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半年1000亿,安踏李宁们卖疯了

半年1000億,安踏李寧們賣瘋了

創業邦 ·  11:06

來源:創業邦

作者 | 林木

編輯 | 吳躍

題圖midjourney

收入集體創新高

今年上半年,「9塊9」的風非但沒停,還越刮越猛,茶飲、快餐界不少玩家都捲入其中。沒辦法,要想讓消費者心甘情願地掏錢,就得放下身段,死卷供應鏈,賣極具性價比的產品。

但體育用品行業卻是一個例外。幾乎不打折的「中產新貴」昂跑,業績、股價屢創新高;動輒上千元的始祖鳥,店內人聲鼎沸。走大衆路線的安踏、李寧們,業績也是一個比一個好看,彷彿在消費圈走出了獨立行情。

就連安踏掌舵人丁世忠都坦言,過去幾年,不少行業屬於存量競爭,體育用品算是一個例外,「屬於增長相對比較穩健的行業」。

倘若翻開業績,外界能更加清晰地感知到,消費者有多熱衷於購買運動鞋、運動服,尤其今年還是體育大年,巴黎奧運會又添了一把火。

8月底,港股上市公司安踏體育交出了2024年上半年的成績單:營收同比增長13.8%至337.35億元,相當於過去這半年,安踏集團靠旗下衆多品牌——安踏、FILA、迪桑特、可隆等,比上年同期多賣了40.9億元。

作爲對比,主動降價獲客的代表——奈雪的茶、呷哺呷哺、九毛九,上半年的營收都不超過40億元。反倒是安踏,沒怎麼過度內卷,站着就把錢給掙了。

半年賣337.35億元究竟是什麼概念?對安踏集團自身來說,這是它首次在上半年將營收做到超300億元,半年所賣的錢,幾乎相當於2019年全年的體量。而放在整個行業來看,這個營收也是遙遙領先的存在,安踏也能繼續穩坐中國體育用品行業老大的寶座。

安踏集團營收超越耐克中國,在中國市場拿下第一的位次,是2022年上半年的事,算下來,其已經連續當了三年行業老大。而2024年上半年,安踏集團與耐克中國之間的營收差距,從上年同期的21.58億元進一步擴大至56.06億元。

「2024年上半年,安踏集團營收體量相當於1.2個耐克中國、2.4個李寧集團、2.6個阿迪中國。」安踏方面對上半年取得的成績很是滿意。不過,安踏沒刻意強調的是,儘管同行們體量不如它,但也都賣出了比以往更多的錢。

《財經天下》梳理業績發現,2024年上半年,港股上市的其他三家本土體育用品企業——李寧、特步國際、361度,營收都有所增長,增幅分別爲2.33%、10.44%和19.25%,分別爲143.45億元、72.03億元和51.41億元。

綜合算下來,上半年,四大本土體育用品企業一共創收604.2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44.98億元,同比增加了10.87%,遠高於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的同比增速。如果算上耐克中國、阿迪達斯中國,六家上半年總共創收1017.2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了7.08%。

倘若再細究,雖說各品牌漲幅不同,但靠的都是相同的兩把利器:鞋履、電商。

比如安踏,上半年鞋類產品營收增幅達18.0%,佔總營收的比例從上年同期的41.9%,增加至43.4%。李寧、特步、361度也是大體類似的故事。上半年,這三家的鞋類營收增幅分別爲4.38%、14.3%和20.1%,均高於公司整體增速,且鞋類產品佔總營收的比例有所增加。

此外,在渠道方面,四家也都不同程度受益於電商渠道增長。比如安踏,上半年電商渠道收入同比增長25.1%,佔總收入的比例從30.8%提升至33.8%。李寧電商渠道收入同比增加11.37%,佔總收入的比例從25.6%升至27.9%。

李寧算是嚐到「賣鞋」甜頭的典型。業績會上,公司表示,上半年跑步品類流水增長25%,三大核心跑鞋系列半年銷量突破500萬元。同時,爲了掘金女性消費市場,公司上半年還推出了第一款女性專屬跑鞋「驚鴻」。

至於四家「線上發展勢頭不錯」,則是品牌主動爲之的結果。安踏高管就在業績會上表示,過去半年,安踏加大了社交電商佈局,還建立了抖音直播基地。361度則在業績裏表示,公司在堅定推出線上專供品,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者偏好,然後精準開發相應產品。

更能賺錢了

當然,營收創新高只是體育用品企業業績向好的一個側面。另一個側面是,大家也普遍更能掙錢了,少的賺了幾個億,多的有幾十個億。

具體來看,上半年,安踏、李寧、特步國際、361度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爲77.21億元、19.52億元、7.52億元和7.90億元,除了李寧有輕微下滑外,其餘三家的淨利潤增速均爲雙位數。

既有體量這個「面子」,又有賺錢這個「裏子」,體育用品企業是如何做到的?

對於這一問題,有人試圖用一個具體場景來回答:如果要買休閒鞋服,大家一般直接搜品類,比如「牛仔褲」「羽絨服」;但如果要買運動鞋、運動服,大多數人會直接找品牌,比如「安踏」「李寧」。

換句話說,運動鞋、運動服更多是「人找品牌」。品牌方要賺錢,首先得成爲消費者「輕易能想到的品牌」,然後用產品、服務等諸多因素,讓用戶產生復購,甚至願意支付溢價。與此同時,最好能靠品牌力砍掉中間環節,把原本讓中間商賺走的差價,揣進自己的口袋。

而這三點,恰好構成安踏、李寧們賺錢的原因。

2024年恰逢體育大年,各大品牌的營銷力度都不小。上半年,安踏、李寧、特步、361度的廣告及宣傳開支在營收中的佔比分別爲7.5%、8.7%、13.3%和10.5%。動輒十億元起步的宣傳費用,給品牌帶來了極大的曝光度,無疑也拉近了消費者和品牌的距離。

與此同時,各家在研發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安踏,上半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35.7%,達到9.19億元。同期李寧的研發費用也有所增加,同比提升7.2%至3.16億元。

雙管齊下,在消費者端,大家支付溢價的意願也更強烈了。安踏就在業績裏提到,無論是安踏主品牌還是FILA,毛利率提升都和鞋類產品有一定關係。361度也大體類似,業績數據顯示,儘管361度在對鞋類產品提價,但銷量仍然同比增長了19.6%。

可見,只要體育用品企業有品牌、有技術,消費者是願意多花錢的。而在運動鞋服領域,品牌壁壘、研發能力又是長期積澱的結果,所謂強者恒強。

此外,想要落入自己口袋的錢更多,相對應的,就得儘量讓「中間商少賺差價」。在這一方面,安踏是行家裏手,殺手鐧即渠道改革。

2020年,隨着線下門店突破10000家,既有模式無法再帶來更多收益,安踏便開始進行DTC(直面消費者)改革,簡單理解起來就是「減少中間商」。比如一件成本50元、吊牌價100元的T恤,分銷模式下,安踏以85元賣給分銷商,然後分銷商以100元賣給消費者,安踏的收入只有85元;而DTC模式下,安踏直接100元賣給消費者,實際收入100元。

反映在財務數據上,2024年上半年,安踏毛利率進一步從63.3%提升至64.1%。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因爲DTC轉型。「截至2024年6月30日,安踏集團DTC佔比超過80%。在年營收50億美元以上的全球體育用品企業中,安踏集團零售渠道DTC及直營佔比最高。」安踏表示。

作爲對比,從各品牌最新披露的數據來看,lululemon、阿迪達斯、李寧、耐克、昂跑最新披露的毛利率分別爲57.7%、50.8%、50.4%、44.7%和59.9%,都不及安踏的64.1%。

再進一步延伸,也正是因爲渠道改革,品牌方能更好地把控庫存,也減少了自身和經銷商打折促銷的幾率,從而維繫品牌調性和掙錢能力。

從業績上來看,2024年上半年,安踏、李寧們的庫銷比(庫存量與銷售額的比率,用來檢測庫存量是否合理)均保持穩定或者有所下降,終端零售折扣有小幅改善,經營利潤率也都相對穩定或者有所提升。

搶了別人的市場

過去半年,各行各業爲了從消費者手裏掏出錢來,都絞盡了腦汁。

一通折騰下來,社交媒體上,「平替」「省錢」等流量密碼地位無法動搖。靠性價比崛起的優衣庫,如今被平替們搶走了市場,就連公司高層都無奈感慨,「中國消費者的心態變了,性價比消費在年輕一代中尤爲明顯」。

在此背景下,安踏、李寧們的業績爲啥這麼能打?

在品牌經營者眼裏,主要是因爲運動鞋服順應了趨勢。丁世忠就在業績會上表示,隨着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當運動成爲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時,中國體育用品市場將持續向好。早年創立安踏時,丁世忠也是這麼認爲的。他甚至逐一對比中美兩國的體育產業規模,暢想安踏的未來。

如今,消費者不光越來越重視健康,還自發形成了一股「運動休閒化」的風潮。中金公司就在研報裏表示,隨着居民對於穿着舒適的要求越來越高、職場對於正裝要求趨於放鬆,疊加疫情後居家辦公比率提升的催化,運動休閒品類的滲透率正在快速提升。

爲了順勢,各品牌的產品、營銷雙管齊下,讓自家產品既穿得進辦公室,也配得了健身房,既承接住了這波風潮,也無形中做大了市場。

也有運動品牌資深從業者表示,省錢或許是大多數人選擇運動品牌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爲,運動鞋服的穿着場景更多,買上一件,運動、逛街、上班都能穿。

順着這個邏輯,服裝分析師馬崗告訴《財經天下》,「運動品牌持續高漲,部分靠的就是搶奪休閒品類的市場。休閒品牌都是打價格戰爲主,科技含量不高,也沒有營銷上的概念優勢,導致了休閒品類的用戶轉向運動品類。確切地說,當下是休閒品牌弱,運動品牌強」。

以鞋類產品爲例。不久前,奧康、紅蜻蜓等老牌鞋企先後披露半年報,營收、淨利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奧康甚至由盈轉虧。奧康在反思困境時表示,「隨着運動休閒鞋在越來越多場景中的應用,對傳統皮鞋品類造成了替代性影響」。爲了改變困境,奧康主動朝商務休閒、時尚休閒方向轉型,紅蜻蜓則是盯上了輕戶外賽道。

「運動鞋服行業的曝光度比其他領域高很多,尤其是對比休閒鞋服。」有行業分析師告訴《財經天下》,早年間休閒品牌沒跟上上一輪商業地產的浪潮,也沒踩準消費趨勢變化,非但沒跑出行業巨頭,反而有些頹勢,如今更是不敢再大手筆砸錢打廣告,影響力和知名度均不及運動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幾大頭部運動鞋服品牌市場表現不錯,還與二八法則有關。中金公司在研報中指出,從行業集中度來看,2023年,中國運動鞋服賽道CR10(指市場的十大主要競爭者所佔的市場份額)爲77%,遠高於美國的39%,以及西歐的45%。

安踏、李寧們業績創新高,另一面則是小企業被迫讓出市場份額,處境越發艱難。上半年,貴人鳥就在經歷破產重整、業務轉型自救成效不大後,最終走向了退市。

未來可以預見的是,這種馬太效應還會進一步加劇。有從業者就表示,運動鞋服品牌要做大,得砸錢搞營銷、弄研發,投入往往是無比巨大的,也會在無形中把很多新人擋在門外。「最直觀的例子是,隨便看一個新消費榜單,食品、飲料、美妝領域都能湧現出不少新銳品牌,但在運動鞋服領域,這種情況很少見。」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