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邏輯
公司是全球AIoT 龍頭,背靠中電科,基於物聯感知能力構建3 萬+硬件SKU 矩陣,基於AI 認知能力構建200+軟件產品家族,通過中臺化的方式統一組件,以服務場景化、碎片化的業務需求。公司共有PBG(公共服務事業群)、EBG(企事業事業群)、SMBG(中小企業事業群)、創新業務、境外主業五大業務,由安防廠商全面轉向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
萬物互聯時代落地場景不斷延伸,創新驅動產品矩陣持續豐富。1)需求側:公司下游涵蓋數十類落地場景,具有差異化的數字化需求與特定的行業know-how,成長驅動來自於下游千行百業落地場景延伸與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單場景價值量提升共振。2)供給側:公司囊括200+軟件產品,3 萬+硬件SKU,豐富的產品矩陣背後實質是底層技術能力的強化。
創新業務+境外+ E 端牽引增長;SMBG 弱復甦;P 端築底。
1)創新業務:公司卡位智能家居+機器視覺+智能汽車等新興市場需求,預計24 年yoy+24%。2)境外主業:一國一策本地化營銷,新品類導入取得突破,新興國家滲透率提升,預計24 年yoy+14%。3)EBG:科技換人提升製造業競爭力與商貿流通效率,雲眸SaaS 賦能商貿流通,數字化業務向生產核心環節挺進,預計24 年yoy+6.5%。4)SMBG:中小企業下游場景極度碎片化,方案化鏈接賦能,或隨宏觀弱復甦,預計24 年yoy+0.5%。5)PBG:傳統安防轉向城市治理,24年國內專項債發行陸續落地,項目招標總金額增速有所復甦,預計24 年yoy-6%。
軟件及AI 貢獻超額毛利率,觀瀾大模型助力降本提效。公司軟件增加值是超額毛利的主要來源,2023 年軟件業務收入約佔21.3%。AI 觀瀾大模型對外賦能以更低樣本量(降低90%+訓練數據)實現更優識別效果(識別率↑18~63%),對內賦能生產計劃排產/營銷數字化/編程自動化。
盈利預測、估值和評級
預計公司24~26 年營業收入分別爲974.9/1,095.1/1,245.6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43.6/178.8/215.8 億元,EPS 分別爲1.56/1.94/2.34 元。採用市盈率法,給予公司25 年20 倍PE估值,目標價38.74 元/股。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國內宏觀復甦不及預期的風險;地緣政治環境趨緊的風險;匯率波動的風險。