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管理层“建行化”弊端显现?增收不增利,海外业务亦“不争气”

管理層「建行化」弊端顯現?增收不增利,海外業務亦「不爭氣」

貝多財經 ·  09/30 11:52

(原標題:管理層「建行化」弊端顯現?增收不增利,海外業務亦「不爭氣」)

撰稿|芋圓

曾經,上海銀行(SH:601229)在城商行中無論是規模還是盈利均排在前位,僅次於北京銀行(SH:601169)。而近些年,該行的增長態勢大不如前,在城商行中的排位持續下滑,不僅接連被江蘇銀行、寧波銀行超越,就連緊隨其後的南京銀行也隱隱有趕超之勢。

前不久,上海銀行還深陷虛增盈利的舉報風波。過去數年,上海銀行的董監高成員還頻繁發生變動。其中,多人都曾在中國建設銀行供職。「空降」管理層,想要帶領上海銀行贏得逆風翻盤的機會,箇中曲折亦在顯現。一、管理層「建行化」

2022年,上海銀行董監高發生6次人員變動,2023年該行董監高有8次人員變動,截至2024年7月的前七個月內,該行董監高再次發生5次人員變動。衆所周知,決策層頻繁的人員變動並不利於穩定經營策略的制定和實施。

截自上海銀行2024半年報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銀行決策層的另一個特點則是不少管理人員具有建設銀行的任職經歷。目前,上海銀行的兩位最高決策者均有豐富的建設銀行任職經驗,董監高中也不乏與建設銀行任職經驗有關人員。

據上海銀行年報,該行董事長金煜,曾任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營業部總經理、副行長,建設銀行新加坡分行總經理,建設銀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

2024年1月任職上海銀行行長的施紅敏,曾任建設銀行計劃財務部財務處副處長、綜合處副處長,,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第一支行副行長,建設銀行信用卡中心會計結算部高級經理,以及建設銀行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等職務。

2024年3月任職上海銀行總核數師的周寧,曾任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嘉定支行行長助理;另有,非執行董事黎健曾任建設銀行惠州市分行國際業務部經理,非執行董事莊喆還兼任任職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建投」)執行董事及副總裁職務。

此前,莊喆曾任建設銀行河南省分行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建設銀行鄭州鐵路分行行長第等職。如此多高管有豐富的建設銀行供職經驗,也就不難理解上海銀行的業務模式爲何會靠攏國有大行了。

此外,金煜自2013年當選上海銀行董事長距今已任職超過10年,從過往經驗來看,銀行董事長6-9年一換(即幹滿兩屆或三屆)是普遍現象。不知這位上海銀行董事長的任職時長是否有違相關規定。

決策層的任職經驗難免影響其對上海銀行發展方向的把控,而上海銀行似乎也確實在偏離城商行的定位,具體表現在該行業務網絡的擴張。二、業務網絡盲目擴張

近日,一封《是誰把易方達香港帶入火坑的?》的舉報信引發廣泛關注。

舉報信中提到,上海銀行委託易方達資產管理(香港)公司(下稱「易方達香港」)管理100億元資產,並投向易方達香港的兩隻境外基金。但由於2021年、2022年境外美元債頻頻暴雷,導致兩隻基金虧損嚴重,事後易方達香港協助上海銀行隱瞞其投資的境外重大虧損。

此外,舉報信還透露,上海銀行外部核數師因相信易方達香港的估值報表而沒有發現有關隱藏情況,讓上海銀行在2021年至2023年間虛增淨利潤超10億元。

截自舉報信

就網傳舉報信一事,上海銀行方面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我行也關注到一些市場傳聞,目前易方達香港已就此公開聲明。涉及我行易方達香港專戶投資相關傳聞不實,我行不存在隱藏虧損的情況。」

另在9月19日,時任上海銀行海外業務部港臺業務部的高級經理助理因爲對上海銀行境外機構重大投資事項未經行政許可而收到警告罰單。

截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除了這兩次引發關注的特別事件,上海銀行的境外業務自2022年公佈以來,其盈利狀況也一直不甚理想。

2023年境外資產總額129萬元,同比縮降99.96%;營業收入3.8萬元,同比下滑75.9%;兩年利潤均爲0。2024年,上海銀行的境外營收有延續下滑的態勢,截至2024年6月末,該行境外資產規模84.7萬元,較2023年末下滑34%,營業收入3千元,同比下滑76.9%。

截自上海銀行2024半年報

從上海銀行對各項業務的投入看,該行不止對海外業務抱有野心,其國內業務也在加大金融投資的業務佔比。截至2024年6月末,上海銀行的債務工具投資的平均餘額9468億元,在生息資產平均餘額的比重有2023年6月末的34%上升至35%;債務工具投資的利息收入在利息收入佔比由29.68%升至31.58%;金融投資金額13522億元,佔資產總額41.95%。

在金融投資方面的高投入不免讓人擔心上海銀行存在資金空轉,反而消耗了原本用於支持實體經濟的資源。從貸款的行業投入來看,上海銀行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確實不及規模相當的北京銀行和江蘇銀行。

截自上海銀行2024半年報

截至2024年6月末,上海銀行的企業貸款佔資產總額27%,北京銀行和江蘇銀行的企業貸款佔資產總額分別爲33%、35%,而企業貸款中,上海銀行貸款投放在非實體經濟領域的規模也顯著高於北京銀行和江蘇銀行。

在上海銀行2024半年報所公示的貸款投放行業中,非實體經濟行業主要有房地產業和金融業,貸款合計1515億元,佔企業貸款17%;相比之下,江蘇銀行在這兩個行業貸款合計957億元,佔企業貸款7%;北京銀行非實體經濟行業貸款至少1219億元,佔企業貸款8%。

截自上海銀行2024半年報

目前,正值銀行行業業務轉型關鍵期,城商行更多被期望成爲實體經濟的「助推器」,上海銀行盲目拓展業務規模不僅有違自身使命,對自己的發展也是極大地消耗,相信這也是導致上海銀行近兩年營業收入持續走低的重要原因。三、陷「增收不增利」困局

在最新的2024半年報中,上海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62億元,同比降幅0.43%;實現淨利潤130億元,同比上漲0.88%。自2022年起,上海銀行就一直被增收不增利的問題所困擾,而利潤增長的背後也並非持久性因素在支撐。

截自上海銀行2024半年報

上海銀行在2023年報中,對非利息收入的增加解釋爲主要是市場利率下行,金融資產估值增加以及政府補助增加。雖然無法確切得知補助金額,但上海銀行近幾年的信用減值損失每年都在高速縮降。

2022年,該行信用減值損失縮降183億元,降幅18.38%;2023年,信用減值損失同比減少48.62億元,降幅29.84%;2024年6月末,信用減值損失再降88億元,降幅16.51%,預計2024年年底還將繼續大幅縮降。

相比大幅收窄的信用減值損失,上海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雖然微有改善,但下降幅度遠不及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的縮降幅度。

2022年,上海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爲1.25%,與2021年持平,不良貸款餘額上漲9.99億元;2023年,該行不良貸款率1.21%,同下降0.04個百分點,不良貸款餘額上漲3億元;2024年6月末,不良貸款率1.21%,與2023年末持平,不良貸款餘額上漲6億元。因此,可以合理推測上海銀行在通過壓降信用減值損失來調節利潤。

截自上海銀行2024半年報

但上海銀行的次級類貸款遷徙率高達94.36%,可疑類貸款遷徙率也有71.93%,隨着不良風險的上升,通過壓降信用減值損失調節利潤的方法並非長久之計。想要維持利潤增長,增加營業收入,還需要新的破局之法。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