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暑期档电影市场怎么了?观影人次少了2亿,票房下降超40%!

暑期檔電影市場怎麼了?觀影人次少了2億,票房下降超40%!

證券時報 ·  09/02 18:12

「片方發行價保持在35—40元,加上3—5元的手續費,基本票價就在38—45元之間,處在高位;電影票依賴線上平台銷售;無法跟短視頻競爭,觀衆流失……」西南某省會城市影城經理黎東(化名)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一口氣羅列了影院面臨的多條問題。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剛剛結束的2024年暑期檔(2024年6月1日至8月31日)總票房爲116.4億元(含服務費,下同),相較2023年的206.2億元,出現了較明顯的下滑。

多位業內人士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發行放映機制的僵化、優質內容供應的缺乏、短劇短視頻的分流等,共同導致了今年偏冷的市場局面。而上游內容投資的嚴重不足,更可能影響影市未來的健康發展。

票房下滑四成

暑期檔是春節檔外的又一核心電影檔期,票房走勢一直備受業界關注。從每年6月至8月,持續時間長達3個月。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2024年暑期檔累計票房達到116.4億元,總出票(總觀影人次)2.85億張。

2023年,我國電影暑期檔斬獲206.2億元票房,大幅提升了暑期檔票房記錄,觀影人次達5.05億。相較去年,2024年暑期檔票房、觀影人次同比均下滑了約44%。這一數字甚至不及2015年暑期檔表現,對於電影從業者而言,這多少是一個令人意外的信號。

從影片結構來看,今年票房最高的影片是喜劇片《抓娃娃》,票房32.54億元;其次爲懸疑片《默殺》的13.5億元,其餘影片票房均不足10億元。

相比之下,2023年暑期檔出現了2部30億元以上票房電影(《孤注一擲》和《消失的她》);另有《封神第一部》和《八角籠中》兩部電影票房突破20億元,《長安三萬裏》票房也接近20億元。

雖然票房下滑明顯,但今年暑期檔也有其特點。燈塔專業版數據分析師陳晉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今年暑期檔首先影片供給在數量上比較充足,並且題材更多元化。截至8月31日,今年暑期檔有138部影片上映,和去年暑期檔的最終上映影片數量持平。

「其次是放映規模再創新高。」據陳晉介紹,2024年暑期檔已放映超3800萬場電影,同比增長約10%,創暑期檔歷史同期新高。

「整體上今年暑期檔華北、東北地區表現更突出,例如大連、哈爾濱、長春、吉林、天津、瀋陽等城市票房排名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上海市繼續領跑全國城市票房榜,並且相較去年暑期檔領先優勢擴大。」陳晉分析。

「結構性」問題凸顯

暑期檔對於全年票房走勢至關重要。2023年,正是暑期檔超預期的表現,扭轉了當年上半年電影市場偏冷的狀態,並推動全年票房升至近550億元。而今年由於暑期檔票房表現不佳,全年累計票房僅約334億元,觀影人次7.8億,與去年同期相比均下滑了約22%。

在近日舉行的第七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中宣部電影局常務副局長毛羽在致辭中表示,進入暑期檔以來,儘管有百部左右的影片進入市場,但市場的表現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與去年同期相比,觀衆人次、票房均下降22%,凸顯出中國電影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

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常務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劉正山向證券時報記者分析道,我國電影首先面臨供給上的問題。同時掌握藝術創作規律和電影市場規律的創作人才較爲缺乏,導致市場上「適銷對路」的電影有效供給不足。

「比如在創作中,對於一些重要IP的改編,未能處理好原著與改編創新之間的關係、藝術創作與市場需求的關係,偏離了主流觀衆的偏好。」劉正山分析,供給方面的問題,導致頭部效應欠缺,比如今年暑期檔票房過30億元的電影只有1部,20億元至30億元的電影缺失,難以拉動整個電影市場。

劉正山表示,電影市場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市場結構性問題。「大一統發行體制未得到根本改變,分線發行未能走上正軌,導致觀衆在特定時期選擇的觀影範圍小,同時銀幕利用率很低。」

劉正山分享了一組數據:2023年日本平均每塊銀幕上映電影數爲0.3373部,韓國爲0.4183部,我國則只有0.0059部。

2023年10月,爲改變我國院線放映「千院一片」、影院資源被浪費的現狀,提高銀幕利用效率,《在團圓》《沒問題》《紅豬》等24部實行分線發行的影片在浙江橫店集中籤約,這是國內電影產業探索分線發行邁出的實質性一步。但分線發行在後續的推進過程中並不順利,實際效果未及預期。

上游資金嚴重不足

發行、放映方式是電影產業由來已久的問題,而內容供應問題在今年則顯得尤爲突出。電影作爲一種文化娛樂消費方式,優質內容是重中之重。

貓眼研究院發佈的《2024暑期檔數據洞察報告》調研顯示,「有感興趣的影片上映」「聽說某部電影非常好看」,是暑期檔觀衆觀影的主要動機,合計佔比近50%。而暑期檔未觀影的觀衆,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想看的電影」,佔比42%。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當前我國電影內容生產存在明顯的資金困局。「今年市場的表現看起來不可捉摸,實則有跡可循。」知名電影研究機構拓普數據CEO程飛向證券時報記者介紹,今年票房的大幅下滑,本質原因是市場缺乏優質大體量影片支撐。

「近兩年影片供給看似充足,但無論今年還是去年,市場供片仍處於清庫存階段。我們統計到今年1至8月上映的票房1000萬元以上國產故事片中,五成以上是2年前投拍的項目,甚至有超三成投拍於3年前。」程飛直言,如果說去年仍有充足的優質內容供給市場,今年優質內容供給不足的問題就會很快顯現,市場看似突然劇烈變化,但「種子」早已深埋。

聚影匯創始人、《中國電影投融資發展報告》主編朱玉卿同樣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2023年的電影市場存在部分「報復性」消費特徵,特別是疫情剛結束,春節檔、暑期檔表現比較明顯。另外2023年有前3年積壓的頭部影片集中上映,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對於今年的內容供應,朱玉卿表示,今年暑期檔確實不盡如人意,供給側是個很大的問題,「去年還有前3年積壓的內容,即便是今年也有前幾年的庫存在,明年的情況可能更不樂觀,主要是我們供給側遠遠跟不上」。

從上市影視公司業績中,也能看出行業整體內容生產趨勢。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A股主要上市影視公司庫存商品(拍攝完成並已拿證的影視劇)、在產品(拍攝製作中的影視劇)餘額持續下降。在最近披露的2024年半年報中,多家龍頭影視公司的庫存和在產商品餘額,已降至歷史低位。

據程飛介紹,目前我國電影產業上游資金嚴重不足,優質內容生產匱乏。疫情以來,電影投資風險的不確定性使得業外資本投資愈發謹慎,導致上游缺乏充足的金融支持用於推動高質量、大製作內容生產。

「電影深層次、結構性的問題首先是電影的投融資,我們的電影產業現在沒有做到能夠讓資金放心地進入。」朱玉卿表示,從2010年到2019年,我國電影快速發展的近十年間,正是各路資金蜂擁而至電影行業的時候,「但是我們現在的電影投融資太薄弱。沒有業外資金的進入,沒有銀行、保險等金融資本的介入,這個行業就變成無源之水,這是一個首要的問題。」

不能再「等米下鍋」了

「線上流媒體對影院觀影的衝擊下,年輕觀衆仍在流失,市場缺乏對年輕觀衆影院觀影習慣的培育。同時,電影收入類型仍較爲單一,我國電影對票房收益的過度依賴,使其在面對市場波動時顯得尤爲脆弱。這也一定程度降低了業外資本進入的意願,形成惡性循環。」程飛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電影是文娛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影市的繁榮關係到產業鏈上下游,尤其是萬餘家影院的生存。面對當前的市場情況,不論是上游的內容生產,還是下游的發行放映,都要共同努力。

作爲終端影院經理,黎東對市場冷暖感受深切。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他認爲今年的市場表現受到電影票定價、依賴線上銷售、短視頻衝擊等問題影響。但對於如何拉回影院流失的觀衆,他並沒有好的辦法。

「我們要知道,中國電影的市場體系亟待完善,中小成本投資的多樣化影片還不知道如何找到各自的觀衆,大多數的影院習慣於『等米下鍋』,還不知道如何走出影院去主動服務、經營周圍的觀衆,分線發行精準施策還在觀望中。」在8月29日的致辭中,毛羽表示。

朱玉卿直言,目前的電影院急需改變經營管理思路。「現在很多電影院都沒有專門的策劃部門,甚至沒有市場部門,只考慮在設備器材等硬件上下功夫,不重視影院管理和服務方面的創新和投入,被動等待互聯網平台導入觀衆,一旦等不到觀衆就面臨生存危機,這是非常致命的問題。」

在他看來,電影院要主動走出影院,想各種辦法「化被動爲主動」,從等觀衆變成主動拉觀衆進影院。「未來有競爭力的電影院將是集多業態、強社交和趣味性爲一體的智能化影院,而不是隻放電影。通過多業態來彌補內容供給的不足,通過強社交和趣味體驗來應對線上娛樂方式的競爭,讓電影院變成一個文化體驗交流空間,而不僅僅是觀影消費空間。」

各大上市影視院線公司業績中已經透露出一些信息。近年來,各大影視院線公司普遍將多元化業務引入影院,在影院舉辦音樂會、脫口秀等活動,吸引更多觀衆;今年的巴黎奧運會賽事也首次進入電影院直播放映。這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面對當下的市場,這種探索或許要更快、更深入些。

相較於影院終端,上游內容製作端的調整變化需要更多時間。「中國電影市場面臨的問題由來已久,破解並非一朝一夕。」程飛說。

程飛認爲,當務之急需要從源頭上解決優質內容供給匱乏的問題。投拍資金方面,可以積極與金融機構、地方政府等建立鏈接,強化對電影行業的信心,引入金融支持;人才培養方面,要建立健全電影人才培養政策舉措,特別是加強對年輕創制人才的大力支持;內容生產方面,要加強用戶導向意識,強化對觀衆和市場的洞察,以數據驅動內容生產決策。

在加強投資、培育人才之外,朱玉卿認爲,電影產業還應大力提升工業化水平。2021年11月發佈的《「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提到,「十四五」時期,電影發展要努力實現多個目標。其中就包括「電影科技能力顯著增強」,電影工業化基礎更加牢固,特效製作水平進一步提高,電影標準化體系進一步健全。

「目前我們的電影產業工業化程度還不夠。AIGC(人工智能生產內容)、虛擬拍攝等概念都非常新,但是在電影實踐上,新的科技成果爲電影的工業化和產業化服務的程度還不足,這也是制約電影產業發展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朱玉卿表示。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