬一度飆升。

爲促進金融風險化解,1998年財政部向四大行發行2700億元的30年特別國債,並限制用途爲「彌補資本金」。

具體操作上,央行先定向降準釋放四大行資金2700億元,四大行購入特別國債後將之存放於央行、財政部再將2700億元資金注入四大行。

對比財政部公開發行國債或直接注資,四大行認購特別國債可避免對資金面大量抽血;起點與終點雖是「央行買國債」,但可靈活避開「中國人民銀行不得直接認購國債」限制。

站在當時的節點,該筆「救火」資金緩解了四大行的燃眉之急。

也曾有市場聲音指出,特別國債是在央行幫助下財政發債銀行買、銀行自己爲自己注資,對銀行損失化解能力的提升有限。

本輪特別國債「注資」的具體操作細節尚未公佈,但廖岷表示六大行均已上市,資本補充計劃需各家銀行公告披露。

不過當下,六大行資本充足率仍高於監管要求、且有小幅上升趨勢,因此本輪注資更多是不同於以往的「主動防禦」,具體操作方式也

前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宋逢明表示「此前1998年、2003年的兩輪注資、改制對國有大行影響深遠。目前各大行不存在資本不足問題,注資更多是出於對風險的動態管理和資源配置需求。」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則表示,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後,大型銀行更有實力貫徹落實服務實體經濟和維護金融穩定的要求,達到刺激經濟發展的效果,是對抗縮表的一種手段。

編輯/ping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