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投资总是机会来时小心翼翼,机会走时重仓出击?

投資總是機會來時小心翼翼,機會走時重倉出擊?

期樂會 ·  09/14 22:49

來源:期樂會

很多人都會遇到學習的錯誤信號這種情況,包括我,看到一個新機會,覺得不錯,但因爲太「新」,心裏沒有底,所以只敢上一點倉位,隨着走勢越來越驗證自己的判斷,倉位也開始放大。

是操作的問題還是方法的問題?

很多人都會遇到標題中出現的那種情況,包括我,看到一個新機會,覺得不錯,但因爲太「新」,心裏沒有底,所以只敢上一點倉位,隨着走勢越來越驗證自己的判斷,倉位也開始放大。

這種邊漲邊加倉的操作模型下,成本感覺不高實際上並不低,很容易因爲之前的賺錢效應而放鬆倉位控制,稍微回調,浮盈變浮虧。

對結果不好的交易,要復盤總結經驗,這裏可能出現兩類結論:

1、方法正確但操作錯誤:前期上倉位太慢,後期砍倉位不及時

2、方法本身就是錯的,是典型的「浮盈加倉,一把虧光」

復盤中,區別是操作問題還是方法本身的問題,非常重要,前者需要改進,後者應該改造甚至放棄,所以首先要排除後者。

如果是方法的問題,你會在過去看到更多類似的操作和結果,比如筆者之前提到的「爲什麼抄大V作業容易虧」,其實跟上面的問題在操作方法上非常類似:

抄短線大V的作業,如果對方真是短線高手,你長期必虧無疑。道理很簡單,大V從「自己看好」到「把股票告訴你」,必然有一個時間差,短線股一般都是近漲遠跌,這個時間段內大概率是上漲的,假設是兩個點,意味着每次你都比大V少賺(多虧)兩個點。

不要小看這兩個點,短線高手的勝率也就是60%,賺賺賠賠,平均下來每個票也就是0.5個點的期望值,一週一個票,一年就是25%,而你抄人家作業,人家賺一個點,你就虧一個點,一年虧25%。

此外,如果是方法本身的問題,你也能通過推理甚至概率計算找到它的邏輯矛盾之處。

還是以「抄作業」爲例,假如你的策略是:看到大V賺了,下一次就跟他做,看到大V虧了,就果斷棄坑,再假設這個大V的操作勝率是66%,以三次爲例,你的投資結果是:

大V「對對錯」時,你是「一對一錯」

大V「對錯對」時,你是「錯」

大V「錯對對」時,你是「不跟」

或者換一個說法,第一次跟,有2/3的勝率,最後一次跟,一定是虧的,所以是一個必虧的策略。

爲什麼這個不怎樣的策略,投資者卻本能地願意接受呢?這其實跟我們長期積累的學習方法有關,即如何根據過去的經驗探索未知的問題?

從過去的經驗中總結規律

假如你不幸被穿越到一個陌生的星球上,這裏遍地是沙土和一種植物,結了紅色的果子。根據地球的經驗,這個紅果子可能是你唯一能吃的東西,但也無法確定。隨着你越來越餓,不吃就是死路一條,你只好鼓起勇氣,摘下一個,先吃一點點,看看到底會發生什麼。

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探索,是一件非常有技巧的事,你首先要知道,自己以前的經驗,哪些現在大概率有用,哪些現在可能有害?

你一開始嚐了一小口,而不是整體吃掉,是基於一個「毒性與劑量有關」的假設,這個假設即便在「異星球」上也大概率是正確的,雖然這也沒有辦法保證你不被毒死。

實際上,吃「果子」跟你隨便撿一把土吃下去,沒有什麼區別,這裏是一個陌生的星球,那個東西可能根本不是果子。

吃果子不如直接吃土,是因爲越簡單的東西,相似度越高,你既然能生存下去,至少氧氣和重力是確定的,土至少比紅果子更接近地球上的已知事物。

根據經驗預測未來,是人類生存之道,也是股市投資的核心方法。

股市就像「異星球」,沒有絕對正確的獲得超額收益率的方法,否則人人都賺得比平均水平多,所以任何一條經驗都自帶「死亡陷阱」。

這個時候,基於邏輯推理要比基於經驗歸納更靠譜。

回到「抄大V」這件事,如何改進方法呢?假設把這個大V的勝率提升到75%,其他不變,以四次爲例:

大V「對對對錯」時,你是「兩對一錯」

大V「對對錯對」時,你是「一對一錯」

大V「對錯對對」時,你是「錯」

大V「錯對對對」時,你是「不跟」

你的勝率就上升到50%

假設這個大V的勝率提升到80%,其他不變,以五次爲例:

大V「對對對對錯」時,你是「三對一錯」

大V「對對對錯對」時,你是「二對一錯」

大V「對對錯對對」時,你是「一對一錯」

大V「對錯對對對」時,你是「錯」

大V「錯對對對對」時,你是「不跟」

你的勝率上升到60%

結論很明顯,嚴格按此操作,只有大V的勝率到75%以上,你的勝率才可以達到50%,如果大V的勝率是100%,你的勝率自然也是100%。

但大部分短線高手靠的是「高頻+及時止損」,勝率幾乎很少能超過55%,就算是中短線兼顧,其勝率也幾乎不可能超過三分之二,這才是「抄大V」策略的真正失敗之處。

所以,先少量嘗試,再加大力度,這種方法適合兩類學習:

1、規律存在且100%的正確,比如數學等科學學習

2、規律大概率正確,比如高勝率的大V

前一種就是常規的學習,而後一種,需要制定一個最合理的策略。

比如,即便對於66%正確率的大V,也可以抄作業的正確率:

第一步、小倉位多跟幾次,判斷其概率是否超過50%,如果是的話——

第二步、最短的時間內完全複製,不要作主觀的判斷

理解後,我們就可以對開頭的「浮盈加倉」問題進行分析了。

要麼不參與,要麼直接重倉出擊

前面的總結:對於正確率不爲100%的「概率規律」而言,經驗學習本身就是對正確率的損耗,「學習-模仿-反饋」機制的時間越長,損耗越大。

但「浮盈加倉」有一個比「抄大V作業」和「異星球生存」更復雜的問題,學習還有另一種「損耗」,我稱之爲「學習效應」:

學習效應包括兩個博弈:

1、當你總結規律並發現了一個新機會的同時,一定有更多人也發現了

2、股價的走勢短期取決於「和你一樣採取行動的人和對手盤們之間的力量」對比

第一個博弈規律決定了,投資者學習並嘗試買入,本身就可以讓股價上漲,而上漲又會減少未來的上漲空間。

正常的學習,做對一道題,是一個信號,代表「你掌握了一個規律」,但在投資中,股價上漲不一定代表正確信號,反而降低了你未來的勝率。

第二個規律決定了,當你認爲上漲是「正確信號」,從而加大倉位時,你的「戰友」也在加大倉位,股價應該加速上漲,如果實際上並沒有,說明你們的「對手盤」正在加速賣出。

你學或者不學,科學永遠是一樣的,學會了一個原理,你可以無限外推;但投資中的學習會改變「學習對象」,所以你需要隨時判斷股價的上漲是否已經體現了你當前的買入邏輯,以結束投資,但長期習得的「學習經驗」總是會干擾你的判斷,一不小心就讓你過度外推。

投資本身就是一件勝率不高的事,加上學習效應進一步拉低勝率,所以邏輯判斷可以買入後,感覺中的初步試倉實際上應該是重倉出擊(當然是在你能承受的虧損範圍)的時機,一般人的加倉點實際上應該減倉——特別是在以下投資邏輯中:

1、事件博弈:圍繞業績業績、重組、政策、重大業務進展等

2、週期博弈:估值和業績不穩定的強週期

3、政策博弈:圍繞某一個政策的判斷

這一類偏博弈偏短期的機會,最適合的操作跟一般人的直覺相反:

1、看到機會要麼不參與,要麼重倉出擊,最多給自己一次加倉的機會

2、有利潤就開始減倉

3、做錯了及時放棄

當然,這個節奏的控制也有技巧:

1、牛市節奏放慢,熊市節奏加快或者不參與

2、大機會節奏放慢,一般機會節奏加快或者不參與

如果你是這種比較謹慎的人

在陌生環境中,小心翼翼地學習和探索,是人類的天性,也是人類在複雜的環境中能夠生存下來的本能。上面說的有機會就重倉出擊的短線高手,並非常態,而是天賦異稟或者說是「基因突變」。

所以,對於大部分投資者而言,「機會來時小心翼翼,機會走時重倉出擊」,主要還是你不知道什麼樣的機會適合自己。

如果你是這種比較謹慎的人,儘可能不要參與過於博弈的短期機會,儘可能在基本面找機會,儘可能尋找那些變化週期比較長的機會。比如:

1、個股策略,基於競爭格局、商業模式這一類不易變化的長線投資邏輯,避免價格、業務、產品等容易變化的投資邏輯;

2、宏觀策略,基於宏觀經濟利率政策中那些無法改變的矛盾而作出的長期配置策略,避免基於託底政策、口號型政策、空洞的政治理念、數據波動等短期因素的決策。

編輯/rice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