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供应链紧张又要来了?美国港口工人大罢工迫在眉睫,占全美41%吞吐量

供應鏈緊張又要來了?美國港口工人大罷工迫在眉睫,佔全美41%吞吐量

華爾街見聞 ·  09/23 20:26

即將到來的港口罷工,可能會在選舉前36天關閉所有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沿岸的港口,並使供應鏈陷入比新冠疫情停工後程度更嚴重的癱瘓。

美國三十多個港口的罷工「蓄勢待發」,一場潛在的供應鏈危機正在悄然逼近。

美國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LA)最新表示,如果未能與美國海事聯盟(USMX)在9月30日合同到期前達成新的勞資協議,其25000名成員將罷工。9月17日,ILA發佈公告稱“準備採取最終行動以贏得公平合同,將於10月1日罷工”。

美國最大的供應鏈物流運營商之一Flexport的首席執行官警告說,即將到來的港口罷工,「可能會在選舉前36天關閉所有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沿岸的港口,成爲總統大選中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大選前罷工,發生了什麼?

美國海事聯盟(USMX)代表承運商和碼頭運營商,而美國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LA)代表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沿岸的85000名工人。該工會要求大幅提高其成員的工資,並確保工人們不會受到自動化帶來的「就業威脅」

今年6月,ILA工會退出了談判桌,宣稱阿拉巴馬州莫比爾港引入的一種自動化系統違反了現行合同,該系統「在沒有ILA勞工的情況下自動處理卡車」。

這份合同覆蓋了從緬因州到德克薩斯州的所有港口,包括紐約、薩凡納、休斯頓、邁阿密和新奧爾良,這些港口占據美國港口吞吐量的41%。

高管和經濟學家原本認爲華盛頓會像阻止2022年貨運鐵路罷工一樣進行干預,但總統拜登上週表示,他不會阻止港口的勞工行動

USMX在上週二最新聲明中表示:

“令人失望的是,我們已經到了這樣的地步,除非滿足所有要求,否則ILA不願重啓對話。解決這一僵局的唯一方法是恢復談判,我們隨時願意這樣做。

一旦罷工,將造成「毀滅性影響」

據該工會稱,罷工將影響從緬因州到德克薩斯州的港口,並使供應鏈陷入比新冠疫情停工後程度更嚴重的癱瘓。一個由177個貿易團體組成的聯盟上週警告稱,“關閉這些港口將對美國經濟產生『毀滅性影響』”

每年有2400億美元的貨物通過這兩個港口,此類貿易支撐了當地60多萬個就業崗位。牛津經濟研究院在一份報告中稱:

「這是自1977年以來的首次停工,可能涉及佔美國航運流量60%港口的多達45000名工人,導致貨運嚴重中斷。」

荷蘭合作銀行的 Michael Every也表示,「美國企業可能會錯過關鍵的銷售高峰期」。

數據顯示,美國港口貿易額約爲2.12萬億美元,其中72%將陷入停頓,而爲期一天的罷工需要六天才能恢復,10月份爲期一週的罷工將造成瓶頸,並持續到11月中旬,這尚不包括胡塞武裝在紅海造成的運輸中斷。

而上一次大規模停工還是2002年西海岸港口的11天停工,每天造成10億美元的損失,並導致了六個月的積壓。

荷蘭合作銀行推測,如果貨物被迫轉移到美國西海岸港口,亞洲-美國運費可能會躍升至20000美元,遠高於上次供應鏈危機的峯值。分析認爲,這意味着利潤率低的公司可能會選擇根本不進口,從而造成空貨架。

商業團體擔心,如此嚴重的供應鏈中斷將大幅提高進口材料、出口產品和倉儲運輸的成本,進而提高消費價格。此外,還有人警告稱,此次罷工可能會降低賀錦麗在11月5日獲勝的可能性。

港務局:協調應對影響,拜登:不干預

紐約和新澤西港務局發言人上週五表示,港務局正在與整個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協調,以應對ILA和USMX談判時可能停工所帶來的任何影響。他表示:

「我們敦促雙方找到共同點,保持貨物流通,以造福國民經濟。」

但港務局不參與他們之間的談判 ,而是將港口的空間租給航運公司。紐約和新澤西港務局局長Rooney表示,碼頭運營商和遠洋運輸公司正「努力在罷工前引進儘可能多的船隻」。相關措施包括與卡車司機和鐵路運輸公司合作,以儘可能快地運出儘可能多的貨物。

Rooney稱:

“這兩個港口目前每週卸載約20艘大型集裝箱船,預計在罷工截止日期前將卸載15萬個集裝箱。同時,遠洋運輸公司開始對出口貨物實施禁運,這樣貨物就不會進入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沿岸港口,然後滯留在那了。”

在罷工期間,運載進口貨物前往新澤西州紐瓦克港和伊麗莎白港以及紐約市斯塔頓島的集裝箱船將停泊在紐約港或沿海的指定地點,或一直停留在海上直到可以進港。罷工結束後,海岸警衛隊和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將監督抵達港口設施的船隻。

而拜登總統上週表示,他不會阻止港口的勞工行動。儘管《塔夫脫-哈特利法案》賦予總統權力可實施80天的冷靜期來推遲罷工,但他表示,考慮到此舉可能會對工會投票產生影響,他並不打算這樣做。

編輯/emil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